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昏君開局:天下大亂,我落草為寇 > 第885章 清算(五)
  這幾年里,沈舟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向來是兢兢業業,穩重縝密,總能把事情都辦得妥妥帖帖的,叫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來。

  可以說,他是朝中百官最得人信賴尊敬的存在,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份,更在于他的能力,和他為人處世的態度。

  而隨著地位和聲望的不斷走高,沈舟也變得愈發謹慎,一般之事,也不會輕易開口。因為他知道自己現在影響力有多大,有時一句話,便可左右事情的走向。

  比如眼下這個案子,在雙方各執一詞,難有定論時,他這個左相的態度就得極其關鍵了。

  而這一回,他也不可能再置身事外,必須表明一下態度了。

  就連蕭倩,這時也刻意點了他的名:“沈相,你以為該如何處置此案,定奪這些涉案之人的罪名啊?”

  沈舟沉吟片刻,這才不緊不慢道:“回皇后,臣以為此事非我等臣子所能擅專。無論眾官員也好,顧家眾人也好,說到底都是陛下的臣民,而他們背叛的,也不只是朝廷,還有陛下!

  “而且,如此大事,我等朝臣確實可以提議,但臣以為,真正有權定奪他們生死的,還是只有陛下一人。

  “所以,臣請皇后即刻上奏陛下,由陛下來定這些犯人之生死。至于在此之前,可以將他們通通收監,好生看守。”

  不得不說,這還真是個出人意料的主意,居然在兩個選擇之外又另尋道路。

  而且大家在仔細一想后,又深感佩服,沈相果然老成穩重,說的都是正道理啊。是啊,如此大事,怎么能不問陛下,就隨意而定呢?那將陛下置于何地了?

  就連郭沖,對此也提不出異議來,雖然他能猜到沈舟更深層次的用意——此案若是快刀斬亂麻,殺了也就殺了。可一旦拖上一段日子,使案情冷卻,尤其是當陛下在前線回轉后,他們的罪名自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

  到時,或許除了幾個重要犯人外,其他人就能得到寬宥,保下大部分人了。

  可誰讓沈舟把皇帝推到了前面呢,讓郭沖只能表示贊同,挑不出一點毛病來:“沈相所言甚是,是下官過于急切了……”

  其他人自然也是連連贊同:“沈相英明,就照你說的做。”

  沈舟沖大家微微點頭,暗暗松了口氣,總算把事情給平息了下去,不然說不定郭沖和群臣間真會發生矛盾摩擦,這可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而等到朝會結束,他返回政事堂后,沈舟又迅速寫了一封書信,讓人呈送宮內,并請皇后將之與呈報其案的奏疏一并送去襄陽,交皇帝陛下御覽。

  蕭倩并沒有拆信觀看其中內容,她相信,沈舟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另一邊,郭沖也沒有因此就鬧出什么動靜來,真就在讓人審問眾犯人后,便把相關罪狀與人犯一起移交刑部,收押進天牢之中。

  只是如此一來,天牢可就迅速人滿為患了,畢竟,這一下子就關進了將近千名涉案之人,哪個牢房也遭不住啊。

  ……

  其實何止是金陵的天牢人滿為患,襄陽的牢房也同樣關滿了犯人。

  這些犯人,自然就是之前意圖于后方作亂,險些釀成大禍的,以黃家為首的一干作亂失敗者了。

  相比于只是在各處散播謠言,最多只欲阻礙軍糧物資調度的金陵犯人,襄陽這邊的犯人的罪行可就要大太多了。他們可是直接參與到叛亂之中,甚至還派人行刺了留守襄陽兩位將軍,是實實在在,無可辯駁的謀逆叛亂。

  雖然他們的陰謀最終未能得逞,但罪名卻是實打實的,自然是舉族被拿,等候皇帝陛下處置了。

  孫寧對此也頗有些舉棋不定,所以才會拖了數日,也只是將他們收押在大牢之中。

  說實在的,若按孫寧的心思,自然是欲將所有相關人等,及其三族親眷一并處斬。可這么一來,要殺的人卻太多了些,光是黃家為首的襄樊兩城的大族之人合在一起就有七八百之數。

  再加上當時營中同樣被梁州奸細說動的數十名將領官員……要是真把他們全部嚴懲殺死,襄陽軍中可就不剩幾個可用的將領了。

  倒是陳青云,作為被襄陽當地力量險些害死之人,此時倒是為他們開脫,懇求孫寧能從輕發落,只誅首惡,讓其他人戴罪立功。

  只是對此提議,孫寧心中卻還有疑慮,今日便再度把幾個信得過的臣下叫到跟前,問道:“對如何處置一干逆賊一事,你們還是一樣的想法嗎?”

  陳青云看了看身后的衛挺與聶龍兩人,保持沉默。這也算是一種表態了,確實未有改變。

  倒是聶龍,在等了片刻,不見其他人開口后,便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為就該嚴懲,把有罪之人通通殺了,才能明軍法之嚴,安百姓之心!”

  “你覺著這樣能安人心,定軍心?”孫寧沉吟問道。

  聶龍很是肯定地點頭:“陛下,臣雖然沒讀過什么書,但也知道軍法森嚴。而這些家伙,便多是軍中將士,他們早已犯下了最嚴重的軍法,自當承擔后果。不然,要是連這樣的罪過都不嚴懲,則將軍法置于何地?還能讓下面的弟兄們心存敬畏,聽令行事嗎?”

  這話倒也在理,孫寧輕輕點頭:“你們以為如何?”

  感受到皇帝再生殺意,陳青云猛打了個突,再按捺不住,便要出聲反對。不想,衛挺卻比他更快了一步:“陛下,臣有一言,還容稟奏。”

  “說。”

  “臣以為軍法自當以嚴,但也不能完全不顧人情。或許那些將領臨陣怯敵,有投敵之念,但他們終究沒有真個做成其事。而且,當時他們也都是逼于無奈,為了自保才不得不與梁州軍有所勾結,終歸是情有可原。

  “他們多年來在襄陽軍中兢兢業業,也素有聲望,若是真將所有人都一并治罪,臣恐怕不但不能振我軍心,還可能寒了將士之心。還望陛下三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