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開局1861:我剛繼承荷蘭王位 > 第182章各懷鬼胎的奧普聯盟
  1864年8月1日,丹麥政府決定撤離荷爾斯泰因,并在艾德河以北集結部隊。

  1864年8月3日,德意志邦聯行動開始,德意志邦聯聯軍越過易北河并占領漢堡附近的阿爾托納。在德意志邦聯下達的命令下,正式的對丹麥王國宣戰,薩克森大軍便于1864年8月6日繼承乘火車,從萊比錫浩浩蕩蕩的開赴荷爾斯泰因。他們抵達了最前線,同盟軍漢諾威君度合流。

  8月5日,他們穿過荷爾斯泰因,到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邊境的城鎮倫茨堡。對丹麥而言,占領是一種解脫,雖然這種沒有戰斗就撤退的命令是降低了一些丹麥士兵的士氣,但是軍事上的不利局面迫使軍方縮短需要捍衛的邊界,因而撤退的十分明智的行為。

  此外,由于荷爾斯泰因和勞恩堡是德意志邦聯的成員,不退縮可能英法嚴重的政治危機,也許還會引發戰爭,丹麥軍現在可以后退北撤了,而德意志邦聯聯軍部隊則從南向北進軍,路上到處都是熱情洋溢的德意志民中國。

  奧古斯騰伯格公爵如今的德里克八世與邦聯部隊進行交流并同行,他也得到了熱情歡迎。

  8月10日,他在基爾城被德意志邦聯議會代表授予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公爵榮譽稱號。

  不過到了這里,奧普兩國和德意志邦聯其他成員出現了分歧。

  兩個公國的管理權委托給了兩個薩克森與漢諾威的聯邦專員。

  德意志邦邦聯議會先聲稱在這部分領土歸弗德里克八十所有,弗德里克八十也得到了德意志邦聯中小邦國的支持。

  他們顯然開始不滿奧普兩國進行聯合統治德意志邦蘭,控制整個德意志邦聯表達了不滿和抗拒。

  這些國家不受《倫敦議定書》影響約束,而《倫敦議定書》從未得到他們的單獨批準或者德意志邦聯的批準,事實上,這些邦國試圖通過組建一個新的邦國來對抗奧普兩國的實力。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德意志邦聯內部的奧普剛剛緩和,小國不滿大國壓制又舉行小團隊建設,這在歐洲引來了各個國家的興趣。特別是現在德意志邦聯還在攻打著丹麥的情況下,很多人甚至想(特別是丹、麥王國)巴不得他們德意志邦聯自己先內斗,這樣丹麥才好趁機解除這次的危機。

  1864年8月12日,德意志邦聯議會拒絕了普奧兩國有關繼承執行對石勒蘇益格占領的提議,除非單賣撤銷《十一月憲法》。

  但在邦聯議會中小國家面對奧普的巨大壓力下,特別是兩國占據總兵力超過1半的情況下,不得不在8月15日承認奧普兩國對荷爾斯泰因的占領。

  1864年8月18日,奧普兩國宣布不再遵循對邦聯議會關于石勒蘇益格的決定并在艾德河以南集結軍隊。

  軍事持續緊張,但沒有發生沖突,丹麥軍駐軍艾德河北岸,奧普軍為首的聯軍則在南岸。

  1864年8月22日,俾斯麥向丹麥王國提出了最后的通牒,要求丹麥廢除《十一月憲法》,并在48小時內離開石勒蘇益格,但是俾斯麥給與的時間太短了,即是行政角度觀點來看,撤銷也是極不可能的,因為在議會就需要討論許久,而且民意很重要。克里斯蒂安九世沒有這種想要撤銷就撤銷的實力。

  “明眼人都看得出,俾斯麥這是不想給丹麥有機會撤銷。

  他倒是希望戰爭,因為他需要戰爭贏得威望。”

  這是許多歐洲歷史專家在未來的時候,專門度這次石勒蘇益格戰爭研究的時候,對俾斯麥的的動機提出了見解。

  他還要測試沒有預先得到的議會授權,就已經逐漸建立了一直有普魯士陸軍大臣羅安改革的新式普魯士軍隊,他要對普魯士國王和普魯士人證實,這支軍隊的價值有多大。

  現在的普奧軍隊無所事事的待在易北河畔,展示滿足與觀察另一個德意志在尋求解決方法時,全歐洲的眾目睽睽之下的出乖賣丑。

  8月20日,普奧兩國對丹麥發出了最后的通牒,廢除《十一月憲法》并撤離石勒蘇益格,但是丹麥王國于8月21日晚上就以書面的形式拒絕了。

  在哥本哈根,普魯士特使赫爾曼.巴蘭、奧地利特使阿道夫.費爾薩赫在和丹麥議長兼外交大臣卡爾.克里斯蒂安.梅克會面時,發出了撤回《十一月憲法》的最后呼吁。

  他們的結論是,如果單賣不遵守這一要求,那么兩個德意志大國將有義務利用其掌握的手段來恢復現狀,并保障石勒蘇益格公爵領的合法權利。兩國的這兩位特使雖然未正式的的得到認可,但在這個事件中代表各自的政府,任務如今失敗了,于是很快的就離開了哥本哈根。

  蒙拉德與克里斯蒂安九世都很無奈,其實他們現在想撤銷,但是基礎不行啊,因此丹麥實際上選擇拒絕了這一要求。

  所以才會在最終以書面形式拒絕兩國的無理要求。丹麥正式拒絕后,奧地利特使馮.布倫納先離開了哥本哈根額,而普魯士特使則是在兩天離開。

  而在柏林的俾斯麥察覺到了確保奧地利合作的時機已到了。

  因此在新的8月下旬的第一周年開始,俾斯麥向奧地利奧地利駐普大使卡洛伊建議正式結盟。

  在維也納,奧地利外交大臣雷希貝格聞到這個消息感到高興。

  他以為這樣的一個聯盟會阻止俾斯麥改變政治方針去支持奧古斯滕堡。

  雷希貝格建議兩國在盟約中,擺正只有雙方咋一致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放棄倫敦議定書的規定。

  這樣精確的規定又不符合俾斯麥的而意圖,于是俾斯麥的告訴這位這位奧地利外交大臣,他的過往威廉一世絕不會抱著倫敦議定書不妨,并建議這個聯盟質保虧以下內容:如果因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開戰,這兩個公國的前途只應通過奧普兩國商量決定。

  俾斯麥的強勢以及奧地利的弱勢,就此形成了,因為奧地利最終接受了俾斯麥的這個說法。奧地利對這兩個公國心動了,因為俾斯麥的意思很明白了,這兩個公國,我們可以分食,但不可讓德意志邦聯其他國家染指,這是代表奧地利也可以分一塊領土。

  當這個普魯士的想法傳回維也納的時候,約瑟夫一世和雷納。斐迪南大公最終愿意接受普魯士的盟約條件。

  盟約就以這樣的形式在1864年8月最后一天在威廉街擬就,并于第二天1864年9月1日簽字。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王威廉四世正看著剛剛從得到的情報,上面,正有奧普兩國的結盟的消息。

  “如果石勒蘇益格被移交,那么普奧兩國將保證不會有關繼承問題上的決定,對丹麥在造成任何方式的損害,石勒蘇益格最高的權利有聯軍總是令行使。并在當地設立民事行政專員。

  如果丹麥王國國王權力被剝奪,那么兩國將不會容忍丹麥政府的干預或者部分民眾的示威行動。

  除非奧古斯滕堡家族或者國家自由黨在外部或者該國本身進行政治集會的企圖。

  據在非德意志邦國,應在德意志邦聯和丹麥的事物上,兩國保持一致應對。

  同時暫時維持公國的現狀提議,普魯士和奧地利將發出以下條件:要求丹麥要么撤銷《十一月憲法》,要么移交石勒蘇益格。

  ?在石勒蘇益格發生敵對行動,那么德意志大國與丹麥之間的現有和平結束,奧普兩國政府保留僅通過雙方協議確定公國未來的歸屬權利。

  為了達過協議,他們將會在發生事件時制定適當的進一步協議。

  無論如何,除非雙方同意,否決不會以其他形式來解決公國的繼承問題,玩意德意志邦聯和丹麥之間的爭端中有其他國家武力干涉,兩國保留進一步的協議。”

  威廉四世看著眼前的奧普結盟內容,露出了沉思。

  歷史上的兩國還是繼續結盟了,那么丹麥的命運,還會跟之前一樣嗎?

  威廉四世不知道,如果真的繼續那樣的話,那么丹麥只要不到兩百萬人的人口體量,也將會跟前世一樣,將會因為這場大戰,而損失將四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近50萬人要傷亡。

  荷蘭又能夠從中得到什么?

  至于幫助丹麥,威廉四世知道政治的殘酷,沒有什么聯姻就是一家人的想法,只要丹麥王室不倒,聯姻的效果就不會消失,國土的面積的大小,對各國王室之間的聯姻是不受影響的。

  亞歷山德拉也明白這一點,歐洲各國王室更是知道,打仗可以,但是王室不傷和氣那是根本。

  要不然為什么前世威廉二世和愛德華七世都還是外甥和親舅舅了,還不是該打就打,因此,不要在聯姻上,看得太重,畢竟國家利益,有時候就是這么現實骨感。

  1864年9月5日,在威廉四世密切關注下,見時機成熟的俾斯麥派遣了特使前往維也納,維也納作出了,滿意的回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