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升官證道 > 第353章 茶道表演,讓人耳目一新
  淡縣長話音剛落,會場燈光再一次熄滅,大銀幕上映出一行大字:

  何拾遺與他的茶藝。

  首先是這個名字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因為畫面上映出一個老農正在采茶。

  一個農民,取了這么一個很有文化含意的名字,證明他家父親或者祖父是個文化人。

  那么,到了他一代怎么衰落了呢?

  畫面上:何拾遺采茶,制茶。

  畫外音:在之縣近代歷史上,有一對鼎鼎鼎大名的父子,他們是譚四海,譚如松。父子倆把之縣的茶葉遠銷到東西亞與俄羅斯。

  在當時著名的中俄邊境貿易關卡——恰克圖,有一半的茶棧是譚家的。

  后來,西方偷學了中國種茶技術和制茶工藝,中國茶一落千丈。

  西方,特別是英國以及俄羅斯茶葉,不僅滿足其國內市場,還向中國出口。

  有東方威尼斯美名的武漢茶市,成了英俄茶葉的天下。

  他,叫何拾遺。祖祖輩輩給茶葉巨商譚氏茶坊當大管事。

  如今,譚氏后人飄零四海,只有何氏家族繼承了譚家的“古法制茶。”

  盡管沒人欣賞“古法制茶”了,何氏家族也要把這種古老的制茶工藝傳承下去,于是,何拾遺的父親給兩個兒子取名:何拾遺,何補缺。

  臺下的人才恍然大悟。

  畫面映出:何拾遺站在自家門口,對著鏡頭說:“讓之縣重新成為茶鄉,這是我們何氏家族的一個夢。”

  大家熱烈鼓掌。

  短片放完,會議室的燈光并沒有打亮。

  只見臺上工作人員穿梭,正在搬一些東西入場。

  突然,燈光大亮,一個穿著宋代右衽寬袖長袍的老人站在主席臺中央,抱拳彎腰向臺下一揖。退到已經擺好的茶臺后坐好。

  縣電視臺女主持人陳雁大大方方地走到茶臺右側:

  “尊敬的各位領導,何拾遺老人將為各位沏上一壺茶,稍后,你就可以品味到之縣的味道,與眾不同。”

  大家一看,原來主席臺是以何拾遺為主,后面還擺了兩個茶臺。

  三個茶臺呈“品”字形擺放。眼尖的人發現后面茶臺上,竟然坐著陸書記的秘書何明歌。

  何拾遺,何明歌,他們是父子?大家交頭接耳。越猜越對,難怪何明歌年年政協開會,都寫提案要發展茶葉經濟,原來是這么一回事啊。

  有懂內情的就說,何明歌是何拾遺的侄兒。

  陳雁說:“我們可以看到,臺上有三個人在煮茶,后排左邊一位是何補缺,右邊一位大家熟悉,就是陸書記的秘書何明歌。

  讓我們為何氏兩代人為我們煮茶鼓掌吧。”

  臺下掌聲大作。

  陳雁繼續解說:“今天參會的人數比較多,所以要三個人同時煮。這道茶的特色是要加入桔皮,薄荷、紅棗。大家稍等,馬上就可以吃茶了。

  傳統的吃法是夾子夾著茶葉吃,但今天沒有這么多夾子,就換成沖泡。”

  說罷,工作人員給用托盤端著茶,走到臺來,請大家自己端。

  不斷地端,一排一排。

  不斷地發出嘖嘖的稱贊聲。

  不繼地嚼茶葉,嚼出滿口香甜。有幾個大膽的鄉鎮書記喊著,還有沒有,給我再添一杯。

  大家都笑,淡縣長站起來說:“添一杯就添一杯,給大家加茶水。”

  滿場喝茶,一片贊揚。大家邊喝邊說:這個茶真好喝。這個茶值得發掘,值得推廣。

  每人都喝了第二杯之時,何氏兩代人站起來,一齊走到臺子中央,向大家行揖禮。

  掌聲雷動。

  這時,工作人員上臺搬東西。又把桌子搬上主席臺。

  淡縣長站起:“下面請頂上鄉黨委書記蘇奕同志上臺發言。”

  蘇奕走上主席臺,向臺下鞠躬,然后大聲說:

  “曾經,我們坐在茶山,茶就是茶。只是每家每戶自己采摘,制成綠茶自己用,最多上縣城賣。

  曾經,我們坐在井底,天就如井口那么大,不管何家怎么申請,怎么提案,我們對茶葉產業視而不見。

  現在,陸書記來了,慧眼識茶,作為頂上鄉的書記,我無比激動,在這里代表5萬頂上鄉人民表態:漫山遍野種茶樹,五湖四海喝我茶。”

  臺下掌聲,笑聲混成一片,氣氛非常熱烈。

  淡縣長與余力、封毅耳語幾句。四大家領導走上主席臺,大家坐好后。談家坤說:

  “下面,請陸書記給我們作動員報告。”

  臺下鼓掌。

  陸皓明喝了一口茶,說道:

  “這種吃吃喝喝的會,你們想開吧?”

  臺下大笑。

  “這個不犯錯誤。放心吃吃喝喝,吃了我還會發給你們一袋,讓你們的家人也吃吃。”

  臺下鼓掌。

  “放心吃,沒有人告狀。這是縣政府為了支持沈春城的事業,出錢購買的。我們決不白拿群眾一針一線。”

  臺下又笑。他們發現陸皓明這個人,你不和他對著干,其實挺好打交道的。不像劉吉,開會總是板著臉。也不像佟英,三句話不耐煩就罵人。

  陸皓明喜歡開玩笑,親和力強,叫政研室劉主任為劉大師,叫陳惠玲為陳大師。說不定以后他還會給別人取個什么名號。

  “大家看了短片,應該受啟發,你那個鄉鎮適合做什么,請你們回去多思考,多調研。

  為什么要調研呢?你們看郭三開當了那么久的頂上鄉書記,頂上鄉住著兩位大師,他視而不見。

  他不讀書,不學習,就打點牌,與老板們吃吃喝喝,從不把群眾利益掛在心上。

  這不是進去了嗎?

  他們的名字好取得非常好,叫拾遺補缺,大師般的人物,非常謙虛,郭三開偏偏連‘拾遺補缺’都做不到,支持別人開鞭炮廠,那叫一不小心就‘血雨腥風’。

  所以啊,我也不開長會,你們回去先做特色農業的發展文章,讓老百姓有事做,讓干部有奔頭。讓你們有提拔有資本。

  有人說,都干得好怎么辦,哪里有這么多位子?

  你腦袋要開竅一點,你們干得好,我們臺上的這些人就全被提拔了嘛,位子就有了嘛。”

  臺下哄笑。

  “你們不干事,或者還出事。我不能提拔,臺上的人都不能提拔,我們就沒辦法,拿你們出氣。

  撤的撤,關的關。沒意思。所以,我們是同坐一條船,齊心劃槳。”

  陸皓明在臺上講話的時候,工作人員開始發放一袋袋梨子。

  陸皓明說:“開完這次會,我希望大家都動起手來。一面發展特色農業,一面招商引資。

  縣委政府出臺了招商引資的文件。我的重心也放在招商引資這一塊。話不說多,散會。”

  陸皓明一說完,掌聲經久不絕。

  寧桂生走過來說:“書記,中餐安排好了,按你的意見,四大家領導和兩位何老,沈春城一樣吃飯,陶淑貞、蘇奕兩位作陪。”

  陸皓明說:“行,梨子不能只發給開會的領導,為會議服務的工作人員你也要發。”

  寧桂生說:“考慮到了,作了安排。”

  陸皓明滿意地點點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