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葫中仙 > 第二百一十四章 日月當空,山河重光
  因妥歡帖睦爾失了首級,元蒙新君及群臣商議之后,用黃金為他鑄造了一顆頭顱,與尸身拼接完整后入殮安葬。

  在葬禮當日,新君與部分元蒙重臣暴起發難,以“謀逆”之罪擒下丞相脫脫與汝陽王察罕特穆爾。

  此后也不交三司推問,直接在先帝靈前梟首,隨即又派人抄斬兩人滿門老幼。

  脫脫全家束手就戮,汝陽王因收攏了不少心腹死士,當時奮起反抗,雖然被誅殺大半,卻還是有一個劍術絕倫又持有神兵“倚天劍”的老者,率領了幾名高手護衛保了汝陽王獨女敏敏特穆爾突圍而去,就此隱身于江湖之中再無蹤跡。

  這邊的元蒙新君及其新納重臣正忙著清除脫脫與汝陽王殘余勢力,接收戰果鞏固權勢,潛隱數載的明教卻陡然在大元天下掀起遍地烽煙。

  南北各大行省,皆有明教分壇揭竿而起,人馬多則數萬、少則幾千,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都不遜于官兵。

  這些明教精兵紛紛高舉繪有日月圖案的大旗,傳頌“日月當空,山河重光”的口號,攻占各處重要州城,而后打開府庫,以財帛糧米賑濟饑寒交迫的百姓,以甲胄軍械武裝踴躍投軍的青壯,兵力急速擴張十倍不止。

  數年來,胡壚每年都征召明教杰出的青少年子弟到光明頂整訓,以前世與王守仁合撰的《武經》及今世所得的《武穆遺書》為教材,教授武功及行軍用兵之道。

  這其中固然出了如徐達、常遇春這等或以謀略或以勇猛而見長的頂級良帥名將,而更多的則是擁有扎實的武功根基和基本帶兵能力的基層將領。

  正是因為有這些基層將領的存在,明教義軍雖急劇擴張,卻并未蛻變成烏合之眾,而是在經過短暫卻高效的整訓后,迅速轉變成擁有基礎軍紀與基本戰斗力的軍隊。此后再拉到戰場上經歷幾次血與火的淬煉,便已儼然是一支支令行禁止、敢打敢戰的精兵。

  元蒙新朝君臣尚未坐穩屁股下的位子,各省形勢糜爛的告急文書便如雪片般送到京城。

  正在焦頭爛額之際,西部邊陲的一封文書,又如一道晴天霹靂將他們震得六神無主,驚慌失措。

  明教總壇以“金毛獅王”謝遜執掌圣火令掛帥,早得教主胡壚提拔重用的劉基為參軍,統帥明教最核心的精英戰力“五行旗”八萬精兵,由西域挺進關中。

  為防范明教而從四方征調鎮守西陲的元蒙精兵,在遇到裝備和戰力都領先不止一個級數的五行旗精兵后,從一觸即潰到望風披靡,前后只月余時間即將西北之地拱手讓人。

  隨后明教教主胡壚在明教總壇大軍之中現身,卻并不接掌兵權,只是將前任元蒙皇帝妥歡帖睦爾的人頭交給謝遜,由他拿去號令三軍激勵士氣,而后自己只坐鎮中軍,教導隨大軍出征的張無忌武功兵法,等閑并不會親臨陣前。

  然而這并未絲毫有損胡壚的聲名威信。

  如今在有心人的傳播下,胡壚孤身入大都,割韃子皇帝首級如探囊取物,斬六位大宗師如砍瓜切菜,令六大派低首納福,承認“屠龍刀”為“武林至尊,號令天下”的信物……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戰績已廣為人知。

  在武當山上那位老神仙已數十年不履塵世的前提下,胡壚在世人尤其是明教教眾心中,已成人間仙佛般的存在。

  自古亂世出梟雄,除了明教的各路義軍,也有許多心懷大志的豪杰之輩高舉反元大旗乘勢而起,其中聲勢最著者,莫過于出身鹽幫的張士誠與繼史火龍之后接掌丐幫幫主的陳友諒。

  這兩人分別借鹽幫與丐幫勢力起事,都在極短的時間里攻取一塊不小的地盤,而后大肆招賢納士,厲兵秣馬,雖不及明教席卷天下的煌煌大勢,卻也有了幾分割據一方的霸主氣象。

  古語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如今元蒙分明已有失鹿之兆,各方英雄豪杰在追獵之際,免不得也會用盡各種手段互相算計,令天下愈發紛亂。

  即使有胡壚的深謀遠慮提前布局,明教占了不止一步先手,也是前后耗時七年之久,才終于驅元蒙于漠北,蕩平各路煙塵而靖清寰宇。

  天下一統,萬眾歸心,按說胡壚該毫無爭議地坐上那至尊之位。

  偏偏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臣屬的多次勸進,扶持已經十七歲、化名“朱元璋”的張無忌全盤接手明教世俗勢力,開基立業建國號為“明”。

  胡壚自己則仍回光明頂,繼續做自己的明教教主。

  他既做出不戀棧權勢的表率,明教的那些老人不管心中如何想法,都先后將手中權柄交給子侄、弟子乃至下屬,自己則皈依教主座下潛心修行。

  如今的明教已被胡壚潛移默化,漸漸變成一支尊奉老君的道家源流。

  等到張無忌登基后敕封明教為國教,原本不大受道門各派接納的明教一躍而為道門領袖。

  因為少年時有海外生活的經歷,又經過胡壚的言傳身教,張無忌早就知道知天下之大,遠非只有中土一隅。

  而且他心中自有傲氣,既然這大明江山差不多是師父一手打下來交給自己,自己便要憑借這一份基業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打下一片比前朝元蒙更加遼闊的疆域,方顯得師父并未錯選了自己這個繼承人。

  但他也并未甫一登基便窮兵黷武。

  作為胡壚弟子,他對于“穩健”的二字真言也頗有領悟,先用了十年時間休養生息,并徹底鞏固了自己的皇位,才開啟從海陸兩途向四面擴張的步伐,掀起一場自昔年蒙古西征后,再次被各方形形色色外域人種污稱為“黃禍”,卻輻射了更大范圍的巨大恐慌。

  但這一切胡壚都已不再關心,數十年來只一心在光明頂上清修。

  直到武當山派人前來報喪,說是張三豐羽化歸真,他才第一次離了光明頂。

  在武當山上的靈堂之內,胡壚忽做驚人之舉,一掌掀了張三豐的棺材板,等看清棺材內果然沒有尸體而只有一根竹杖,便在武當眾人的驚愕莫名下大笑而去。

  回到光明頂上,胡壚召集教眾一干首腦,將教主之位傳給近年新收的一個弟子,然后便在眾目睽睽之下,釋放出一個葫蘆形的護身光罩,又在葫蘆口處射出一道玄黃二色光劍,破開虛空飛升而去。

  (第三卷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