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盤點歷史意難平,皇帝們直接淚崩 > 第19章 李淵很激動,貞觀是我大唐的皇帝
  建文年間。

  “朕身邊無謀士可用,無將可用,害了先生,害了先生啊!”

  朱允炆看到這里,忍不住痛哭。

  他和方孝孺亦師亦友,兩人關系既是君臣,又是師生,且是朋友。

  ......。

  “朱允炆此人雖無大才,且無看人眼光,但是身邊卻有如此忠臣,倒也是一大幸事。”

  李世民十分欽佩方孝孺這樣的人。

  “只可惜你只是一文臣,若是一武將,未必不能上馬殺敵,匡扶社稷。”

  “亂世中,書生百無一用。”

  ......。

  “方孝孺此人,咱果然沒有看錯!”

  朱元璋感嘆道。

  方孝孺算是他一手磨練出來的,本來是專門留給朱標的大才。

  卻不想朱標意外去世,便落到了朱允炆的手中。

  “只可惜,允炆輕信齊泰,黃子澄二人,卻又屢屢指揮失誤,造成今日之局面。”

  ......。

  「權利從來都是建立在血液之上的,四十二歲那年,你終于坐上了心心念念的寶座,那個令天下人癡迷的皇位。」

  「你知道,屬于你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靖難之役后,整個淮河以北受到嚴重的破壞,大批百姓流離失所。」

  「四年靖難,朝廷大軍損兵折將嚴重,漠北北元朝廷蠢蠢欲動,想要南下重新入主中原。」

  「只可惜蒙古內部發生亂斗,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與其他蒙古貴族決裂,分裂出了韃靼,瓦剌兩大游牧勢力和無數小部落。」

  「蒙古自顧不暇,這給了你充分的喘息機會。」

  「你開始著手恢復民生,下令山東,北平,河南等地遭受戰亂的地方免除三年的賦稅,因為戰爭被破壞的農田,耕具,種子,百姓們都可以到官府來免費領取。」

  「大批背井離鄉的流民返回耕田,社會慢慢趨于穩定。」

  「永樂元年,你傳令各路藩王兄弟紛紛前往京師,要舉行一場盛大的家庭聚會,順便削個藩。」

  「兄弟們并不知道你有削藩的打算,他們如約而至,大家在京師把酒言歡,都很高興。兄弟們覺得,侄子朱允炆下臺,也就意味著他們不用再面臨著被削藩的風險。」

  「但是此時,有一個人的心中是很憤怒的,那就是你的十七弟,朱權,當時造反時你答應他的條件一個都沒有兌現。」

  「什么軍隊如數奉還,什么天下五五分成,他連個毛都沒見著,不僅如此,你還將他囚禁在京師,原因是你覺得北地太荒涼,你想要把他的封地改在內地。」

  「朱權又一次信了你的鬼話,他向你索要蘇州,你不給。他想你索要錢塘,你不給。然后建寧府、山城、荊州統統不行。」

  「一番爭執之下,你將十七弟的封地定在了南昌。」

  「兄弟們即將離京時,你將削藩的想法表達了出來,當然,只是奪了兄弟們的兵權,大家該有的待遇還是有的。」

  「諸王當然不高興,但是礙于你的手段還是老實的上繳了兵權,畢竟你可是造反成功的狠人啊,誰敢惹你。」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恢復了平靜,好像大家已經忘記了靖難得事情。」

  「你開始厭倦這種生活,當皇帝有每天處理不完的奏折,熬不完的夜,這不是你喜歡的生活。」

  「常年邊疆的磨練,讓你覺得帝王更應該開疆擴土,比起治國,你更喜歡將腰下劍,馬踏岐山。」

  「永樂四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安南國內亂,安南皇室陳氏子孫前來大明求救,希望你能派兵安南幫助復國。」

  「你一口答應下來,命成國公朱能為總兵官,西平候沐晟威為左副將軍,新城候張輔為右副將軍,進軍安南。」

  「陳氏子孫感激萬分,卻不知道自己引狼入室。」

  「明軍隨陳氏入安南,連戰連捷,徹底平定了安南國內亂。」

  「你的詔書也趕到了安南國,圣旨的內容是該安南為交趾,設立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揮使司。」

  「安南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均劃入大明版圖。」

  「至于陳氏子孫,此時早已傻眼!」

  ......。

  “這個朱老四,安南本是我大明的藩屬國,明明被咱定在不征之國的名單中,他居然無視咱的祖訓。”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寫滿了無奈。

  朱元璋覺得,大明身為一個宗主國,不該對附屬國用兵。

  ......。

  「一個小小的安南并不能滿足你的雄心壯志,你知道,自己的敵人一直在北方。」

  「那些強大的蒙古部落霸占著草原,他們總有一天會南下入侵大明。」

  「昔日被草原踐踏過的血跡還未干枯,你深深的明白他們有多么的殘忍,你絕不容忍他們傷害自己的子民。」

  「永樂七年,大明的使臣在韃靼被殺,僅僅時隔數年,游牧們就已經按耐不住自己野蠻的本性。」

  「朝廷震怒,你派出淇國公邱福率領十萬大軍征討韃靼。」

  「由于主帥邱福輕敵冒進,僅率千余騎孤軍深入到臚朐河(今外蒙古國),慘遭韃靼圍殺。」

  「大軍無主帥,數十萬軍隊在離大明千里之外被殲滅,全軍覆沒,舉國震驚。」

  「至此,漠北對明邊境的騷擾更甚。」

  「藩王無兵權,軍中無大將,因此,你不得不開啟長達數年的五征漠北之舉。」

  「自秦以來,華夏不斷被異族入侵,而對抗他們的方法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死戰到底。」

  「那一日,你做了個最偉大的決定,無漢唐之和親,無趙宋之割地。」

  「你親自定下留給后世子孫的訓言,我大明終其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你們漠北游牧想要南下劫掠,我朱棣唯有一戰,奉陪到底,一死而以,何懼之有?」

  「第一次征漠北,永樂八年,你親率五十萬大軍深入臚朐河,行軍三月沒有見到韃靼主力,繼續深入,終于在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斡難河發現韃靼大軍。」

  「雙方主力大打出手,你親自掛帥指揮作戰,擊敗了韃靼大軍。」

  「韃靼大汗本雅失里僅剩七余騎出逃,大軍班師回朝,在回程的路上興安嶺恰好又碰到了北元太師阿魯臺部,雙方展開廝殺,阿魯臺部潰散而逃。」

  「此戰,韃靼元氣大傷,內部再次分裂。」

  「第二次征漠北,永樂十二年二月,另一個蒙古部落瓦剌在首領馬哈木,太平,巴禿索羅的帶領下屢次犯境。」

  「你再次親率大軍五十萬親征,雙方在忽蘭忽失溫展開激戰,瓦剌三萬騎兵,九萬匹戰馬對明軍數次沖鋒,均被火銃射回。」

  「隨后,明軍左右兩翼部隊開始對瓦剌騎兵進行包圍,與此同時,你也親率數百精騎為前鋒。」

  「此殺瓦剌部王子數十人,騎兵千余人,首領馬哈木等人逃往圖拉河。」

  「此戰,打的瓦剌稱臣。」

  「第三次征漠北,永樂二十年,你再次親征韃靼,主力部隊行至宣府東南雞鳴山,阿魯臺部提前得知了消息,連夜逃亡。」

  「待你大軍趕至,阿魯臺部大軍已不見蹤影,部落只留下女人和孩子,你將部落里的女人和孩子俘虜,大軍班師。」

  「此戰,韃靼部落望風而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