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寒門仕子 > 第670章 徇私舞弊
  皇帝賜宴齊霄的消息,很快就在朝野上下流傳了起來。

  并且,還引發了非常強烈的反響。

  肱股們無不發自肺腑地認為說,陛下禮賢下幼,真是彰顯皇恩浩蕩!

  客觀來說,大多數的大臣,都是持著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復雜心情來論此事,并不是出于真心。

  不過,卻有一人不在此列。

  此人便是始作俑者吳晚榮。

  對于皇帝的行事動機,他可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更何況,收拾齊家的‘劇本’還是他親自寫的。

  然而,到了現實到當中,卻是出現了意外的一幕。

  演員們,并沒有按照他設定好的劇本展開劇情,皆是自作主張玩起了即興發揮。

  在這之中,最不可思議的就是擔任‘主演’的皇帝陛下。

  依照原定策略,召見齊霄乃是為了詢問他身上的黃金來路,目的,則是讓齊譽坐實貪墨斂財的刑事罪責。

  可結果,陛下非但沒有追溯黃金的來源,還搭上了一頓價值不菲的御賜盛宴。

  據說,在那宴席間,天子還怕那小屁孩吃的乏然無味,特地安排了一場妖艷歌舞作為助興。

  此舉,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然,最最令吳晚榮想不明白的是,在那場宴席上,皇帝非但沒有追繳齊霄的‘非法所得’,還反而贈了他一大堆的黃金。

  你說,這又是什么邏輯呀?

  對于天子的不按常理出牌,吳晚榮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即使心中有所不忿,也只能在干瞪眼。

  不然呢?

  在外人看來,皇帝的賜宴卻是暗含著另一層深意。

  是什么呢?

  這樣說吧。

  人家齊譽義薄云天,慷慨援賑,作為是一國元首的廟堂之君,不應該予以一番褒獎嗎?

  所以,才會恩賜其子。

  這么一來,其父不也是與有榮焉了嗎?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皇帝的此舉,應該是對齊譽援賑有功的側面回應。

  由于這種分析符合邏輯,所以,很快就被大眾認可并流傳了起來。

  而,這些情況,全都一絲不漏地傳向了南洋瓊州。

  當然了,這是黃飛的暗中操作。

  他覺得,如此重要的事情,必須報于齊大人知,否則,就有可能處于被動。

  內衛的傳信永遠是那么的迅速。

  是的,趕在秋闈來臨之前,這則密信便飛到了齊譽的手里。

  “唉……你說,桃兒怎么會想出這樣的主意呢?”

  “感覺有些考慮不周呀!”

  齊譽閱在完了信后,立即蹙起了眉頭。

  他覺得,這種事情靈活應對并沒有錯,但是,卻不能拿孩子的婚姻開玩笑。

  或許是受到了前世思想的影響,他對于這種包辦性質的婚姻很非常認同。

  兒子未來的愛情,應該由他自己做主,咱們做長輩的,怎么可以去強行干預呢?

  所以,他對殷桃的安排,雖理解但卻不是十分贊同。

  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不管你愿不愿意、贊不贊同,都要被迫地接受下來。

  不認也得認!

  唉……

  沒想到,一大早隨便看了封信,自己突然就有了兒媳婦了。

  這意外,也來的太不經意了吧?

  嗚呼!

  感覺太特么蝦扯蛋了!

  見父親糾結地不能自拔,齊小彤連忙開導道:“父親,你不是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嗎?既然如此,何不放下執著,順其自然呢?”

  你說的輕巧!

  哪有那般容易?

  齊譽先是自嘲一笑,后道:“道理上雖然如此,可是,一旦牽扯到自己的親人,為父我就沒有說的這么坦然了。家,乃是我的核心,也是我的底線,既不容任何外人染指,也絕不容任何外人威逼,必須要保持足夠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而如今,突然多出來了這么一門弄巧成拙的婚姻,我總覺得有點回不過味來!”

  說白了,還是糾結。

  小彤現在已經趨于成熟,很快便明白了父親話里的意思。

  她想了想,相對中肯地勸道:“爹爹,你曾經教育我說,每個人的人生歷程都是不一樣的,可以借鑒但卻不可模仿。子女的教育也是同理,盡心呵護也就是了,沒必要過度地參與其中,更不要過于強求。”

  唉……

  好吧!

  這一次,齊譽算是被自己曾經所說過的話而說服。

  是啊!

  兒子自有他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確實不宜強行干涉。

  釋然了后,齊譽終于舒開了皺著的眉頭。

  “這樣吧,待科舉的鄉試大事一過,我就立即乘船北上,設法把你小姨娘和你弟弟給接回瓊州。一家人,怎么可以久分呢?”

  “嗯……”

  當下而言,最重要的大事乃是開考在即的科舉鄉試,又怎能不予以重視呢?

  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靠得都是人才的驅動,若無才用,未來可就非常堪憂了。

  至于現在引以為豪的軟實力,也就慢慢淪為一句毫無意義的空話。

  前世里的某大明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紀什么最貴?

  是人才!

  由此可鑒,才之重要性!

  齊譽深曉此中道理,自然而然,會把唯才是舉定為是當下的第一要務。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科舉之事,并沒有想象中辦得那么好。

  鄉試的第一場,就出現了有跡可循的徇私舞弊行為。

  所謂的有跡可循,乃是指案首和第二名的‘策論’文章,出現了大篇幅的雷同。

  暫先拋去考試的實際內容不論,單說這個現象。

  很明顯,當下存在著考前泄題的可能。

  要不然,邏輯上說不通!

  可是,問題出在哪兒呢?

  按照當朝的制度,鄉試的題目都是由翰林院擬題和定題,妥帖之后,才會以密封的形式送達至地方使用。

  也就是說,出題權這塊全都掌握在朝廷的手里,而不是地方機構。

  那么問題來了,是哪一方泄漏的考題呢?

  是翰林院的主官?還是地方的禮房?

  目前,還有點說不太清。

  此乃大事,在沒尋到足夠的證據之前,確實不宜妄下定論。

  齊譽在權衡了一番后,決定親自調查此案,無論涉及到誰,都必須作出鐵面的嚴懲。

  要不然,科舉的公平性何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