雖然說“抻面”具有觀賞性質,不過蘇青鸞本身在料理吃食的時候有那么一點點社恐的傾向——比起很多大廚后面跟著一堆幫廚,她更喜歡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

  說句好聽的叫追求細節,說得不好聽一些便是信不過別人的功夫。

  偏偏上輩子她的確是天賦和努力都足夠,在得意的領域碾壓了很多年長者甚至是“大前輩”,這讓很多覺得她“獨”的人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所以后來蘇青鸞生病,心痛惋惜者有之,不過還有一部分人暗搓搓在幸災樂禍,說她性格不好遭了報應才得了惡疾。

  彼時蘇青鸞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沒有什么精力計較這些有的沒的。不過這輩子做飯時候“社恐”的習慣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

  所以被這么十幾二十來號人前排圍觀,雖然在別人看來,蘇青鸞把面團馴服得仍舊十分乖順聽話,而且仿佛變戲法一般越來越細,不過只有蘇青鸞自己知道,這也就是自己已經分別在沐行之那邊和家里都“提前復習”過了。

  不然因為緊張或者不自在導致手上的力道不均勻,這抻面很容易就斷掉或者粗細不均。

  也許是聽到了蘇青鸞心中的吶喊,這時候有人因為看蘇青鸞這邊的熱鬧不小心把自己手上的菜給炒火大胡掉了,狠狠吃了許遠威這掌廚的一頓排頭。

  而這些看蘇青鸞抻面看入神的小幫廚,這時候也不敢再太過投入看熱鬧,轉而專注自己手里面的活計。

  許遠威倒是并沒有太過神情專注地看蘇青鸞怎樣抻面。

  一則他是掌廚,現在正是一天當中的用餐高峰——畢竟晚上城外就要敲關城門的鼓封鎖城門,里面這點兒居民雖然有生意,卻完全不能和中午的客流量比;

  二則蘇青鸞每一次都在這里把成品做出來,并不是為了顯示她的廚藝功底,而是讓大家對于做出來的實物有個直觀的感受,而制作每一道菜品的詳細步驟和注意事項,蘇青鸞都會逐一步驟詳細寫下來。

  很快,第一份面餅已經被扯到了“龍須面”的標準。其實蘇青鸞知道,其實繼續下去她還能把龍須面做得更細。不過這里畢竟是要做生意而不是炫技的地方,她可以把龍須面做得細如發絲,但其他人若是想要練習到這個程度,怕是不容易。

  除卻時間成本,功夫成本也值得推敲。就像是滿分一百分的考卷,從二十分提高的六十分很容易,但是從九十分提高到一百分就十分有難度的道理一樣,“龍須面”對于這個時代的很多食客來說就已經是十分驚艷的粗細,不必再做到能夠“穿針引線”的程度。

  那種程度對于嘩眾取寵或者博取眼球自然是有幫助的,不過對于面條味道本身的提升卻不會有太多。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龍須面”的程度就已經是美味佳肴了。

  “這三團面我都會做成這般的抻面,用三只小碗兒扣好防止變干變硬。”蘇青鸞看向許遠威,“我待會兒會把抻面的技巧寫下來,許師傅可以自己先上手之后教授這些小幫廚——或者有那個手腳特別伶俐的,也可以跟著一起學。”

  只要這后廚有一個學會了,那么蘇青鸞也不需要再操心了。

  許遠威知道蘇青鸞這三碗“小樣”是給他做參考的,他掀起一只碗看了看那面條的粗細,又用手比畫了一下,大致有了成算。

  很快,他將三碗龍須面都下鍋煮沸分了三波,并沒有加什么特別花哨的菜品,而是用熬煮的高湯加了青菜葉子,再三碗各加了一只臥雞蛋在上面。

  “今天現在樓上雅座剛好有兩位壽星過壽,這兩碗面分別送去。”許遠威吩咐幫廚,又看向蘇青鸞,“蘇娘子這面可有什么稱呼?”

  “龍須面……”

  話音未落,梁掌柜連忙比劃了一個“噓”聲:“誒唷我的小姑奶奶,您可小點兒聲吧!這面……”

  梁掌柜那胖胖的圓臉都有些變色,壓低聲音道:“你這面怎么起了這么個名字,可千萬別在外面這么說!”隨即他指了指頭頂上的方向,“雖然咱們這兒窮鄉僻壤,到底來往的客流多,人多嘴雜呀!”

  蘇青鸞被梁掌柜這話說得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對啊!她自己前世龍須面龍須面的已經叫得很習慣了,全然忘記這時代對于避諱,尤其是皇家相關的避諱有多么嚴重。

  龍乃帝王的象征,怎么可以吃“龍須”呢?雖然本朝不至于到了玩兒文字獄的嚴苛程度,但是對于這些明顯的象征性字眼,仍舊需要避諱。

  不然碰到有心之人告一個大不敬,那真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然而蘇青鸞對于“龍須面”這個稱呼已經叫得太過于順口,一時半刻竟然想不起什么別的貼切的名字,于是反問道:“梁掌柜和許大廚有何高見?”

  梁掌柜捋了捋那不算特別榮昌的胡子,笑瞇瞇道:“這面條細如絲線而光潔雪白,干脆便叫做‘銀絲面’如何?”

  蘇青鸞點點頭:“這名字好!不僅十分貼切,而且文雅。”更重要的是比起“龍須面”這個名字風險小了很多!

  既然蘇青鸞本人都點頭了,許遠威自然也沒有什么意見,于是方才受到吩咐的小幫廚便端著兩碗新出爐的“銀絲面”出去了。

  片刻之后他扭頭問道:“師傅,咱們這銀絲面一碗多少銅板?”

  原本尋常的湯餅或者冷淘,即便在這鴻福樓中比早餐攤子上的用料豐厚價格略貴,通常左不過是三五十文銅板而已。

  梁掌柜道:“對那李老爺子和趙家的老太太說,這是試吃贈品,回饋老客戶,不要錢。”

  許遠威端起剩下的那一碗對梁掌柜說道:“我要嘗一嘗蘇娘子這手藝,不知道掌柜的要不要一起品嘗?”

  這也是蘇青鸞每次推出“新品”許遠威必經的一道“工序”了。

  蘇青鸞同梁有道卻明白許遠威為什么每次都要試吃。對于出類拔萃的廚師來說,一道菜經過他們的口舌品嘗,那么很多時候這道菜的調味用料、火候功夫等等都會讓人了若指掌。

  而蘇青鸞這雖然看上去是平平無奇的湯餅,不過很顯然同往常的制作工藝有所不同。

  許遠威正是要通過自己的舌頭品嘗這其中到底有什么要緊之處。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