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 > 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
  長安宮城之西,有一座算不上宏偉,但滿城文士都羨慕嫉妒的建筑,這就是秦王李世民半年前才設立的“文學館”。

  為什么羨慕?

  李世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搜羅二十萬卷書置于此地,即使是五姓七家的嫡系子弟,哪個能不動心呢?

  十八學士之名已然響徹京中,學士入館,時人稱之為登瀛洲。

  文學館中,講經論文,吟詩作賦,引禮度而成典則,暢文辭而詠風雅,李世民每日引見,從不懈怠,甚至部分秦王府的事務都轉移到文學館來處理,畢竟文學館的學士都兼秦王府的署官。

  今年才二十三歲的李世民攻伐天下,血戰沙場,銳氣逼人,但如今盤腿坐在上首,溫文儒雅,當下首學士開口時,他總凝神靜聽,很是專注。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此詩的確不讓薛司隸。”

  說話的是秦王府記室參軍虞世南,十八學士中,論詩文,以此人為最。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薛收笑道:“聽聞此詩乃一少年郎在平康坊所吟,如今已傳遍長安,叔父實不能及也。”

  薛收是薛道衡幼子,但自小出繼從父薛孺,只能以叔父稱呼生父薛道衡。

  身材微胖的房玄齡點頭道:“少年才子,據說姓李……不知是隴西李還是趙郡李?”

  “玄齡這是又想向殿下舉才?”

  房玄齡大笑道:“哈哈,殿下虛懷若谷,只盼文武俊杰相伴,在下自然是竭盡全力。”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沒有開口,但也微笑頷首。

  秦王府署官中,房玄齡品級不高,只是記室參軍,但深得李世民信重,因為房玄齡最喜舉薦俊杰,杜如晦、薛收、李大亮都是由他舉薦入秦王府的。

  “據說單名白,字太白。”

  “李白?”

  “李太白?”

  找不到答案,眾人的視線落在一位面容枯瘦的老者身上,此人是趙郡李氏的李守素。

  倒不是眾人懷疑這位李白是趙郡李氏,而是因為這位李守素是天下最擅譜牒學的人物,對天下士族及各種功臣權貴的流傳、親屬、姻親關系了如指掌,堪稱“人肉譜牒”。

  “李白……”李守素搖搖頭,“從未聽過。”

  一旁的李玄道也搖頭道:“有此詩名,絕非凡品,但之前的確未聞。”

  李玄道是隴西李氏出身,也是房玄齡舉薦入秦王府的,事實上他是房玄齡的外甥。

  上首的李世民開口道:“罷了,少年才子,有此詩才,卻縱意花叢,豈能與諸位相提并論。”

  聲音略微沙啞,但吐聲咬字很有節奏感,一句話說完,下首諸人均行禮相謝。

  房玄齡正要開口,卻見外間人影晃動,呼道:“克明總算回來了,如何?”

  已經跟著玄奘跑了半個月的杜如晦向李世民行禮,疲憊的坐下后接過房玄齡遞來的熱茶,“除卻東山寺,其余寺廟均應裁撤,玄奘禪師已向十大德遞交名單。”

  薛收詫異道:“記得東山寺是第一家被查驗的,不是說已被山民所據嗎?”

  杜如晦臉色一黑,想解釋什么,門外卻有人進來,是一位身材挺拔的中年人,鬢發染白,面帶急色。

  “仁人兄來了。”李世民微瞇雙眼,頭顱微微抬起。

  這位中年人來頭不小,隋末群雄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武德二年投唐,入秦王府為驃騎將軍,隨李世民先后攻滅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封爵郢國公,拜中書侍郎。

  中書侍郎是中書省的副中書令,位高權重,宇文士及是秦王府在朝中的一大臂助,畢竟如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秦瓊等文武俊杰只在秦王府任職。

  宇文士及有些惶恐,“河北大敗,魏州、莘州、黎州、相州、洛洲陸續失陷,諸洲主管或死或降,唯有右武衛將軍張士貴潰圍而逃。”

  廳內一靜,李世民背脊一挺,身子微微前傾,雙目透出精芒,剛才還溫文儒雅的模樣頃刻間化為威勢。

  薛收輕聲道:“殿下,淮安王、李世績均潰敗……”

  “不急。”李世民突然恢復了平靜,像是一柄寒光四射的寶劍歸鞘,“不急。”

  事情是明擺著的,李世民六月底回京,劉黑闥七月初就起兵了,按理來說李世民是安撫河北的最佳人選,但之后長達半年的時間內,天策府被一直被刻意排斥在河北諸戰之外,直到劉黑闥攻陷整個河北。

  如今諸將敗北,圣人、東宮束手,除了天策府,還有誰能收拾殘局呢?

  所以,李世民不急。

  宇文士及探出身子,輕聲道:“東宮已然過去了,圣人尚未來召?”

  “適才克明說到哪兒了?”李世民像是沒聽見似的,招手讓宇文士及坐下,笑道:“東山寺乃是玄齡挑選的,難道有何紕漏?”

  杜如晦定定心神,嘆道:“那日查驗,東山寺主持倒也罷了,冒出了個在寺中暫住的少年郎……”

  “雖然不知內情,但必是此人搗鬼,玄奘禪師次日言明東山寺不在裁撤之列時,那少年郎就在禪師內室。”

  李世民來了興趣,笑道:“居然能讓克明吃個啞巴虧……如此少年郎,盛過只會吟詩作賦的才子呢。”

  “噢噢,就是克明前幾日說的那人?”房玄齡恍然大悟,“背后言人是非……”

  察覺到眾人都看過來,杜如晦坦然將那日在東山寺隔墻聽到的一番話復述了一遍,“雖是背后所言……手段略顯陰詭,但細察人心,非尋常手段,此番評價……倒也切合。”

  放出裁撤寺廟后補收四年稅賦的消息,就是杜如晦的建議。

  李世民皺眉道:“此子胡言亂語,克明乃為國事計。”

  “但能隨口道破,顯然心思機巧,更能說動玄奘禪師……”房玄齡來了興致,“克明,此何等人物?”

  杜如晦干脆的說:“李善,約莫十六七歲,自稱來長安投親遭拒,如今借住東山寺,豐神俊朗,見事犀利,胸有韜略。”

  “胸有韜略?”薛收眉頭一挑,這個詞是不能亂用的。

  杜如晦冷笑兩聲,“今日才聽說,東山寺主持烏巢禪師修了十年閉口禪……”

  房玄齡愣了下后仰天大笑,笑得前仰后合,“那玄奘禪師那日拜寺,如何論佛?”

  李世民也忍不住搖頭,“此乃絕戶計,不過也不足以說動玄奘……”

  一直默默聽著的宇文士及突然開口道:“這幾日倒是聽說過,東山寺有西來真經,昨日玄奘禪師上書請求西行天竺。”

  略微安靜了片刻后,薛收嘆道:“果然胸有韜略,又一位李氏少年英杰。”

  “李白雖有詩才,卻縱意花叢,李善為小利而險些壞國事,都算不上少年英杰。”李世民搖搖頭,“還需磨礪。”

  不過些許小事,李世民并不放在心上,他長身而起,朗聲道:“寺廟裁撤之事,克明催一催,至少征召三千府兵,由長安令王緒領兵。”

  “仁人兄官居中書侍郎,當留守長安,余者并左右六護軍府、玄甲兵,均隨孤出征。”

  “來人,更衣,孤要入宮請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