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隆萬之變 > 544議處督總標下親兵
  魏廣德在內閣等了一會兒,徐階值房門打開,就看見兵部尚書楊博從里面出來。

  “徐閣老,楊大人。”

  魏廣德上前行禮道。

  “善貸,你來這里.....”

  “替瞿大人送一份條陳。”

  魏廣德一邊說一邊把瞿景淳的條陳遞了上去,“因為關系到大典抄錄,所以讓我親手送到閣老手中。”

  “關系到大典抄錄?為何?”

  徐階納悶問道。

  抄書,沒他多技術含量,又不是讓他們整理書籍。

  要說《永樂大典》成書的時候,肯定要經過多道篩選,需要許多審核官,那才是比較復雜一些。

  而瞿景淳他們就是監督抄書而已,朝廷給人,給物,也給錢,不應該遇到什么困難才對。

  聽到徐階這么問,楊博也是一副饒有興趣的樣子站在一旁不走,魏廣德只好拱手道:“徐閣老,禮部所選之人,大多是德高望重的儒士,這個年紀、身體就不比年輕人,而抄書也是頗費精力......”

  魏廣德把現在百余名抄錄儒士的現狀一說,徐階就明白過來,低頭打開瞿景淳上奏的條陳。

  其實條陳很簡單,簡述遇到的困難,以及請禮部補選抄錄儒士等,只不過提議多在國子監監生之中挑選。

  當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監生大多年輕,可不比七老八十的民間儒士,他們雖然威望很高,可抄書真的太費精力,他們完全適應不來。

  “這條陳應該沒有問題,一會兒我就票擬送入宮中,爭取明日就交到禮部。”

  徐階看完條陳,感覺沒什么問題。

  嘉靖皇帝對此事的關注并沒有因為時間消退,實際上他依舊關注此事。

  都不需要徐階詢問,只要是被召入永壽宮,他幾乎都能在御書案上看到一本《永樂大典》。

  既然楊博在這里,徐階也不介意讓他看一眼,總歸不是什么軍國大事。

  楊博接過徐階遞來條陳快速看過,也是笑道:“這法子好,優先從國子監監生中選拔楷書好者參與。

  當初我就說,應該以翰林和國子監為主,民間儒士只需要挑選幾名參與抄錄即可,也就不會出現這么多的病亡,影響大事。”

  “嗯。”

  徐階點點頭,算是認可楊博的話,不過對于此事當時的安排,可不是這么簡單的。

  抄錄大典,看似只是抄書,實則是朝廷宣揚對文化教育重視的一種手段,怎么可能這么簡單的處理。

  吸收民間儒士參與,其實也是為了向士林表現出朝廷的一種態度,對讀書人友善之意。

  魏廣德送條陳的事兒辦完,自然就要告辭離開,順道就和楊博一起出了內閣往宮門那邊去。

  單獨和楊博走在一起,自然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兩人兩三句寒暄后,魏廣德就問起這次戰事封賞之事。

  “陛下已經下旨,讓江東回兵部一起商議。”

  對魏廣德的好奇,楊博只以為是因為姜應熊也立功,魏廣德擔心朝廷薄了對馬芳的封賞,所以渾不在意的答道。

  “這次江總督親帥大同軍在長城沿線設伏,重創韃子黃臺吉部,我其實不擔心馬芳,畢竟都已經是總兵官了,再升還能到哪兒,難道因此就三公三孤。”

  魏廣德看楊博的樣子,猜測他的想法,于是繼續說道:“我當初也曾參與過戰事,深知全軍上下,眾志成城的道理。

  大帥督戰,部下用命,才是戰必勝的先決條件。

  可若是勝利了,部下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久必失人心,則離敗亡不遠亦。”

  “你是說,擔心江東提高大同軍部將的功勞,壓低宣府軍那頭?”

  楊博聞言站定,看了眼魏廣德,伸手點點才笑道:“不至于,不管是宣府軍還是大同軍,可都是江總督的手下。”

  “可畢竟親疏有別,這次不管怎么說,大同軍都是江總督親自督戰取得的勝利,大同軍從上到下,無不會對江總督抱有別樣心思。”

  魏廣德只是淡淡說道。

  “好了,你別繞彎子。”

  楊博看了眼魏廣德,沒好氣的說道:“說吧,這次你又想舉薦誰?王爺知道嗎?”

  董一奎這個人,裕王是知道的,只不過這次董一奎想要山西鎮總兵的事兒,魏廣德還沒來得及找機會說。

  不過以裕王的性子,斷不會否了這種事兒。

  裕王,是幫親不幫理的。

  楊博倒不討厭魏廣德跑他這里來舉薦將領,實際上他舉薦的人,總體來說都還算不錯的,也不是歪瓜裂棗胡亂舉薦。

  “聽說這次平谷一戰,宣大軍參將董一奎變現不錯。”

  魏廣德開口說道。

  “董一奎?”

  楊博低聲念叨一句,點點頭,隨即又邁步向前走,邊走邊說道:“他這次副總兵應該是穩了,不會再有阻力。”

  楊博以為魏廣德找他是為了落實宣府副總兵的事兒,其實一年前董一奎就有機會提副總兵,不過當時有西北將門的人看上那個職位,可惜遭到宣府馬芳的激烈反對。

  而宣府方面舉薦的,就是董一奎這個人。

  當時這事兒,魏廣德也有參與游說,不過邊鎮畢竟特殊,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影響太大,朝廷有時候也不得不有所顧忌。

  最后,董一奎沒能正式提副總兵,只不過實際行使副總兵的權利,分守一路。

  知道楊博誤會了,魏廣德急忙跟上,落后楊博半步低聲說道:“聽說山西鎮總兵官空缺。”

  聞言,楊博再次停下腳步,魏廣德也被整的一晃,險些撞到楊博身上。

  “你知道了?”

  楊博低聲問道。

  “聽張叔大提過了。”

  魏廣德答道。

  “是的,兵部打算調馬芳出任薊鎮總兵官,我記得早前你就提過此事。”

  楊博開口說道。

  “是啊,當初是有這個心思,只不過后來淡了。”

  魏廣德笑笑答道。

  楊博看著魏廣德,片刻才點點頭道:“既然裕王有此意,我知道了,等江總督回京城后,會和他商議此事。”

  接著,兩人又繼續往宮門方向走去,路上楊博又告訴魏廣德,這次陛下對薊鎮相當不滿意,會對邊鎮文武官員進行一次大調整。

  “下官明白了,一會兒我有事回裕王府一趟。”

  楊博在賣裕王好,既然裕王有意提拔董一奎,難保不會還有其他人。

  借這次陛下調整官員的機會,其實對裕王府何嘗不是一個機會。

  見魏廣德明白他的意思,楊博就只是點點頭,沒再繼續說話。

  出了宮門,兩人自然也分開,各自回衙門。

  從第二日起,上了嘉靖皇帝小本本的官員,陸陸續續被刑部鎖拿回京。

  雖然都是外臣,可這會兒距離京城遠,抓人也不過就是一兩天的事兒。

  第二天,首先被捉回京城的就是順天巡撫徐紳和在通州的兵備道副使盧鎰。

  第三日的時候,薊遼總督楊選也被從平谷押回京城,直接關入刑部大牢審問。

  也是在這天,魏廣德在府里看到了馬芳派人送來的三車財物。

  “搬回庫房里吧,整理成冊,到時候老爺有用。”

  魏廣德對張吉吩咐道。

  這些東西,一部分會被自己留下,而另一些則會送到京城各家府邸中。

  三車東西送到自己這里,魏廣德可不相信別人看不見。

  京城里,各家府邸外面多少雙眼睛在看著呢。

  “人都走了嗎?”

  魏廣德又開口問道。

  “送到后就離開了京城,直奔昌平去了。”

  魏廣德點點頭。

  馬芳宣府軍和姜應熊率領的大同軍會和后,就按照旨意取道懷柔、昌平過居庸關返回宣府,江東則是走順義前往京城。

  至此,薊鎮戰事才算徹底結束,接下來就是掃尾工作,也就是定功罪。

  刑部當中自然有人會向裕王府通風報信,都不需要魏廣德打聽就知道,楊選等人被問話的內容及答復。

  雖未審結,不過三法司其實已經對楊選、徐紳、盧鎰等人的罪名已有定論,只不過暫未公開,還需先征得嘉靖皇帝的許可。

  楊選、徐紳等人對于刑部鎖定守備不設之罪雖然想狡辯,可畢竟虜騎入境,虜掠人民乃不可否認之事,雖不服卻也不得不認下。

  其實,對于楊選來說,他很清楚自己這次怕是逃不過去了,在他得知裕王府送還禮物后就已經有所預測。

  守備不設之罪,可不是小罪,這可是按律論斬的重罪。

  不過刑部還遲遲沒有上奏,主要還是嘉靖皇帝要追究的楊選通賊之事。

  刑部是查無實據,楊選本人也是竭力否認,死不認罪。

  可就這么上報的話,黃光升知道,嘉靖皇帝肯定是不會滿意的,可要硬給楊選安上里通外國之罪也是強人所難,黃光升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這其實也是嘉靖皇帝惱怒楊選欺君罔上,死都要楊選以極不光彩的罪名被處決。

  魏廣德和黃光升也算有兩面之緣,作為俞大猷的泉州老鄉,當初在為俞大猷轉圜過程中也是出了大力,否則兵部還真不好給他升遷。

  魏廣德也不想因為刑部拖延,耽誤宣大將領封賞之事,于是干脆上門拜訪黃光升,給他出了個主意。

  讓黃光升上奏,就說楊選不愿意招供,又因此事機密,事關國體,不如交給錦衣衛查辦。

  奏疏上午送上去,下午錦衣衛指揮朱希孝就親自到了刑部大獄提人,打入詔獄審理。

  錦衣衛本就是皇帝選擇的白手套,做臟活累活的,而且審理過程都不必對外朝負責,直接審結交皇帝終裁。

  不兩日,朝中就傳出消息,掌錦衣衛事都督朱希孝曰訪查出奸逆就是楊選,楊選差人打探賊寇蹤跡被殺,卻利用通漢父子先后被扣押之時勾接賊寇入境,交通竟是在交換人質的時候進行。

  按照薊鎮大牢了獄卒供認,通漢父子入獄后就打探大明各種消息,然后交換之時帶走,他們想要上告卻遭到總督楊選的欺壓。

  對這樣的消息,滿朝皆知其實就是錦衣衛按照皇帝的意思,編造出來的所謂罪證,可無人會為一個將死之人說半句話。

  這個故事,其實一點都不吸引人,因為完全解釋不通楊選勾接虜寇,自己能獲得什么好處。

  不過,朱希孝只憑借楊選供述承認抓住通漢父子這件事,直接把后面否認放縱通漢父子,勾結敵寇之是刪掉,就認定楊選通敵之罪上報。

  不過,就是這樣的奏疏被司禮監批紅,發往內閣,連同此前刑部上奏奏疏一起執行。

  徐紳、馮詔守備不設之罪按律論斬,盧鎰等人貶戍邊關,楊選以勾接賊寇和守備不設之罪斬首,梟首邊關示眾,妻子流放二千里以為人臣不忠者戒。

  在魏廣德看來,這就是嘉靖四十二年最大的笑話。

  大明朝封疆大吏會勾接草原上一個部族首領,什么也沒有得到,而最后自己掉腦袋。

  兵部和宣大總督江東聯名上奏請功奏疏也很快被司禮監批紅發出,皇帝加恩,江東加太子太保蔭一子國子生,馬芳、姜應熊于祖職上升二級,董一奎、劉漢與麻祿、麻錦、張承勛各一級.....

  不過兩日,升宣府參將董一奎為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山西的旨意也發出,同日發出的還有山西右參政張邦彥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順天府通州知州張守中為山東按察司僉事整飭密云兵備、分守涼州右副總兵署都督僉事張世俊為左副總兵協守大同。

  不過,此時魏廣德關注的焦點卻不在人事任免上,而是盯著抄錄的兵部尚書楊博所奏“標兵”的奏疏。

  楊博上奏條陳,以經略薊鎮事宜議處督、總標下親兵一事,以此戰中各部參戰官兵戰力對比,建議總督、巡撫、總兵個建一營親統之兵,即為標兵。

  標兵歸屬督撫等官直轄,以營為基本單位進行組建,以營將一人統領作戰,中軍或坐營官一員傳達軍令。

  魏廣德大略一看就明白,楊博所奏,八成是江東授意而為。

  標兵,其實就是總兵官直屬的正兵營,只不過這樣的建制只有各鎮總兵官手下有,而總督、巡撫等高官就沒有這樣的親衛,而只能招募家丁。

  按照楊博的意思,九邊重鎮總督、巡撫于各區見兵內挑選或于各處家丁內召募,各設一枝各足三千人,有警聽總兵官統一調度,相機剿殺。

  這是什么意思?

  針對馬芳的發難嗎?

  魏廣德關注的不是增加標兵這個編制,實際上馬芳那支上萬人的正兵營就是楊博奏疏中的標兵,這是嫌馬芳手下兵馬太多,沒有分給江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