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隋主沉浮 > 第638章:鬧劇,竟以楊玄感收場
  大隋王朝上至皇帝、下到普通百姓,心中普遍都有一個理念:那就是不打則已、一打就要滅掉對方;要是結果不能滅敵國、那就是失敗。就拿楊集這次出兵吐谷渾來說,隋朝上下心中的目標都是消滅吐谷渾、將吐谷渾收入大隋的版圖,而不僅僅只是打贏吐谷渾,更不是為了打勝仗而打仗。要是楊集滅不了吐谷渾,無論他打得多么漂亮、功勞有多大,那都是失敗;依此推之,如果楊集打敗或是讓戰事懸而未決,那就是徹頭徹尾的慘敗了。

  而這種深入整個國民靈魂、精神的征伐理念,既是大隋王朝最威風最霸道之處,同時也是異族最害怕隋朝的地方。

  畢竟在異族的眼中,中原人對器械的研發和使用、對兵法戰陣的研究,早已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唯一的弱點就是這個民族在性情方面,整體都比較溫和、軟弱,一旦中原人變得和他們一樣兇悍、好斗,他們還怎么斗?而隋朝財大氣粗、精兵悍將無數,無疑就是異族所害怕的兩者兼備的王朝,他們與這種先進、好斗、霸道的國度為鄰,誰不害怕?

  皇宮仁壽殿偏殿中,隨著楊廣親口確認楊集大勝的消息,明凈、軒敞的大殿都被喜悅氣氛充斥了,八相和段文振受到皇帝欣喜的感染,皆是面露欣然之色;尤其是和楊集有關的楊雄、裴矩、蕭玚更是喜慰不勝。

  楊廣因為高興而繃緊的肌肉也緩緩放松了,他算是徹底松了一口氣了。

  這些天以來,楊廣不斷和陰世師、獨孤盛、堯君素、王辯、高君雅、王行本接觸,對于吐谷渾也愈發了解,深知對方不是一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這也導致他覺得單獨讓涼州硬撼一個大國的決策,有些過于草率。若是楊集再沒有佳音傳回來,哪怕他心中再是萬般不愿,也只有讓史萬歲前去分享楊集數年之功了。

  此戰如是需要益州這個「外力」來獲勝,不僅是對楊集不公,便是楊廣也覺得贏得不完美,但好在,他所擔憂的事情沒有發生;他的弟弟、他的徒弟非但沒有讓他失望,反而再次打出一場輝煌的大勝。

  張衡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大王從張掖出兵到現在,好像連一個月都不到,然而這么短的時間之內,他就攻占吐谷渾半個國家,這也未免太厲害了吧?」

  「張相,這就是異族與我族不同之處了!」下首的兵部尚書段文振笑著解釋道:「異族兇悍雖則兇悍,可他們的韌勁遠不如中原人,異族大軍作戰之時,最厲害的地方便是開始那一下,一旦我軍成功頂住異族連綿不絕的的攻勢,其士氣很快就會消散,這便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絕。此外就是異族士兵來自一個個部落,而相鄰的部落平時征戰不休、積怨極深,這種以酋長為將的軍隊,若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則罷,若是戰事陷入僵持,或是失敗,酋長們便考慮如何保存有生之力了。」

  說到這里,段文振看了看上首的楊廣,接著說道:「圣人,依臣之見,大王應當是分兵了。」

  「卿之見,與我不不謀而合。」楊廣笑著點了點頭,十分振奮的說道:「其實我最擔心的是戰事懸而未決,若是戰局發展到那一步,不僅不利當前戰斗、敵軍反抗之力也有了反抗的意志,甚至還會影響到后續的治理。衛王以雷霆之勢撲滅了敵軍主力,從而讓大隋不可戰勝威信深入吐谷渾上下之心;而在兵力方面,衛王也因為此戰,占了絕對優勢;接下來,他只需挾大勝之勢推進即可。」

  其實這也是楊集秉承的戰斗理念,如果把戰事拖個三五月,吐谷渾上下就會從最初的驚恐改為平靜淡然、奮力抵抗,吐谷渾內部各大勢力也會達成一致對外的協定和默契,使得隋軍傷亡數字大幅增加;那時候,大隋內部各郡百姓對這場大戰側目而視,反而使人心浮動、海內沸騰。

  這樣一來,不僅給他和涼州軍造成更大的壓力

  、阻力,朝廷中樞的威信也會受挫,繼而會引起一系列不可測的連鎖反應,這其實也是慕容伏允等人最想看到的一幕,所以他們準備的「堅壁清野、層層防守」預案,既是為了守土、也是希望把戰事拖到大隋自己受不了。

  這種認識,實際也是每個政權上層精英敏銳的政治嗅覺和自覺,便是楊廣也不例外。

  可是楊集雷霆萬鈞的殲滅當金城大軍、進戰吐谷渾西部地區,從上到下的感觀則是中樞威信不可撼動,大隋還是那個大隋、軍隊還是那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否則的話,不說民間沸騰與否,光是反對軍改那幫人,就會推波助瀾、借題發揮。

  「圣人,衛王此番獲得大勝固然可喜,但治理也要緊跟而上,否則吐谷渾之地便會失去秩序,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大小不一的軍閥和勢力了。」蘇威說到這兒,向楊廣拱手一禮,繼續說道:「臣認為朝廷理當趁熱打鐵,以最快速度建立郡縣,使其步入正軌,而不是放任自流,否則,晚矣!」

  「臣附議!」裴矩亦是說道:「歷朝歷代所開辟的新國土,最初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動蕩,這不但是兩種不同文化、習俗、統治的碰撞,更是因為新的官府辦事不力、應對能力不足所致。而吐谷渾有數百年歷史,早已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和信仰,吐谷渾百姓在初期未必接受大隋統治和文化、政令。為了防止吐谷渾百姓降而復叛,臣以為首任主官最好都是文武雙全、兼通軍政之士。」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眾人紛紛起身響應。

  「諸公言之有理,此事由吏部來辦。」楊廣目光看向兼任吏部侍郎的李子權,向他吩咐道:「李相,你立刻去返回吏部官署,也牛尚書商量此事,以最快的速度,將名單交給議事堂斟酌。」

  「臣遵命、臣告退!」李子權向楊廣行了一禮,又朝著眾人拱了拱手,立刻快步離開大殿。

  待李子權走后,高颎向楊廣訴苦了起來:「圣人,衛王雖然大勝一場,可是他麾下的官員和他一樣,都是一頭頭吃相兇悍的貔貅。尤其是那個那個商曹杜如晦要錢糧不要臉。據太子來信說,此人無恥之極,恨不得把關中官倉手搬空。」

  高颎受到楊素子弟的刺激,生恐自家子弟也是這等無能、無遠見,于是打算告老還鄉、辭去太常令之職,一心教育高家子孫。然而他非但沒有辭職成功,反而迎來了事業上的第二春;楊廣也許是因為他主動請辭,變得更加信任他了,直接就罷了他的太常寺卿之職,提為權力更多的尚書左仆射,讓他負責打理尚書省吏、民、禮三部。

  右仆射蘇威則是負責打理兵、刑、工三部。至于尚書省之首的尚書令因為權力太大,早已被虛化了,當楊素作古,尚書令便避而不置,所以現在的尚書省以左右仆射為長官。

  此外,楊廣為了加強皇權、防止三省主官權力坐大成患,很是光明正大的將門下省主官納言、內史省主官內史令虛化了,兩省實際長官現在分別兩名黃門侍郎、兩名內史侍郎。

  聽了高颎的話,楊廣揉了揉太陽穴,苦笑道:「豈止是杜如晦啊!便是張定和、虞世南也是這般,他們催「債」的奏疏是一道接著一道。不過涼州那幫家伙雖然要錢不要命,但是他們做得相當到位。」

  說到這兒,楊廣忽然想到了一事,他正色向眾人說道:「涼州州牧府官員向朝廷伸手要錢要糧的時候,往往附上一個完整而周詳大計劃:哪里需要這筆錢糧、這筆錢糧將要花在何處,他們都會詳細羅列出來,讓朝廷無從拒絕。但是事后,他們又把每筆開銷詳細記錄、坦坦蕩蕩的呈報給朝廷,甚至還主動要求朝廷、御史臺派人監督、抽查。這說明什么?說明他們行事光明磊落、清正廉潔,根本就不怕朝

  廷細查。這一點不但值得贊許,而且朝廷和各州各郡都要向他們學習。」

  「日后,朝廷中樞各部各寺各軍、地方各州郡向朝廷伸手的時候,必須把周詳計劃擬出來,否則不給批準;事后,也必須將這些錢糧的來龍去脈一一上報朝廷,以便朝廷監抽查。」

  「喏!」眾人轟然應諾。

  尤其是御史大夫張衡,更是吼得震天響,若是天下各處、處處如此,御史三臺的工作量將會減輕不少,調查的時候,也能針而對之。

  「圣人,太子昨天把虞世南的奏疏傳了過來。」高颎又說道:「他們這回索要糧食一百萬石、錢三十萬貫,主要是用在戰后撫恤、戰后重建這兩大方面,究竟批呢還是不批?」

  「高仆射所言不錯!」蘇威亦是苦笑道:「衛王這些年南征北戰、一路凱歌,但是涼州軍民在糧草這方面始終是捉襟見肘,始終需要朝廷支援,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啊!」言下之意,涼州是一個無底洞,意思意思一下就行啦。

  「蘇公此言,我不贊成!」裴矩去過涼州無數次,也見過涼州日新月異的變化,心中不贊成蘇威的觀點。

  蘇威倒也沒有生氣,微笑著拱手問道:「裴公的理由是什么?」

  裴矩向蘇威還了一禮,神情鄭重的說道:「涼州可耕種土地極少,本來就很貧瘠。先帝在世之時,又將兩百萬多流民移向涼州,使吃飯問題成了涼州的頭等大事。后來,衛王又陸陸續續抓來幾十萬人口,其糧食壓力可想而知。當時許多朝廷官員擔心涼州百姓因為無糧可食,爆發劇烈動蕩,就連我也不例外。然而涼州在衛王治理之下,不僅沒有出現動蕩,反而蒸蒸日上,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偉大奇跡。」

  說到這兒,裴矩向楊廣拱了拱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圣人,涼州即將發生大逆轉,涼州即將從貧瘠落后之州蛻變成富庶大州,臣以為朝廷理應全力提供幫助,而不是挫傷涼州上下進取銳氣。」

  「圣人,臣贊成裴公之見!」段文振向楊廣拱手一禮,說道:「圣人,臣是個武將、武夫,不太精通民生和地方建設的道理,但是吐谷渾戰役如今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而且這筆錢糧的來龍去脈也很清晰,臣以為朝廷不能令將士們寒心。」

  高颎和蘇威聞言苦笑,如今的涼州可沒有貧瘠之說,哪怕最偏遠的庭州、西州、且末三郡,它們雖然不是什么產糧重地,但卻因為往來貿易商人眾多的緣故,此時若是論起富足,不見得比內地許多的中郡差多少。

  「準奏!」楊廣點了點頭,目光轉向高颎和蘇威,神情肅然的吩咐道:「高公、蘇公,衛王此戰關系重大,而且吐谷渾即將成了我大隋之地,咱們絕對不能虧待自己的將士和子民。朝廷就算貧困潦倒、衣不蔽體,也不能在此刻拖衛王的后腿;更何況朝廷又不窮,沒必要為這點小錢斤斤計較。你二人下去之后,立刻全力操辦此事。」

  「臣遵命!」高颎、蘇威相顧一眼,無奈之極。心想道:你就會寵楊集、就會寵涼州那幫吸血水蛭;卻不知那幫水蛭皆是貪得無厭人物,此番如愿以償以后,他們下一次索要東西的時候,絕對會翻倍,你信不?

  「衛王現在已經把吐谷渾撕下了一大半,朝廷在官員調配、治理政策等等方面,都要跟得上,而且后續對傷亡士卒的撫恤、安置,對有功將士的獎賞,都要提前定下一個完善的章程。」楊廣停頓了一下,目光掃了在場眾人一眼,令道:「此事刻不容緩,諸公都下去安排吧,務必督促各部司辦好這些事兒。」

  「臣遵命!臣告退。」眾人行禮而退。

  隨著眾人的離去,偏殿之中頓時安靜了下來,楊廣也有時間和心思考慮下一步計劃了。

  。。。。。。。

  楊廣不是那種愿意一輩

  子呆在深宮大院里的皇帝,他素來膽大敢拼、自戀得要死,一旦空閑下來便會隔三差五喬裝出宮,跑到各處去體查民情,觀看自己的心血成果。而在今年,他更早早定了一個恢弘的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帶著大軍北巡,他北巡目的有三:一是楊諒造反之后,并州、幽州、冀州很多百姓損失慘重,尤其是楊素火燒高壁嶺那場戰斗,直接造成七八萬青壯的死亡,根據冀州州牧楊綸、并州刺史獨孤楷、幽州刺史李子雄來信,楊廣發現生活在這三個州的名門世家、地方豪強對朝廷異常反感,所以他決定帶著大軍去走一趟,向他們展示展示朝廷的實力、威力,讓這些老實下來。

  二是楊廣也想帶兵打一架,如果在他北巡的過程中,北方的東/突厥,東北方的奚族、霫族、南北室韋、靺鞨各部不識趣、不恭敬,那就干他一仗。

  三是想到北方實地了解一下高句麗,看它是不是真如傳說中那么囂張。

  在楊集捷報抵達之前,吐谷渾戰役的情況沒有明朗,令楊廣有些猶豫不絕,甚至打算取消這個行程安排,現在既然局面一片大好,那他也可以放心大明的北巡了。

  不過在出巡之前,他得等候出使突厥的史祥和長孫晟的消息。

  史祥現在是突厥使,不過他剛接手不久,對于突厥的了解不如改任西域使的長孫晟,所以,楊廣讓兩人一道北上,史祥從洛陽北上,而長孫晟則是從張掖出發,最后在突厥南部汗庭—白城碰頭。

  按照回信的時間來算,兩人今天也該回到京城了。

  就是不知這兩人,會給他帶來什么消息。

  對此,楊廣心中充滿了期待。

  楊廣此刻受到楊集的刺激,心中其實很不希望啟民可汗老實安分,若是如此,那他就有理由開戰了。

  ——————

  【我一直使用QQ五筆輸入法,而且一直登錄,以為重裝系統也能保留它所沒有詞匯。但是昨天晚上重裝電腦系統以后,「用戶詞庫」盡數被清空了。輸入法詞庫里不但沒有「楊集、李子權、鄯善、吐谷渾」,就連「攻無不克」都沒有。現在的人名、地名、一些成語,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敲擊出來的。這也使打字速度慢了下來,今天只此一更。借此機會問一下:哪種五筆輸入法的「用戶詞庫」不受重裝系統的影響?哪種五筆輸入法的「用戶詞庫」能夠還原?如果有,那我趁此機會更換輸入法,免得以后又來這么一次。】

  【求月票、推薦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