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隆萬之變 > 523伏擊
  據《遼東志》記載:“熊山,城西北一百九十里開原,遼河西岸。”

  在這部史書中記載:“宗州,在遼東石熊山,耶律隆運(韓德讓)以所俘漢民置。圣宗立為州,隸文忠王府。”確認宗州具體方位的重要參考坐標是“遼東石熊山”。

  宋代曾公亮所著的《武經總要》中,留下一個有關宗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信息:“宗州,治熊山縣,在熊山之陽,東遼水,南至顯州一百里”。

  這里提到了“東遼水”“顯州”,并且再次提到了“熊山”。

  只不過到了如今,熊山已經不再有縣治,明初倒是曾在此處設驛站,即為熊山站,又名安慶站。

  不過,隨著明初在北地的收縮,熊山因孤懸邊墻外,所以驛站早早就被裁撤,只留下一個地名。

  不過在今日,熊山腳下,兩支大軍一前一后奔馳在遼河平原上,近萬人馬奔馳騰起陣陣煙塵,那場面也是蔚為壯觀。

  楊照的命令下達后,處于后面的明軍軍陣中就分出兩支數百人的騎兵部隊,不惜馬力的加速,很快就從左右兩邊追上了前鋒明軍,進而超越,向著前方不遠處的蒙古騎兵沖去。

  只是,靠近熊山的那支明軍騎兵部隊,受到山勢影響,位置更加靠近中路,有點擋在明軍前鋒的道路上。

  熊山隨名為山,但其實山勢并不算高,只能算是一個丘陵山包,只不過這里可是在遼河平原上,這才把他凸顯出來。

  熊山東面就是遼河,此處也是遼河上有名的黃泛區,每到雨季必然因為遼河泛濫變成沼澤。

  遼澤其實就是指的熊山東面,靠向遼河的地方。

  只不過,現在雨季已經結束,沼澤也在逐漸消退。

  不過也因此,熊山的東面,按理來說也是不適合大軍行動的。

  而且,做為追擊的明軍,自然也不可能繞遠路,從熊山另一側穿行去包抄逃竄的蒙古韃子,更何況熊山東面可沒有道路條件讓他們通行。

  兩支追兵很快就追上了韃子負責斷后的部隊,不過雙方并沒有接觸,明軍有意從兩側包抄,自然不想和韃子斷后部隊交戰。

  不過這樣一來,遠離熊山的明軍追兵還好,而靠近熊山的明軍則速度受到影響,而且騎兵隊形也不再保持密集,逐漸變成一條長龍,陣型也顯得單薄了許多。

  此時,韃子的前鋒隊伍已經出了熊山,兩側變得寬闊起來,追擊的明軍也已經超過韃子的后衛部隊,接近韃子的中路軍。

  不過,兩個明軍游擊卻敏銳的注意到,韃子前鋒騎兵并沒有向北方繼續奔逃,而是向左開始兜圈,顯然是要改變軍隊前進的方向。

  】

  兩個游擊將軍此時心里都知道,在明軍追擊到這個份上,韃子應該不會繼續逃跑了,而是要列陣和明軍交戰。

  不過看到韃子騎兵的隊列,從前鋒到后衛,因為中軍軍中有大量的糧車存在,陣型被拉的很長。

  而且韃子騎兵的數量,明顯沒有出關追擊的明軍多。

  所以兩人此時還比較有信心,明軍有能力殲滅這伙膽大妄為的韃子。

  是的,明軍遼東部隊,或許是因為地處苦寒遼東的原因,軍隊中還保持著一股堅韌的精神,戰力也是比較強的。

  畢竟經常要和蒙古及北面的女真族發生戰端,即便是遼陽周邊的兵馬,也時常要拉出去支援各地。

  這時期的明軍,要說野戰,或許也只有遼東軍等少數幾股明軍還有和他們一爭長短的勢力。

  而這股韃子也是太可恨了,這倆月里圍繞遼陽西面的邊墻反復突襲,幾如無人般把這附近邊墻和城鎮搶掠了個遍,實在很傷遼東軍的臉面。

  以往,韃子也是時不時就要突破邊墻大肆劫掠一場,然后大搖大擺離開。

  而這次,逮著一個地方反復突襲,也是夠惡心人的了,完全就是在欺負他們的感覺。

  否則,也不會激的遼東總兵官楊照統帥遼陽周邊大軍傾巢出動,冒險出關追擊。

  如果不能消滅掉這股韃子,以后遼東的邊墻將再無寧日,只怕會被韃子騷擾夠嗆。

  好吧,殺光他們也是立威。

  只要威立住了,以后他們的日子也就好過了。

  看到韃子軍隊轉向準備正面迎戰,兩個明軍游擊不約而同開始收斂馬力,不再像之前那樣策馬狂奔。

  別仗還沒有打起來,自己胯下的戰馬就因為脫力而無一戰之力。

  在這遼河平原上,若是沒有胯下戰馬,他們這些以前被其他明軍仰視的騎兵甚至連步兵都不如。

  甚至,他們都已經想好,若是韃子停下逃跑,那么在總兵官大人到來后,他就帶本隊退到陣后去,利用兩軍排兵布陣的時機,給自己的戰馬喂些豆餅,恢復些馬力。

  對于普通人看來,似乎只要騎在馬上就是騎兵。

  可對于他們這些以此為生的人才知道,騎兵其實遠沒有那么簡單。

  若是不能留足馬力,即便騎士的騎術再高超,在戰陣之中也是非常危險的。

  戰馬可能會因為體力不足失去奔跑能力,甚至直接栽倒。

  可以想象,在兩軍交戰時,從馬上摔下來,后方的戰友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讓出道來,那么結果要么直接被無數的馬蹄踩踏而死,要么就是被戰馬直接撞死。

  剛才他們從明軍隊列里沖出時,就已經消耗了大量馬力,不過這是因為軍令難違,并不是他們不知道這道軍令的危險。

  事實上,這兩個游擊之所以會被分派到這個危險的任務,自然也是因為他們并不是楊照的嫡系人馬,所以才會接到這個差事。

  只是在軍隊里,已經站了隊,自然就要一條道走到黑,瞻前顧后是沒有出路的。

  就像這次的命令,如果他們膽敢違抗,說不得楊照就此打住,不再追擊韃子,但是全部罪責就會打到他們頭上。

  至于結果,大概率不是被一擼到底那么簡單,就算直接被斬殺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他們身后的人還不能以此說什么。

  畢竟,軍法之中對于違抗軍令的懲罰,本就如此。

  很快,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如同他們的判斷一樣,韃子前鋒兜了一圈后就停留下來,中軍騎兵這個時候也已經沖出熊山地界,也是隨著他們之前的路線進行轉向,正在完成180度轉向的動作。

  不過,敏銳的他們也發現,韃子已經把前面的糧車拋棄到這條道路上,他們選擇輕裝轉身。

  明軍減速,讓韃子的中、后路軍逐漸超過他們。

  不過,在面對這已經嚴陣以待的韃子前鋒軍時,明軍包抄部隊也不敢貿然發動沖陣,去撞擊明顯是韃子精銳的前鋒騎兵。

  更何況,他們明顯處于人數劣勢。

  就這樣,韃子騎兵踏著分秒般,在明軍大隊追上來以前,完成了軍隊的轉向工作,他們已經是直面明軍,不再是把后背晾在他們眼前。

  此時,兩個游擊將軍有了一絲后悔。

  如果不是他們機械的按照楊照的軍令行事,不是奔著對方中軍前列去沖擊,而是直接沖殺韃子中軍的后部,或許他們還是有機會給韃子軍隊制造混亂的。

  只不過,這樣做的結果,其實也是違抗軍令,等待他們的將是什么,那就不好說了。

  楊照這個人,脾氣是有些暴躁的,而且剛愎自用。

  或許打贏了,只會給他們輕微的處罰,不過要是損失大了,說不得就要他們背鍋。

  兩隊明軍逐漸開始減速,勒馬,收攏手下騎兵,重整隊形。

  這個時候,還不是他們放松之時。

  明軍大隊即將抵達,這個時候若是韃子發動突襲,也是非常危險的。

  只不過,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明軍,在兩軍正面交戰之時,也是會講一些戰場規則的。

  最起碼,在對方尚未完成結陣前,或者連續三通軍鼓敲響前,他們是不會沖過來的。

  這和伏擊戰不同,伏擊戰當然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而此次兩軍交戰,就是平原之上一場大戰,自然就要按照正面交戰的規則來。

  很快,大明遼東總兵官楊照就催馬到了前面,手下也開始整理兵馬。

  一場追擊戰變成正面大戰,其實一開始楊照也是有心理準備的。

  不說別的,他率部追出邊墻后,只要韃子回頭迎戰,就會面臨這樣的場面,所以絲毫不以為意。

  不過先前韃子隊列的轉變,可以說在時間上掐得分毫無措,顯然對方帶隊之人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將,由不得他不重視起來,命令手下人小心整理隊形。

  只是,此時韃子的騎兵是在山外,而明軍軍陣的一側卻是熊山,自然對于他們隊形的擺開不利。

  不過對騎兵來說,這樣的陣型影響也有限。

  陣型寬度不夠,那么就加強厚度,反正到時候兩軍就是對撞。

  自己的騎兵人數更多,隊形更加厚實,在這樣的交戰當中其實更加占便宜。

  兩軍對沖以后,殺穿對方隊列,在兜一圈回來再殺,這伙韃子鐵定是插翅難飛了。

  楊照此時在心中盤算著,也是這樣下達整隊命令。

  這么多韃子,戰后至少也是上千顆首級在手,報到朝廷,自己怎么也能升一級,就算不能做到大都督,給個都督同知也是說得過去的。

  兩軍對峙中,楊照在心里想著美事,臉上不免顯出得意的神情。

  此時,韃子軍中,黃臺吉也正在和身側的打來孫對著面前的明軍指指點點,臉上一副興奮之色。

  楊照的軍旗就在敵軍隊列中,可以肯定,這次釣出來的真是明軍遼東總兵楊照。

  殺掉他或者活捉他,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大功一件,最起碼可以狠狠打擊明軍士氣。

  想到他們策劃的攻勢,若是押著楊照去攻打明軍的城池,對面明軍看到他們的總兵大人被俘,士氣該變成什么樣子。

  兩邊將領都是信心十足,都在想著一戰擊敗對方奠定勝局。

  只是,這一切,都是有心算無心。

  隨著明軍在熊山腳下完成結陣,軍隊密集排列好,準備發動和韃子決戰之時,一支韃子騎兵部隊已經悄無聲息從熊山一側繞出,堵在了明軍軍陣的后方。

  突然的變化自然被明軍后面的士卒發現,當看到大隊韃子出現,以攻擊隊形向他們沖來而不是結陣時無不心中大駭。

  被包圍了。

  此時,這是所有明軍士卒心里冒出來的念頭。

  韃子騎兵從身后沖出,地面微微的顫動,自然被勒馬的楊照發覺。待前方的明軍紛紛回頭看去時,騎兵踐踏出的煙塵已經清晰可見。

  而在楊照回頭看向前方韃子時,對面已經吹響牛角號,這是進攻的信號。

  楊照此時那里不知道被蒙古人算計了,不僅僅是前后受敵,更是失去了對于騎兵來說最為緊要的東西,那就是速度。

  現在的他們,可是靜靜站立在原地。

  騎兵不能沖起來,那連步兵都不如。

  此時,擺在楊照面前唯一的出路就只能往前沖,絕對不能往回跑或者往左邊,韃子前后大軍間沖出去,雖然那里距離明軍邊堡鎮遠堡和大小黑山堡足夠近,應該只有幾十里地。

  因為大軍的隊形限制了,沒法馬上轉向,除非他拋棄部下逃走,應該有機會。

  但是他不能。

  對于正面交戰,其實在隊形展開時,就是交戰雙方將領斗智斗勇的時候。

  而在隊形完成后,輸贏就是最后一搏了。

  楊照沒有絲毫猶豫,現在他想的就是沖過去,突破韃子軍陣,然后直接向西面明軍邊墻跑,而不是兜一圈回來再戰。

  只要能夠跑到邊墻,就能得到城墻的保護。

  他已經看出來的,身后的韃子至少有三千人,而且還是以逸待勞的精悍士卒。

  “擊鼓,沖。”

  楊照抽出長劍揮舞著,指揮明軍全軍突擊。

  熊山腳下,三隊騎兵都開始動了。

  只是,此時由黃臺吉率領的韃子騎兵并不是正面沖向明軍,而是斜著插向明軍的右翼。

  這樣,雖然可以讓明軍前鋒不受阻攔的沖過去,但對于他們的后隊來說,肯定會被這股韃子打亂,被他們一個沖擊就徹底摧垮。

  而更要命的是,以逸待勞的韃子后軍也是向右翼沖擊過來。

  前后兩軍的右翼,到了明軍這里就是左右兩邊都遭到韃子的分割包圍。

  明軍軍陣還未完全加速時,后隊就已經被韃子追上,摧枯拉朽般,戰陣被撕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