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隋主沉浮 > 第211章:秦州刺史示警
  秦州秦嶺縣位于群山環繞之中,這里是隴山山脈末端和秦嶺交匯之處,自西向東的渭水北岸是秦州通往岐州、雍州的戰略通道。北魏孝明帝為了扼守這條戰略通道,在東邊設立南由縣,故而得名南由道,之后又在南由道西入口的秦州建立了秦嶺縣。

  這條路的存在,使過往行人成功的避開異常難行的渭水峽谷和汧河峽谷,經過北魏、東魏、北周、大隋四朝的修繕,已經變得十分平坦便捷,是關中進入涼州南部的通道,無論是對西域動兵、還是對吐谷渾動兵,都能夠起到巨大作用,其戰略價值完全不亞于北部絲綢之路。

  不過南由路這一段的渭水兩側山勢陡峭,如果修建長空棧道的話,高得嚇人的人力財力成本實在讓人承受不起,于是這一段道路北移百余里,從岐州南由縣向西,途經中間凹陷的隴山草原穿過隴山,最后到達秦州秦嶺縣。

  六月的隴山草原進入了盛夏時節,草原也到最為明媚動人、牧草豐美的時刻;微風輕拂,到處是成群牛羊、馬匹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奔馳,一條條冰雪融水匯成的河流如玉帶一般伸向草原深處。

  這天上午,在距離秦嶺縣三十余里隴山草原有一支軍隊浩浩蕩蕩的從東邊的岐州駛來,軍隊之中還有連綿十余里的車隊。

  他們便是前往洮州的楊集一行。

  由于涼州局勢不算緊張,所以楊集除了帶來一萬精兵、五百親兵之外,還帶了二十萬石糧食和無數軍用物資,一部分物資走水路,一部分隨大軍走陸路,僅僅用來馱運物資的馬車騾車就有三千多輛;另外還有三千多名愿意前去河湟地區定居的士兵,也把他們的家眷一并帶走,從而形成了一支聲勢浩大的隊伍。

  一萬多名精兵個個騎著高頭駿馬、身穿黑色明光鎧、腰挎橫刀,手握戰槊、背背戰弓和圓盾,顯得威風凜凜、煞氣騰騰。

  楊集也恢復了軍人的裝束,馬鞍橋上掛著一張黑色騎弓,這是一張以百年柘木與犀牛角疊壓而成的騎弓,弓體纏繞暗金色金屬絲線,整體光亮鑒人、弧線流暢,無論是視覺還是觸手感覺都十分舒服,因射擊之時隱隱有雷鳴之聲,故而得名風雷弓。

  這是開皇年間,楊堅讓匠作監大匠為楊爽打造的風雷弓,耗時足有三四年時間,由于它是五石強弓,楊集以前無法自如使用,故而一直松弦收藏在王府武庫之中,以免壞了弓體、有損力量。

  松弦收藏的目的與樂器同理,需要使用之時,再來馴弓;而所謂的馴弓,就是調節弓弦松緊、空弦拉放,使松弦太久的弓重新適應拉力,避免因驟松驟緊,損傷弓體。這張風雪弓在沒有上弦的時候,長約五尺,如今上了弦,弓體縮短為三尺多長,正是最標準的騎弓長度。楊集的力量雖然還沒有達到男人的巔峰時期,但也可以一口氣拉滿二十次左右,固然沒有一直開弓的力量,但用來遠程狙擊敵方大將,卻也足夠了。

  除了風雷弓,楊集的透甲烏金槊也是父親遺傳之物,至于槊頭般的麒麟劍,才是量身定做的利器。

  名槊、名弓、寶刀、寶馬、明光甲加到一起,也讓楊集的心境、氣質從懶懶散散的親王恢復成一名合格的大隋軍人。

  其實楊集心里還是相當懷念當初的紈绔生活,以前哪怕把權貴子弟打斷手腳也不用負責任,每當面對出現這種事件,他非但不用賠錢,甚至權貴子弟的家長還要低三下四的送禮道歉。可如今,他的級別已經晉升到了和權貴們相提并論的地步,京城之只泛濫成災的紈绔子弟都不陪他玩了。在等待兵部配送物資那幾天,楊集每天帶著薛舉、尉遲恭去平康坊紅燈區瞎逛,希望打幾個紈绔子弟過過癮,萬萬沒想到那些紈绔子弟如同老鼠見到貓一般,變得仿佛比道德圣人還像圣人,紛紛搶著請他吃最好的佳肴、喝最好的美酒;搶著請他聽最動聽的音樂、看最美的妞跳最優美和最火辣的舞姿。

  人家一個個都這么客氣、這么乖巧懂事,換成是誰,誰都不好意思出手傷人。

  美好的紈绔生活,一去不復返。

  “公子!那邊好像有一座高山。”問楊集的是魏征,他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腰間那把廉價的佩劍也已換成一把橫刀,這是楊集給他的禮物,由花紋鋼(烏茲鋼)打造。

  泥撅處羅可汗當初把花紋鋼技術當禮物送給了楊集,王府的能工巧匠根據書上記載,成功把花紋鋼研制了出來,而花紋鋼鍛造出來的橫刀刀身呈暗黑色,刀面有細細的明亮條紋,刀刃寒氣森森、鋒利異常,端是殺人放火之必備神器。

  楊集順著魏征所指望去,可以清晰看到黑黝黝的山脈,便說道:“那是南隴山最高峰,我們走到它正前方,南由道便開始平緩向下,到了平地便是秦州所在的隴中平原!你沒問題吧?”

  “我能有什么問題?”魏征呵呵笑道:“相比士族為王的冀州大地,我更喜歡有教無類的涼州,等我穩定下來,就寫信回家,讓家小也從老家搬來涼州定居。”

  “敬之你呢?有什么決定?”楊集將目光看向了旁邊的凌敬,笑著問道。

  凌敬答道:“我和玄成相交多年,都認識雙方父母,到時候讓兩家家小一起過來好了,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如此也好!”楊集點了點頭:“依我之見,也不用等什么安頓了,你倆現在就寫封信,并留下地址。我讓人送回大興,由王府商隊把你們家小接到大興王府,休整好了,再來甘州。這樣也能確保你們的家眷一路無憂,你們以為如何?”

  魏征和凌敬聞言大喜,連忙拱手道:“多謝公子。”

  “公子,我也打算把家小接來涼州定居。”旁邊的尉遲恭也說道。

  楊集笑道:“你家大業大,可以嗎?”

  尉遲恭說道:“我讓他們把家業變賣即可。”

  楊集稍微想了一下,向他們三人說道:“我這個涼州大總管也不知能當多久,要是你們貿然把家小搬到甘州,以后還得搬,不如先在大興城落籍,日后看勢來行。當然了,我在甘州的府邸占地極廣,你們家小若是前來團聚,完全容納得下。”

  “還是公子考慮周全,卑職等人草率了。”魏征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知道薛舉、宋正本的家小也在大興城,家小不但得到王府庇護,他們的子女還在王府私學接受教育,學習條件的不比世家門閥私學差。要是他也可以通過楊集的關系落籍大興城,那么就是京城人士了,不僅利于后人擴展視野、利于后人成才,而且日后探視親人、或是親人前來甘州團聚都很方便。

  楊集這個涼州之首,不也是這樣兩頭跑的嗎?

  “那就這么說定了,你們立刻去二號車寫信,然后交給張出塵,她會安排‘人手’送回大興。”楊集這時也開來了兩輛豪華大馬車,倒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當作移動辦公室,里面堆了很多公文、書籍。至于所謂的“人手”,自然是柳如眉和張出塵、慕容弦月掌管的信鷹。

  “卑職遵命!”魏征和凌敬、尉遲恭行了一禮,策馬奔向打著紅色旗幟的二號馬車。

  楊集策馬奔向隊伍前方,發現薛舉和李大亮正在爭論著什么,兩人見楊集過來,一齊躬身施禮道:“參見公子!”

  “你們這回又在爭什么?官渡之戰、還是赤壁之戰?”楊集笑著問道,這兩個男人飽讀兵書、熟知種種經典戰例,在學習兵法之時,各有自己的見解和心得,只要他們有空閑時間,就會湊到一起開辯論會。

  “公子這回猜錯了。”李大亮笑著說道:“我倆探討的問題是‘大隋最大之敵是誰’。”

  “這是好事啊!”楊集笑著問道:“你們覺得誰的威脅最大?”

  李大亮比楊集還小一歲,遠不如薛舉穩重,還有一些年輕氣盛,他搶先說道:“薛兄認為高句麗對大隋威脅最大,可我卻覺得是東/突厥。”

  楊集十分喜歡部下們時不時搞出來的辯論會,這種氛圍既能使大家成長,也能為楊集提供許多制訂制度的論點論據。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長期聽著一幫商智商的人辯論,楊集自己也變得聰明了一些。所以每當大家沒有好議題的時候,他主動找些課題給他們爭論,并且讓正反雙方在事后寫出辯論心得,權當是秀才科的“策論”,大家各有所得,人人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他笑著問道:“你們是從哪些方面得出的結論?論據和理由又是什么?”

  兩人面面相覷,盡皆說不出話來,其實他倆也只是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這里,并沒有進行周詳的事前準備。

  薛舉愣了好半晌,才尷尬的說道:“我是因為開皇十八年的大隋與高句麗之戰,那一戰是我大隋王朝立國以來,唯一的一次慘敗,心中極為不忿。另外一個原因是我聽說高句麗人反復無常。”

  “我大致給你們說一說高句麗吧!”楊集說道:“首先、高句麗與突厥、吐谷渾等游牧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有穩定的農業根基,游牧的生存條件容易受到天災人禍影響,而有穩定農業的高句麗,政治和經濟也就相對穩定,再加上他們的制度無限接近大隋王朝,政權十分穩定,軍隊戰斗力充足,對大隋來說自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威脅。其次、漢朝以來的中原大地長期處于內戰之中,而沒有一個統一、強有力的政權對高句麗施壓,正好給他們提供了蠶食遼東的機會,從北魏至今,他們一直沒有停止過領土擴張,在侵略中原這件事上,非常有決心。”

  “第三、高句麗在遼東的地位,就如我大隋在天下的地位,高元在遼東的地位,就如同是圣人的‘圣人可汗’一般,契丹、奚族、粟末靺鞨多次響應他的號召,多次攻擊大隋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他們將來合力進攻,足以動搖大隋北方安全。所以當年對高句麗的出擊,絕非是一場簡單的戰爭,而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是維護大隋統一、領土完整、東北方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之一。”

  楊集見薛舉和李大亮聽得入神,繼續說道:“只是高句麗有著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優勢,他們在易守難攻之處建立大量軍事要塞,這些軍事要塞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只要極少兵力就能阻止我們的大軍。而我軍遠道征伐、異地作戰,處于后繼乏力的劣勢,耗不過他們。另外,高句麗懷有極深的忠君愛國觀念,每當遇到外敵之時,能夠上下一心抵抗外敵。所以那場戰爭,天時、地利、人和都在高句麗那一方。”

  當時高句麗王高元率高句麗和粟末靺鞨聯軍進擾遼西,被時為營州總管的韋沖擊退。楊堅隨后令楊諒、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領水陸大軍三十萬進攻高句麗。

  但是周羅喉的水軍在海上遇到大風暴,戰船大多數都沉沒了,劫后余生、驚慌失措的水軍殘兵剛剛拋錨休整,就被以逸待勞的高句麗水軍襲擊了。而楊諒、王世積和高颎為首的陸軍,同樣遭遇大雨水患,使后勤無以為繼,缺少食物的陸軍還沒有開戰,一場席卷全軍的瘟疫不期而至。到了九月,水陸兩路隋軍不利而歸,三十萬大軍死了十之八九。

  這場無限接近于全軍覆沒的慘重傷亡數目,遠遠的超出了大隋與突厥汗國博弈至今的總和,也難怪薛舉說是慘敗。

  當然了,隋軍這場慘敗除了遇上不利的地形、不利的天氣之外,關鍵還在于自身輕敵大意,從高元入侵到大隋不利而還,所用時間還不到一年,這里面就存在戰前準備不足、倉促出兵、輕敵大意、知己不知彼等等問題。

  而當時,剛好是步迦可汗和都藍可汗一決草原霸主的關鍵時刻,大隋王朝正在和突厥汗國進行著一場聲勢浩大的爭霸戰爭,所以楊堅為了避免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只好同意了高句麗的求和,將全部力量放在突厥這一邊。

  楊集向李大亮問道:“那你呢?你認為東/突厥是大隋最大威脅的理由是什么?”

  “公子都這么說了,我還能說什么?”李大亮話是這么說,但還是分析道:“我的看法主要是來自大隋與東/突厥的邊界線太長,東/突厥全民皆騎、來去如風,我們可以對付集結在一起突厥大軍,卻無法解決他們多不勝數的小股游騎,沒日沒夜的騷擾就像是疲軍之計一般,讓我們防不勝防、攻無可攻,實在太可惡了。不過相對于可以縮到烏龜殼里的高句麗,東/突厥確實容易對付一些。”

  “話不能這么說!”楊集搖頭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敵人也不是一成一變的,比如說突厥汗國一直與我大隋打,可是今天的東/突厥、西突厥卻爭相稱臣;而我大隋出于戰略需要,也認下了這個‘臣子’,并慫恿他們打仗,但是他們強大以后,照樣成為大隋強敵。所以在看待問題、看待強敵的時候,要結合周邊異族的制度、軍力、財富、人口等因素來審時定勢,不能片面的一概而論。”

  他話音剛落,遠方忽然傳來一陣陣雄渾的號角聲,只見一隊騎兵從前飛馳而來,楊集一眼就認出了旗幟上了“秦州刺史元”五個字。

  這支軍隊停在一箭之外,為首校尉單騎上前,拱手施禮道:“請問衛王何在?”

  楊集道:“我就是!”

  校尉連忙下馬行禮,“啟稟衛王,卑職乃是秦州校尉元尚武,奉刺史元善之命前來通報,元刺史已在十里外恭候多時,如今正往這邊奔來。”

  楊集向遠方眺望,果然看到幾百名騎兵正向這邊滾滾而來,他回頭下令:“全軍暫停!”

  隊伍停在前方兩里之遙緩緩停下,十多名士兵簇擁著一名年約五旬的文官繼續向前。此人頭發灰白、眼角上布滿了細微的皺紋,那個活像是矛隼硬嘴一般的鷹鉤鼻令人印象深刻,給人一種十分奸詐的感覺。

  此人便是秦州刺史元善,乃是元氏的中堅分子,與元胄、元壽是同輩,他跳下馬背便向楊集快步奔來,十分熱情、十分激動行禮道:“衛王,卑職等你多時了!”

  這熱情勁兒在旁邊的人看來,仿佛他和楊集有了幾十年的交情,正處于“他鄉遇故知”的喜悅之中,可楊集實際上只是在開皇年間的幾次元日朝會上見過元善幾面,甚至連話都沒有說過一句。再加上元家在賀若弼刺殺案中受到牽連,慘遭重創,所以元善的表演不但沒有感動楊集,反而讓他心中有一種“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感覺。

  “我從秦州過境,還要麻煩元刺史多多關照了。”楊集假惺惺的說道。

  “那是必須的!”元善拍著胸脯說道:“要是少粒米、少文錢,我元善都賠給衛王,不過衛王好不容易過境一次,可得在上邽城住上三五天。”

  楊集拱了拱手,冠冕堂皇的說道:“我也想白吃白喝幾天,只可惜公務緊急、刻不容緩,以后有的是麻煩元刺史的機會。”

  “衛王著實是我輩楷模。”元善豎指而贊,指著遠處搭起的帳篷,笑著邀請:“要不,咱們去喝一兩杯。”

  “恭敬不如從命了。”楊集無奈,只得跟他走向剛搭起的大帳里,元善的士兵準備得十分充分,不僅搭起了帳篷,里面還鋪了地毯,中間那小桌子擺滿酒菜。

  “衛王請坐!”元善熱情地邀請楊集坐下,又給他滿了一杯葡萄酒:“請!”

  “請!”

  兩人連喝三兩杯,元善鄭重的說道:“衛王帶這么糧食錢物,又有眾多士兵家眷拖累,定要當心馬匪啊!”

  “馬賊?”楊集皺眉問道:“這里離京城只隔著一個岐州,哪里來的馬賊?”

  元善嘆了一口氣,苦笑道:“秦州四周山勢聳立、叢林密布,自前年起,便出現了一支數千人的馬賊,他們以搶劫商旅為生,殺人越貨、無惡不作,我幾次鎮壓,可是他們很快便逃之夭夭、隱入山林,著實令人頭痛無比。”

  “是嗎?”楊集十分驚訝的問道:“這些馬賊是何來路?”

  “其實就是生活在這一帶的羌人,當他們放下武器,就是普通的老百姓,讓我查無可查。”元善看了楊集一眼,欲言又止的猶豫了一會兒,又補充道:“由于涼州那邊執行‘四等人’的政策,他們不敢與衛王為敵,于是紛紛從洮州、成州、渭州跑到了這邊,如今具體有多少人,著實是說上不來。”

  楊集點了點頭,起身拱手道:“多謝元刺史提醒,今天時辰還早,我就不多留了,以后有機會再聚。”

  楊集剛才把話說死,元善也不好再勉強,也起身說道:“也罷,祝衛王一路順風,我會派遣一支軍隊護送你們到渭州邊境,若是過境,我也沒辦法了。”

  “多謝元刺史!”楊集也不推辭。

  。。。。。。。。

  不到半個時辰,楊集的隊伍便過了秦嶺城,之后又繞開不遠處的秦州州治上邽城,繼續向西邊行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