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華恩仇引 > 第四三九章 匹夫有能當許國
  相由心生。此刻梅遠塵臉上的形容絲毫未掩心中渴求,雙目之中的期待之意如同實質般溢出。

  端王嘴邊粗獷的花白胡子顫了顫,干澀的老眼用力眨了眨,喃喃嘆道:“唉,可惜了......”

  梅遠塵以為他這話是在惋惜舅舅遭遇,心下一慟,暗忖道,“不會是舅舅已不在人世了罷?從婆羅寺那襤衣漢子的話風看,他們是開罪了頤王。以夏牧仁的秉性,怎會放過舅舅?”

  他的腦中思緒正亂,又聽老夫子說道,“可惜百里毅已在與赟王府的血戰中身死,他若是還活著,想來應該知曉你舅父如今的棲身之處。”

  “啊!百里先生竟已去世?”聽端夫子說完,梅遠塵訝異道。

  三大王府與夏牧炎決戰之時,梅遠塵并不在都城,且皇家秘辛,人們亦向來不甚敢言傳,至于百里毅戰歿于期間的事,知之者自然不會很多。

  想起貼身相隨的老伙計已先自己一步離世,端王臉上滿是滄桑悲切之意。

  “他應該知你舅父如今的棲身之所......”過了好幾息,梅遠塵才領會其中緊要訊息,“棲身之所......舅舅的棲身之所?舅舅......舅舅還活著?”

  自顧自地感慨了幾句后,也不待梅遠塵來問,端王回過了話茬,輕聲道:“十九年前百里毅從我這里告假半年余,回了趟天霜郡。我當時倒也未曾問過他因何緣由,然他回府后有跟我說起,說是他的一位親族得罪了頤王,他多番周旋總算得保全其性命,只是都城卻再待不得了。他那番告假離府,便是護送那個親族回了天霜郡,并安頓好其一應起居。”

  百里毅少時離開故土家園,在都城少有故舊,偶然間得知華子監有位叫“百里恩”的后輩生員,風頭頗盛,自然多了些關注。要知,百里氏可是開國異姓王的賜姓,天下獨此一家,大華所有百里氏自是同宗同源,有血脈之親。

  百里恩除了梅府之外亦無親從,既知這個待自己親厚備至的老人是同宗,當然是禮敬有加。可惜,二人相交未深,百里恩便牽扯入夏牧仁的一樁秘事,被扣押在私獄之中嚴刑拷打,幾乎就死。

  族中晚輩忽然失蹤,百里毅自然上心,費了一番功夫,總算找對了門路。

  原本夏牧仁是不準備留下活口的,牢中那個迂訥、執拗、倔強的嫩頭青實在惱人,便在下定決心之際,百里毅適時找上了門來。

  按理說,他一個親王想殺個把普通人,絲毫無需顧慮一個不入品的護衛。可惜百里毅不是一般的護衛,那是自己的皇叔端老王爺最信任的親衛,且他二人之間已非尋常的主仆關系。

  “若把端王叔扯進來,我怕是要掉層皮。”

  左右權衡,夏牧仁總算答應放百里恩一條生路,但勒令他馬上離開都城,永世不得再入,且絕不可再與梅家之人聯系。

  雖說仕途路斷,又要切斷與姐姐、姐夫一家的往來,但畢竟是留住了性命,已是好得不能再好的結果了。當天,百里毅便辭了端王,趁夜將百里恩帶出了都城,一路朝北而去。

  梅遠塵心緒澎湃,雙手緊握成拳,喃喃問道:“我舅舅是去了天霜郡么?”

  “那年,百里毅告假回了趟天霜郡老家,想必你舅舅是跟著一起去了的。不過,他們期間有無轉道哪里,我卻不曾問過。”端王有些遺憾地回了話,“當時情勢緊迫,百里毅又鮮少與人交游,除了回天霜郡,他們怕也再無去處了罷。”

  一老一少各懷猶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了一會兒。

  “哦,承漪丫頭怎樣了?”端王像是突然想起這事,提眉問道,“聽說青玄和先前替你醫病的那姑娘都去看過?”

  夏氏子孫倒不算少,卻是旁眾嫡寡,尤其在赟王府覆滅后,人丁便更顯凋零了,且夏承漪與其他皇親不同,她可是夏承炫唯一的胞妹,說是當朝最貴重的皇族也不為過。

  她的病情,已是國事。

  梅遠塵點了點頭,心里有些澀味,輕聲道:“嗯,已尋著了根源。只是三味藥引分散天涯南北頗不易求,學生正想著這幾日便動身離都,此番既是來探問舅舅的消息,亦是來辭別夫子。”

  端王微微頷首,像是琢磨了一番才說:“你知么,歐瀟瀟、占俊躍、費格棟都已從戎?柳是如、宋尹一亦已入仕,承煥、承燦更是撐起了大華的半壁江山。薛寧雖未參軍也不曾入朝堂,卻敢領著一眾職方深入厥國腹地,繪測輿圖密送回都。”

  他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梅遠塵。

  “你知我所意?”

  梅遠塵面色大慚,垂首回道:“致知堂諸位同窗于家國皆有所助益,唯我......經年無所建樹,徒耗米糧。”陡然想起對父親、對義父、對夏承炫的諸多諾言,他心中羞愧到了極點,恨不能鉆入地底。

  “不。”端王聽他說完,振聲駁斥道,“你十七歲便領千騎入沙陀,焚敵糧倉斷阿濟格后援,又憑一己唇舌勸退十數萬大軍。宿州之圍得解,安咸一郡得安,你當屬頭功。你的功績,軍部、吏部的文書里雖不曾記載,然,我夏氏皇族自會一直記著。”

  “嘭!”梅遠塵驟然跪倒在地,埋著頭輕聲答道,“梅家三代累受皇恩,學生不敢或忘。”

  梅晚亭生于小吏之家,青年入仕,終于從一品的部首大臣,可謂仕途圓滿。

  梅思源得其父熏陶,又少時便與頜王夏牧朝交往,治世經道之能漸彰于朝堂,顯于地方,只可惜壽三十八而終,未得善果。

  梅遠塵蔭著父祖恩德,自小衣食無憂,而后竟拜得受寵親王為義父,再后來義兄竟成了當朝天子......

  論說恩情,梅家受夏氏之恩匪淺。知恩圖報乃世人所共奉的處世之道。

  “你的才學、資質比之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從軍從戎,但教潛心作為,日后皆可成就一番偉業!在致知堂的首年我便發現,你極善洞察,心思又機敏、開闊且頗具膽略,若投身軍營領兵戍邊,在邊疆歷練個三五年,大華必添一振國虎將;即便涉身政事,以你的才具,他朝亦可施恩天下普惠萬民。怎偏學青學那套‘獨善其身’之道?江山危亡,匹夫有責,正當爾等挺身而出之際,你倒好,跑去趟過江湖做武夫!”

  端王壓著嗓門厲聲斥罵,便如眼前之人是自家不爭氣的兒孫。顯然,老人家對梅遠塵“學不致用”非常不悅。

  “承煥、承燦雖也多才,然畢竟出身皇室,很多事些須避嫌自保,令他們往往力不可盡使,意不貫始終。你卻毫無這些顧慮。承炫視你如手足,待你至信,內外皆不設防。無論治軍、治政,你都可大展拳腳,隨心作為,如此天時、地利、人和集于一身,豈有不成事之理?假以時日,你的功績定然遠勝你祖、你父,生前死后都將受人敬仰尊崇。生而為人,還有他求么?”

  他氣得拄著杖節狠敲地面,“嘭”,一塊青磚應聲裂成了數片,看情形,似乎隨時就要執杖朝梅遠塵身上打去。

  所謂恨鐵不成鋼,大致便是如此罷。

  梅遠塵離他半丈跪著,腦海中嗡嗡作響,一時不知當何以為。便在他思緒渾沌間,端王冷聲說了一句:“君子有能當許國!”

  君子有能當許國,那是致知堂結業那日端王送給一眾學子的箴言。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