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驚!穿成老寡婦,拖家帶口去逃荒 > 第374章 房契地契到手
  宋皎和胡木說完今天木料過來的事情,就和她大哥朱虎又坐上馬車,去了牙行。

  他們還是來得晚,到了這里后,徐小伍和陳皮、周仲三人,已經等在牙行大廳了!

  昨天已經說好了,今天上午先去衙門過戶,然后陳皮和周仲兩人,帶著自己的工具車,跟著宋皎去小棠棣胡同那邊,拉糧食。

  其實本來是應該先給尾款付了,才能去過戶的,這樣能防止買家騙局,但陳皮和周仲兩人早就對宋皎信服極了,又短短一日相處之下,處成了朋友,哪里還會連這點兒信任都沒有。

  陳皮和周仲離牙行都不遠,所以并沒有馬車之類的代步工具,于是宋皎便邀請他們一起坐馬車,去東城衙門還有不近的一段路程,靠走路那不是耽誤事嘛!

  就連徐小伍和那名擬契約的賬房,一同坐上宋皎的馬車了,不過兩人說啥也不去車廂里面,而是選擇坐在外面,一左一右,坐在老蔡頭的旁邊。

  宋皎這輛馬車是二套馬的黑柳木車廂,算是不錯的了,因為是她專用的,所以里面也是下了一些功夫的,地上鋪著她從空間里拿的防水耐臟的皮革地毯墊,地墊正中間還固定著一個長而窄的茶幾桌子,而且還是可折疊的,不用的時候能收起來放下去,很是方便。

  車廂三面的榻椅上也是鋪著她從空間拿的軟乎乎的墊子,還有幾個同樣軟乎乎抱枕靠墊。

  車廂門口的兩邊廂詞上,還釘了幾個架子,放進去爐子和水壺很穩當,馬車顛簸也不會灑水,旁邊還有些半擋的百寶格,里面放著各種茶具茶點之類的,以備長途之需。

  陳皮和周仲兩人坐上去之后,宋皎就給拿出來茶具,給兩人倒上溫熱的茶水,還拿出來兩個盤子,一個裝著花生瓜子,另外一個則是零食區的散裝牛肉粒,滿滿的添加劑和調料的味道,宋皎不愛吃,不過用來招待古人,那可是太中了!

  果然陳皮和周仲兩人在客氣一番后,吃了那牛肉粒,簡直驚為天人,都不由自主的多吃了幾顆,隨即反應過來,尷尬的相視一笑,趕緊停手了,結果喝了杯子里的茶,又是一陣贊嘆不已。

  兩人家里雖然不是啥大富大貴的,倒也都是家境殷實的,一般的零嘴點心啥的,也是經常吃的,好一點的偶爾也會買些回去哄孩子媳婦兒或者招待客人,可從來沒吃過這樣好吃的。

  宋皎也沒說啥,心里卻是忍不住樂呵呵,這樣的表情她見得太多了,也不會笑話的。

  隨即宋皎又聊起來別的,二人這才慢慢從尷尬中出來了,與宋皎開心聊了起來。

  待聊到一些臨水縣城里的風俗民情時,朱虎也感興趣了,問了一些縣城有沒有武館之類的事情,二人見朱虎這人熟悉之后,也沒那么讓人敬畏了,所以也都放開了暢所欲言,一時間馬車里的氣氛十分好。

  不多時,馬車停下,衙門到了,幾人下車。

  和徐小伍一起來的那賬房經常干這事,所以熟門熟路,領著宋皎他們去了衙門側門那邊,給了看門的雜役兩文錢,便順利進了吏房。

  吏房沒了吳書吏那種壞吏,換成了一個面容和藹可親的老書吏,雖然耳朵有些不好使,手哆哆嗦嗦辦事也慢但是態度很好,笑瞇瞇的不

  (這是我之前寫的劇情,后面都改了,今天時間有些來不及了先借用下)

  這不是正文,需要修改的哈,小可愛們看到了別當真,一會兒就改……

  ………………………………………

  土窯(老式磚瓦窯)的形狀:圓形根基,下粗上細,遠看像個饅頭狀,都留有燒火的門,留裝坯出磚通道,上有煙筒相通。師傅們在碼窯時留有火路,這是大型一些的窯。只能燒萬塊磚上下的窯,多是靠近路溝邊,離水近的地方,借地形挖圈而成,簡單一些。

  火候燒成時,磚坯燒透,在師傅細心指導下,密封洇水,人工挑水緩慢洇滲(倒水猛洇,易造成窯體爆炸),大約四天洇成。窯頂打開,磚成青一色,皆大歡喜,

  燒成紅磚,說明洇水次數少,不夠細致,但是也可用,只是沒有青磚更加結實,使用年限長,但足夠普通民房建造了!

  那個年代房屋講究青堂瓦舍,紅磚是沒人用的。“地上臥個獾,尾巴撅上天,秸稈吃幾垛,井水能喝干”這個謎語就是青磚瓦土窯的真實寫照。

  選擇泥土,加水反復和勻后,泥胚放置圓形臺面,用旋子轉動臺面,手沾水制成大小盆胚(掌握泥胚數量,旋轉出的盆子大小、式樣基本一致),晾曬半干,盆胚內外用滑石粉涂抹(以確保燒制后的光亮),完全晾干后裝窯燒制。

  有五百字了…………

  做盆的旋子一轉,如變戲法,常吸引鄰村大人、兒童前去參觀。做瓦盆所用泥土和泥較為考究,選用相對細膩的泥土,不能用黃粘土(晾曬中容易干裂),不能有砂礫,盆泥比做青瓦用泥下的功夫更大。

  除瓦盆外,還能制燈臺、繡墩、花盆、便壺等日用品。現在瓦盆已沒人燒制、沒人使用,歷史消失,不可再現。

  記憶里,每一次看到父親或者村里人開始挖土時候,就特別興奮。因為我知道我們又有東西玩了。選好點后,父母開始挖土,挖出來的土要打碎,并要揀去里面的石頭瓦片樹根等所有雜質,堆成土堆后,就可加水,進行和泥,這正是磚瓦的第一道工序和泥。等水滲透后,父親就赤著腳走上土堆,開始踩踏,邊踏邊用鐵锨翻反復踏。讓泥土和水充分混合,形成泥巴塊(其實和我們和面粉一樣的意思),讓其有很好的粘稠和韌性。這個環節是最吃力的,你要和很多的。為了不讓父親辛苦,有時候我們也會拖了鞋,光著小腳丫進去踩,雖然沒有什么用。但是也非常開心。時不時被父親喊著出去玩,別在這搗亂了。

  磚坯。那時每家每戶基本都有這么個模具。做磚坯的工具是一個用厚木板做的木案板(平臺)和一個磚模子,每個地方還有不一樣的叫法,我們那時叫“磚斗子”。磚模子是長方形的木盒子,有2種,一種是只有裝一塊,另外一種可裝兩塊磚泥,就是一次可以“倒”兩塊磚。

  刮板,底下有根繩子。用來切開泥磚

  等泥巴和的差不多的時候,父親就開始制作磚坯了。那時候我記得父親每次都把泥巴高高的舉起然后用力砸進磚模里。然后用力壓平,依稀記得還有用木板拍平。讓泥在磚模中充分填實,不中空。上面一層多余的父親會用刮板工具給刮平。老家管這種場面叫“扮磚”。這個“扮”,按方言的理解,有點甩的意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