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隋主沉浮 > 第846章:韋云起,危!
  煙筒山大營和高句麗城城外大營、高句麗城在開戰之前,原本有二十多萬士兵和高句麗百姓;戰后,只逃出三萬多人,余者要么被燒死、要么被隋軍殺死、要么成了俘虜。戰果不謂不輝煌。

  而這場襲擊戰、火攻戰不但是隋軍東征高句麗以來「殺敵」最多的一戰,同時在殺敵數量方面,打破了當年火攻高壁嶺的記錄,成為大隋王朝一個全新的記錄。

  區別的是高壁嶺燒死的士兵畢竟終究是自己人,所以楊素與屈突通飽受非議,放火燒營的屈突通至今猶自受到并州百姓謾罵和詛咒。而楊集這場火攻的性質卻是截然不同,只因他所燒死、殺死的對象都是實實在在的敵方軍民,若是把這場大捷傳回大隋王朝,一定得到大隋百姓一致贊賞,而不是說他殘暴。

  相同的是兩把大火都具備了決定性的作用,煙筒山戰役的結果傳出,海城河兩岸中小城池里的高句麗守城士兵無不是聞風而降。

  楊集并沒有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中小城池之上,與楊綸會師以后,兄弟倆立刻向西方的建安城進軍。

  建安城位于海城河匯入遼水的河口地帶,對岸不遠處則是遼東郡東山縣,亦是高句麗用來防御隋軍東渡的重要一環、重要堅城。之前由淵子澈率六萬精兵坐鎮,但是他和副城主楊賢傾巢出動,并被楊集一把大火燒得一干二凈,從而導致這座雄城無兵鎮守。當隋軍挾大勝之勢而來,建安城的文武官員毫不猶豫的獻城投降了。

  清點城中物資,楊集失笑道:「高元在建安城這邊,也是學聰明了!」

  建安城既是雄城、也是高句麗戰略要地。依照高句麗君臣又想打又怕打的特點,他們一會在重要城池之中儲備大量糧草物資。但是楊集在建安城收繳的物資卻是極少,甚至不夠五萬左右的騎兵食用半個月,這顯然是高句麗君臣是吃過新城、貴端城、玄菟城、新城和橫山城的大虧以后,將城中物資都調走了。

  一問之下,果然被高句麗人運去遼東城了。

  「我們又不缺糧少物,哪怕一顆米都不剩下,也影響不了我軍的用度。」楊綸對于這個結果,心中并不是很在意。因為高句麗自開皇十八年開始,就十分重視兩國對峙前沿的遼東平原;這些年以來,他們不斷把各種物資儲存于遼東各大重城、買自元家漁陽系的糧食也分別囤積在遼東各個堅城之中,企圖在大隋王朝進攻之時打一場消耗戰,促使隋軍因后勤不濟而退兵;然而戰爭打到現在,除了遼東城的物資之外,余者多數都便宜了隋軍。

  大隋東征軍現在僅僅只是憑借繳自個城池的物資,少說也能吃上一年之久,更何況,楊集與各大名門世家交易的糧食又陸陸續續的送到遼東郡,所以他們根本不用為糧草發愁。

  這也是兵少的好處;要是發動幾十上百萬大軍,光是每天的人吃馬嚼就是一個駭人聽聞的天文數字,更別說整場戰爭的總消耗了。

  「這倒也是!」楊集笑著點頭,問道:「兄長,你說現在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自然是擴大戰果、一定到底了!」楊綸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接著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戰前,我們把戰場戰役一分為三。遼東戰場大多數國土已經被我大隋收復了,只要把遼東城為首的九大重城一一攻克,亦或是將高句麗軍困在其中,那么遼東南北平原、遼東半島是安全的。」

  「千山—鴨淥水—薩水戰場方面,只要周法尚總管把國內城守軍殲滅,余者不足為慮,所以重點在于「薩水浿水」戰場。那里不但是第三戰場,同時也是高句麗的核心地帶,一旦我軍進入其中,高句麗軍民極可能與我們死戰到底。此外,還要防止這一地區的軍民橫渡薩水,支援千山—鴨淥水—薩水戰場。而周總管手上兵力有限,既要攻、又要守、還要防止收復地的軍民造反,他要是不能

  及時橫渡沸水、攻占國內城,情況將會十分棘手。」

  說到這兒,楊綸又著重強調:「遼東九大重城城防高大堅固、物資充足,兵力比我們總兵力還多,此時不但時刻威脅到剛剛收復的國土,而且牽制了我軍主力;若是不能盡快將之殲滅,不利于接下來的戰斗。依我之見,即便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攻下遼東城,但是也要把它的八大犄角攻克,并在戰斗之中殲滅敵軍有生之力,使之不再成為巨大的威脅。」

  楊集也是這個想法,他沉吟半晌,向楊綸說道:「正如兄長所言,只要高元無法脫困而出,遼東平原南部、遼東半島是安全的,所以這片地區沒必要留下這么多的兵力。兄長收攏收攏一下兵力,南下接管薩水防線,好讓周總管放開手腳與乙支仁德決戰。」

  「我聽你一問,就知道會是這樣子。」楊綸沒好氣的瞪了楊集一眼,不過他也知道楊義臣、李景等副人都陷入了遼東戰場,目前只有自己最合適,對于楊集的安排倒也沒有拒絕,正色道:「你讓去南方可以,只是蓋牟城、安市城、黎山城萬萬不能出現差錯,每座城池最少要有五千守軍,如是算下來,我可用之兵實則少之又少,所以你得想法子給我補充兵力,若不然,我哪怕是到了南方,也取不半點作用。」

  楊集說道:「兵力的問題,我早就為兄長準備好了!」

  「你哪來的兵?」楊綸奇道。

  「就是朝廷用來修遼西走廊官道的刑徒!」楊集說道:「朝廷修遼西走廊官道之時,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于是將幽、冀、豫、兗、青五州刑徒都送來修路,此外還有很多買自西北異族的奴隸,總人數將近十萬人;其中調往燕山北道運糧的人數就有三萬五千人。我在開戰之前為了殲滅襲擊運糧隊的奚仲殘部,便吩咐宗羅睺和薛萬均整編了六千人。他們都說這些人體魄強悍、作戰勇勐,而且這些士兵為了將功折罪,非常遵守法紀。之后又讓有又讓李子雄、鄧暠整編了三萬徒刑、兩萬奴兵。」

  向楊綸解釋完畢,楊集又把這支軍隊的所在之處說了出來:「李子雄帶了三萬去遼東城與楊義臣等人會師了,但是遼水對岸還有鄧暠所統率的五千幽州郡縣兵、兩萬名新軍;這些軍隊都可以給你。」

  「那我可多謝你了。」楊綸這時終于楊集為什么這么大方了,原來早有準備,他又驚又喜的說道:「你能不能也給我一些奴兵?」

  楊綸知道楊集向來喜歡用異族俘虜、奴隸組成的奴兵,他為讓這些人賣命,還用類似于軍功制的「五等人制」給這些奴兵看到希望;而這些人為了立功、成為大隋子民,每當奉命攻堅之時,都是格外的賣命。更重要的是哪怕他們死光了,朝廷也不用撫恤。

  這種兵,又有哪個將軍不喜歡?

  「鄧暠手中就有一萬奴兵。」楊集說完,又有些不放心的叮囑道:「奴兵雖然說不用撫恤,可好歹也是不用花錢的人力資源,你可別故意消耗了。」

  楊綸勐點頭:「當然、當然!」

  「關于高句麗的俘虜、降兵,我也有了大致的安排!」楊集又說道:「戰爭結束以后,我打算把他們一律調去益州、梁州修路,所以你能不殺則盡量不殺。」

  楊綸無語道:「那你之前還「讓他們嘩變」?」

  「我當時沒有辦法,手上更沒有多余士兵看守。無奈之下,也只好讓他們嘩變了,否則的話,必出大事。但是現在,不同了。」

  「我明白了!」

  「你在建安城一邊休整、一邊等鄧暠!」楊集稍微考慮了一下,取出一支令箭給了楊綸:「對岸只需兩千名幽州郡縣兵鎮守即可,余者盡皆調來。你離開之后,讓鄧暠率領三千幽州郡縣兵管理地方民政。」

  「末將遵命!」楊綸上前一禮,恭恭敬敬的接過令箭

  。

  交待完畢,楊集也不逗留;帶上著自己的軍隊離開建安城,浩浩蕩蕩的向東北的松樹溝城疾馳而去。

  。

  。

  。

  。

  松樹溝城是遼東城轄區的南大門,擁有一萬三千多名集結而來守軍,但主將卻是一人慫包,他本來奉淵子澈之命襲擾楊集為首的隋軍,可是當他被隋軍斥候發現,又知道楊集率領大軍向煙筒山進軍,根本就不敢南下騷擾,調頭就往回跑。

  他以為淵子澈擁有十多萬大軍,兵微將寡的楊集不可能也不敢分兵來打自己,于是放心在鬧溝門一帶扎營休息。然而意外往往來得出人意料,楊集兵力雖少,可他愣是分了三千兵馬給楊演,讓楊演擇機擊潰這支高句麗,于是主將無膽又無能、放心休息的高句麗軍就悲劇了,愣是被楊演殺了一個猝不及防,一番廝殺下來,高句麗軍慘敗。

  楊演越過鬧溝門,碾著逃兵殺到了松樹城,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占領了遼東城南大門——重城松樹溝城,從而為韋云起和王行本的到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目前此城軍政暫時掌控在韋云起手中,而軍職比他高的王行本反而成了副將。

  之所以出現這種逆轉,主要是因為兩人在涼州當了幾年的同僚、同屬于衛王系。

  楊廣還是太子的時候,王行本和王辯、王威、堯君素、高君雅、獨孤盛等人都是東宮十率大將、楊廣心腹,大家同屬于太子派重要成員。但是楊廣登基為帝以后,原先的太子派自然而然的分裂成衛王系、楊素黨、宇文述黨……王行本等人又沒有既沒有自己的「黨/魁」,而且又長期呆在涼州,于是理所當然、稀里湖涂的被別人劃入衛王系。

  韋云起不但比他有能力,而且還是衛王系的死忠分子、核心成員,王行本等人在衛王系內部的地位、威望遠不如他高;再加上楊集匆匆忙忙的殺向高句麗城,根本沒有說誰為主、誰為副,于是王行本便按照衛王系規矩辦事:理所當然的以能力比他強、地位比他高的韋云起為主將。

  在楊集率軍北上之時,韋云起還不知道他已經占領建安城,更不知他已經和楊綸分兵。但是他此時卻接到了斥候送來的一個重要軍情:軍情上說高句麗部署在遼水東岸的六萬精兵和三萬民夫放棄遼水防線,正浩浩蕩蕩的向松樹溝方向奔來。

  韋云起不知道楊集戰果、戰爭進度,卻知道槍對松樹溝城的戰略價值、戰略地位。然而現實的問題是一萬多名將士都是長途跋涉、征戰不斷的疲軍。當他想想自己將要面對的敵軍卻是人數眾多、戰力精悍、裝備精良「淵家軍」,心中也難免有些緊張。

  戰死什么的,他其實并不擔心,畢竟他也是見慣生死的大將,對于生死看得比很多普通人都要澹,他擔心的是失去松樹溝城、辜負楊集和將士們將士信任。

  【穩定運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此軍,鈆城五千名守軍、五千青壯押送大量糧草物資、攻城器械南下。」

  韋云起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細想了一下楊演透露出來的兩條軍情,他有些疑惑的問道:「三萬名精騎來犯,我可以理解。但是鈆城城***積英早已傾巢出動,且在黎山城一帶為大王殲滅。鈆城哪有什么守軍?而楊將軍你又是從哪里得來的軍情?」

  「稟將軍!」楊演拱手一禮,解釋道:「這個消息是斛律晉將軍部屬的子弟來報,他說他是鈆城人士,因為斛律將軍改邪歸正的緣故,導致他的部族慘遭高句麗清洗,而這一萬守軍和青壯主要是由松樹溝守軍,以及鈆城僥幸逃生的逃兵組成,末將覺得他們并沒有說謊,特地將此軍情稟報予將軍。」

  韋云起問道:「這些人何在?」

  「他們讓我軍斥候帶入城中,此時就在府外等候。」楊演說道。

  韋云起聞言,立刻說道:「我有話問要他們,你把他們請進來。」

  「末將遵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