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 > 第兩百六十九章 鹽堿地
  “軍心可用,民心可用!”趙括欣慰的說道。

  雖然坐著馬車更舒服,不過趙括還是選擇騎馬,他喜歡騎馬的時候那種無拘無束的感覺,只是時間長了會磨得髀肉生疼。

  “大王,前方又有十余騎請求加入大軍。”偵騎稟報道。

  這已經是今天是七次了,趙括剛想和之前一樣開口拒絕,樂毅拱手說道:“大王,若是一直拒絕,恐怕會打擊大家的積極性。”

  燕趙之地多義士,很多人愿意為一個‘義’而死,他們覺得趙括給他們的太多了,所以在趙括需要他們的時候,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

  不為別的,只是為了報答趙括。

  而當這份‘義’長久的不被需要,大家的積極性便會大幅下降,甚至整個趙國的‘義’都會遭到破壞。

  趙括略微思索,便明白了樂毅的意思,于是問道:“那依望諸君之意?”

  “大王可以令他們先趕往代地,讓代郡郡守和龐煖將軍選拔出能用之軍,等到大軍抵達之后還沒有趕到的,責令返回。”樂毅說道。

  “好,就按望諸君的意思辦。”趙括從善如流。

  果然,接下來一段時間,等在路上請求加入大軍的壯士少了很多。

  “今年的小麥不錯。”趙括望著四野說道。

  道路兩側是大片大片的麥田,或許是因為大雪的原因,今年的麥苗非常旺盛,綠油油一片,十分喜人。

  偶爾還能看到當地的官員在組織百姓挖河,修筑堤壩。

  但也有一些地方,數十里不見人煙。

  而且,越往北,這樣的地方越多。

  過了靈壽之后,更是有大片大片荒無人煙之地。

  似乎看出趙括有些不高興,樂毅說道:“這些地方曾經都是湖泊,后來水位下降,土壤露出,便變成了鹽堿地,無法生長莊稼,所以只能一直荒廢。”

  趙國位于太行山和渤海之間,黃河曾經在這塊土地上肆無忌憚的流淌,沖擊出大面積的平原,疆域內湖泊眾多,數不勝數,即便至今,也有大陸澤、雞澤、詆澤、海澤、皋澤等等諸多湖泊。

  而以前的湖泊逐漸干涸之后,之前的水域便會形成鹽堿地。

  比如鄴城,曾經便有大片的鹽堿地,后來西門豹請來能工巧匠勘察地形,又帶領當地的百姓開鑿了十二座水渠,引水灌溉,沖刷當地的鹽堿地。

  同時用石囷沉入漳水中,使漳水流速變慢,泥沙下沉,將這些泥沙引入田中,灌溉含有鹽堿的土地,降低土地中鹽堿含量,改良土壤和增加肥力。

  使得漳河流域的白壤鹽堿地,變成了肥美的農田。

  類似鄴城這樣的鹽堿地分部在河北大平原的各個地區,規模不同,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幾十畝,有的足足方圓百里。

  大陸澤以東還有一座咸泉,由于水位下降,泉水含鹽量極高,當地百姓都以煮鹽為生,只是規模遠不如河東的鹽池。….“這些鹽堿地,即便是引河水灌溉,用淤泥肥田,至少也要五年時間才能化為良田,而且還必須是能臣干吏”栗腹說道。

  這種地方可不只是趙國有,燕國、齊國、楚國、魏國、韓國,秦國都有。

  包括關中大平原都有鹽堿地,直到鄭國開挖鄭國渠,引涇水灌溉耕地,引淤泥肥田,才化作萬畝良田,養活百萬關中人。

  所以說華夏這塊地其實并不算好,只是數千年來,無數先祖秉著人定勝天的信念,在人力物力匱乏的年代,竭盡所能,經過一代代開發,才變成了現在的良田。

  “興修水利,開墾荒地,任重而道遠。”

  趙括絞盡腦汁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到后世是怎么治理鹽堿地的,似乎和這個年代差不多,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技術飛躍,倒是想到了幾種耐鹽堿地的植物。

  “這些土地荒著可惜了,既然普通的農作物不能生長,為什么不種一些耐鹽堿的作物呢?”趙括說道。

  “耐鹽堿的作物?”眾人有些不解,眾所周知,鹽堿地白茫茫一片,那是寸草不生,還有農作物耐鹽堿?

  “寡人聽說有一種叫白蠟樹的樹木便能在一般的鹽堿地生長,而且白蠟樹上還有一種名叫白蠟蟲的蟲子,能產出白蠟,和蜂蠟一樣用于照明。”趙括說道。

  臘,很早就開始使用了,不過是蜂蠟。

  至于白臘蟲的臘,現在還沒有。

  但是趙括實在不知道在白蠟蟲養殖之前,白蠟樹叫什么名字。

  “白蠟樹?”眾人第一次聽過這個名字。

  現在果然沒有這個名字,趙括無語的想到。但是現在他也不能讓軍隊停下,帶人去找白蠟樹啊!

  不過除了白蠟樹之外,還有其他替代物品:枸杞。

  好在這玩意兩千多年來名字沒變過,《詩經》中便記載‘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雖然不能說趙國遍地都是,但也絕不罕見,只要特地派人尋找,肯定能找到枸杞。

  而且枸杞還是名貴的中藥材,趙國收購了很多,即便不尋找植株,現在開始種也來得及,此時春光融融,萬物復蘇,正是播種的季節。

  “讓農家派幾個人嘗試一下在鹽堿地種枸杞,如果可以的話,在全國推廣。另外,再派一些人尋找白蠟樹,寡人會將它的樣子描述下來,應該還是比較好找的。”趙括說道。

  雖然在鹽堿地種植枸杞產量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總比地空著要好,多少能收點就不虧。

  而且還可以一邊種植枸杞、白蠟,一邊治理鹽堿地,數年之后,變成良田,再改種莊稼。

  據趙括所知,這種不是由于海水滲透形成的鹽堿地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治理的。

  “臣未料大王還懂得治理鹽堿地。”栗腹欽佩地說道,雖然各國君主都很重視農業,但真正懂種地的君主可沒有幾個,更別說治理了。

  “寡人只是略知一二,具體操作還是要靠你們。如果沒有你們,光憑寡人也不可能讓趙國強大起來。”趙括揮手說道。

  眾人面帶微笑,雖然趙括經常夸他們,但是每次聽到依然感到很高興。

  “大王,前面就到鴻上關了。”

  .

  寫網文太難了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