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獨寵代孕新妻 > 第200章 詩的格式
  甘羅搖了搖頭,低聲自語道:“洛丫頭,你父親曾經也發出過這樣的感慨,但官場復雜,想要改變,談何容易,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隨波逐流,哎...”

  臺下的學子想說什么,但是話到嘴邊又憋住了。

  有學子思索半天,只喃喃道出了這么一句。

  “洛小姐,真乃當世奇女子也!”

  當然,臺上另外兩位才子依舊是選擇了放棄。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那兩位這么短時間內能作出如此之作,這還比錘子?

  時間在眾人復雜的情緒中緩緩流逝。

  白三弄滿面春風地下了臺,不過下臺時,還意味深長地看了看臺上的洛書瑤和臺下的顧正言。

  弄得兩人都微微皺眉。

  顧正言心里思索,這個老油條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思索無果,顧正言微微搖頭。

  不過他根據白三弄對待其他兩位評審的的態度,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

  從專業來看,白三弄擅詞,段康擅詩,宋煥章比較平均,但是好像三人的地位有些差距。

  三人好像隱隱以段康為首。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大雍朝重文,詩詞雖然都很重,但是詩的地位還是略高于詞。

  所以大雍朝詩人地位是略高于詞人的。

  但是顧正言知道,真正的華夏歷史上,詩可是能把詞按在地上摩擦的。

  如果說詩是爺爺輩的,那么詞就是孫子輩的,這毫不夸張。

  因為古代的詞,一般寫的是風花雪月,男歡女愛,市井情趣等,所以又被稱為“艷科”。

  要不是蘇軾辛棄疾兩位大大終其一生,用戰爭、愛國、興亡、熱血等主題把詞扛到了干兒子輩,那么詞在古代的地位還要低。

  其實就算是在宋朝,詞在當時的地位也不高。

  很多史實都可以證明,比如蘇軾的詞集叫《東坡樂府》,辛棄疾的詞集叫《稼軒長短句》,就是不叫什么什么詞。

  就是因為詞在華夏古代,尤其是官面上,都是上不得臺面的。

  詞人,在古人心中,都是很low的...

  所以北宋很多愛詞的大佬,都是在私下偷偷寫詞的...

  比如歐陽修曾經偷偷寫過一些詞,但是被人發現,嘲諷了一頓,結果歐陽修使了些手段,把他的詞冠以另外個人的名,才保住了名聲。

  又比如柳永之流,在當時真正的文學大佬面前,都屬于底層的混混才子,詞寫得再好,那些大佬們都不會正眼瞧他一眼的。

  所以各位小伙伴要是穿越回華夏古代,一定要寫詩,千萬千萬不要寫詞!

  詩人在古代是一個很嚴肅很高雅的職業,詞人就...

  一言難盡。

  當然,要是想成為柳永這樣的青樓免費會員,那也可以寫寫詞...

  還有一點,詩在古代絕對不能亂寫,如果有人膽敢用詩寫一些風花雪月輕佻的東西,那么他絕對會受到文人的鞭笞譴責。

  如果寫詞的話就隨意,開心就好。

  這一點,清朝的文字獄就深刻地體現了,要知道清朝的文字獄,都是挑一些文章和詩的毛病,從來沒有人挑詞的毛病。

  詞隨意諷刺無所謂,但是誰敢在詩中諷刺,那就可以宣告他無了。

  由此可見,終其華夏數千年歷史,詩的地位都是遠遠高于詞的。

  當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詩詞都是很有藝術價值,看個人愛好。

  而大雍朝的詞發展得很快,詩詞地位差距不大,這些問題就沒有那么嚴重。

  老油條白三弄下去之后,段康又上臺來,贊許地看了看洛書瑤和王青藤,接著念出了第三題:“第三題,內容,抒情,詩體,五言律詩,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入韻式,時間,一柱香,開始!”

  這里稍微提下平仄聲調,現代漢語聲調中的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但是,詩中的平仄卻不是如此,詩中的一聲二聲字也可以是仄聲。

  平聲就是沒有起伏,很平的聲音,比如“一”,仄聲就是有起伏的聲音,比如“以”。

  如果詩中的一二聲當成仄聲,那么必須要讀出起伏的感覺。

  舉個例子,“春”在現代漢語是一聲,屬于平聲,那么在詩的格式里要是屬于仄聲的話,要讀成“春~~”。

  必須有個起伏,讀的時間長點。

  所以理解這個,就能理解詩的平仄。

  總結就是,詩的平仄是靠讀的時候是否有起伏和時間長短來分的,沒有起伏,就是平,有起伏,就是仄。

  并不是一二聲一定是平聲,三四聲一定是仄聲。

  所以,要是穿越回古代,當文抄公也是很有風險的,尤其是抄律詩。

  因為律詩有嚴格的聲調韻律,主要體現在讀或唱的時候平仄的起伏,絕不是只是寫出來就行!

  如果你當眾讀自己的詩,連平仄韻律都沒有,古代文化人一看就知道你不專業或者是抄的。

  所謂吟詩作對,必須要“吟”才可以,而且“吟”的時候,千萬不能瞎雞兒吟,因為古人可以通過你吟詩的起伏,判定平仄的格式,就可以判定出你到底懂不懂詩。

  所以詩為什么又叫詩歌呢,因為詩,就是用來吟和唱的,不是拿著寫的!

  所以要穿越的小伙伴注意,在古代,最好不要做文抄公,尤其是抄詩,因為你一讀詩就露餡了!

  這也是為什么顧正言很少在讀書人面前念詩的原因...

  因為怕翻車...

  當然,平時要求可能沒有那么嚴格,但是臺面上的詩,一定要嚴肅嚴謹,每一個聲調韻律都不能讀錯!

  顧正言看到第三題,已經無語了。

  這就是學宮級詩詞大比嗎?太專業了吧?

  自己還想當文抄公,這還當個錘子?記憶中哪首詩詞是這個格式都不知道,就算再好也不行啊。

  文不對題啊...

  這道題目的體裁為律詩,律詩一般有八句,超過八句的叫排律,平仄也有嚴格的格式。

  這個格式屬于經典的“平起首句入韻式”,比如李商隱的《晚晴》就是此格式。

  臺上四人聽完題目,又開始提筆,不過這次另外兩個才子寫得很快,他們知道反正都贏不了,已經開始放飛自我了...

  “沙沙~”

  “時間到!止筆!”

  四人停筆,王青藤第一個念道:

  “春柏數寸時,不見梧桐枝。

  暮日霜風暗,莖骨破白石。

  微曙生芽葉,弱干不自知。

  欲作參天木,為君蕩紆直。”

  段康贊道:“韻腳‘之’,韻腳格式完全符合,以柏樹的堅韌成長過程暗示自己內心的不屈,有著遠大的抱負,愿為君王蕩盡世間曲直,不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