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九個哥哥團寵小甜包 > 第467章 在我心中

遲格這話說完,便想回房休息。孫女兒的死,在他心里壓了這么多年,尤其是回來之后,他似乎總能看到孫女兒當年那可愛活潑的模樣。其實,遲格也想過,要不要離開這里,另外找一個房子生活。但不知為什么,他最終還是選擇留在這里。當年無辜去世的小女娃,成了住在這里祖孫兩個人之間的禁忌,沒有人提起。但兩個人都知道,他們從來沒有一刻忘記。“爸爸,這樣的國家有什么值得留戀的?憑著您的能力,去德國,必然能有大發展。”
遲格看看于熙悅,說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我老了,不想繼續折騰。”
“爸爸,如果您不愿意離開,能否讓我帶著意遠走?”
“意遠是個大孩子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愿意走,我不會阻攔,但如果意遠自己不肯離開,我也不會勸他!”
她這是打算將他老頭子一個人留在國內。遲格不由開始反省,自己當初的教育是不是完全失敗了?兒子女兒這么多年不曾回來,兒媳婦回來不歸家,最后提出要將他身邊的最后一個親人帶走。“我就在這里,我的家在這里,我的根在這里!”
遲意遠的聲音忽然響起。于熙悅看著站在樓梯上的兒子清冷的面容,有一瞬間的錯愕。今天是周內,他難道不應該去上課?遲意遠在上大學,這一點于熙悅很清楚。實際上,她也是選擇了這樣一個時間來找老公公的,為的就是在兒子知道之前,讓老公公將這件事答應下來。她既然調查過,就知道遲意遠是個十分孝順的孩子,只要遲格同意了,他必定會答應。遲格沒有開口,但顯然對遲意遠做出的決定很滿意和欣慰。雖然兒子和女兒的教育都失敗了,好在孫子還行。不會讓他老頭子過分丟人!“于女士,我是爺爺在這個世上唯一的親人了,我不會離開爺爺。”
遲意遠堅定地回答,看向遲格的目光中,都是親情。“好孩子!”
“意遠,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可你想過嗎?留在這里,你能有什么出息?”
于熙悅著急了。她這一次來確實是想帶著兒子去德國,至于老公公,他們之前也已經商量過了,如果老公公愿意去德國,就一起去,如果不愿意,就尊重他的選擇。“我是華國人,為什么要出國?再說,我不覺得國內現在有什么不好。”
這是遲意遠心里真實的想法。前些年雖然很亂,但現在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遲意遠能看出來,這是一個大時代的到來。只要抓住機遇,一切的發展必然會十分順利。于熙悅著急了,說話也尖銳了一些。“這里好嗎?貧窮落后愚昧無知,我不知道除了這些詞匯之外,還有什么樣的詞匯配得上這里!”
遲意遠的臉上瞬間帶上寒冰。他怎么也沒想到,作為一個華國人,他的母親對華國的形容竟然是這樣的。“真遺憾,于女士,在我心里的華國,和在你心里的華國太不一樣了!”
遲意遠說出這話的時候,語氣中的譏諷絲毫不加掩飾。“在我心中,華國高山巍峨,雄偉的山峰俯瞰歷史的風狂雨落;在我心中,華國暮色蒼茫,任憑風云掠過屹立不倒;在我心中,華國的脊背頂住了億萬年的滄桑從容不迫。”
“在我心中,我的祖國,大河奔騰,激流勇進,洗刷百年污濁;在我心中,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美孕育了瑰麗文化。”
“在我心中,華國有頭頂千年積雪的珠穆朗瑪峰,也有莽蒼的黃土高原,更有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和滔滔不絕的黃河長江。很遺憾,在于女士心中一萬個看不上的地方,在我心中美好無比!”
遲意遠還是個少年,說話的時候,哪怕是對著親生母親說話的時候,語氣里都帶著幾分尖銳。尤其是,這個母親雖然是他的親人,但這些年來,確實讓他失望和傷心。于熙悅本來是坐在沙發上的,這時候也忍不住嚯的一聲站了起來。她想痛斥兒子,但忽然又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么立場說出痛斥的話。“小遠,你說的不錯,咱們的國家現在雖然落后,但終有一天,會繁榮富強起來!”
遲格不吝給孫子點贊。“爺爺,我會努力的,千千萬萬個和我一樣的青年少年會一起努力!”
“熙悅,你也看到了小遠不愿意走。”
孫子留在身邊,對于來人來說,就已經滿足。兒子和女兒,他現在不敢想讓他們回來了!那么,此生就與孫子相依為命的過吧!“爸爸!意遠是我的兒子!”
“既然你也知道意遠是你的兒子,作為母親,給兒子留下一點生活費沒問題吧?我也不多要,聽說,你給蘇家那個丫頭說,要給五千塊讓她離開意遠,那就給意遠留下一萬塊錢的生活費吧!”
于熙悅一愣。公公是個什么樣的人,于熙悅是很清楚的。公公是個文化人,有自己的驕傲和堅持。為什么忽然會提到錢?是蘇家那個丫頭來挑撥是非了?“爸爸,我們在國外也不容易!”
“不容易就可以不管孩子嗎?你們離開小遠多年,不聞不問,難道小遠的吃喝拉撒都不要錢嗎?”
于熙悅想說,在鄉下地方生活,能用多少錢,至于要一萬塊這么多嗎?“不要覺得我是獅子大開口,一萬塊錢,并不是很多,你算一下你給你身邊的孩子一年開支多少!”
遲格涼涼的說。兒子和兒媳婦離開的時候,兒媳婦已經有身孕。按照這兩口子的性格,對于長在身邊的孩子不至于委屈。于熙悅果然遲疑了。是啊,她身邊的兩個孩子,一年的投入是多少呢?如果按照這樣的算法,給遲意遠一萬塊錢確實不多。但這一樣嗎?在于熙悅的想法里,真的不一樣。華國這樣窮鄉僻壤的地方,就算有支出,能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