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蜀漢之莊稼漢 > 第0706章 風波起
  看著旁邊的人都看過來,馮永把密函遞給公孫徵,臉色有些陰沉:“隴山東面的曹賊有異動。”

  準確地說,是月氏城那邊的魏軍有調動的跡象。

  公孫徵接過去,掃了一眼后,吃驚道:“怎么可能?曹賊的消息,怎會如此靈通?”

  雖然大漢扼守了隴關和蕭關這兩個最重要的關隘,但并不代表著就可以高枕無憂。

  至少蕭關那邊,需要特別注意。

  因為地處在隴山的東面,同時還是處于隴右的最北邊。

  大漢想要支援蕭關,路途遙遠不說,而且還要翻過隴山。

  而月氏城的丟失,讓蕭關失去了一個重要的預警和掎角之地。

  “把隴右地圖掛起來。”

  馮永按捺住略有煩躁的心情,吩咐了一聲。

  參謀很快找來整個隴右的地圖,掛到墻壁上。

  馮永走到地圖跟前,先是找到了蕭關的位置,然后又點了點狄道的位置,最后目光又落到榆中和金城這兩個支撐點上。

  “不可能有這么靈通的消息。”馮永肯定地說道,“涼州的曹賊現在有什么動靜?”

  “從句將軍傳過來的消息看,曹賊果真如我們先前所料的那樣,只管緊守大河與金城,根本無意南下。”

  公孫徵連忙回答道。

  “那么這次關中曹賊的異動十有八九就是一個巧合。”

  這么默契的配合,除非能隔空即時聯絡。

  老子都沒辦法搞出無線電,你們難不成得了什么黑科技?

  馮永緊緊地看著地圖,手里把玩著小旗子,突然把它扔了出去,正中標注枹罕的地方。

  看得出,他對禿發部很是惱火。

  不管關中魏軍目的是什么,趙云肯定是要回師向東。

  隴西戰役若是不能及早收官,沒了壓力的涼州魏軍一旦反應過來,那就會輪到自己承受北邊的壓力。

  若是禿發部能爭氣一點,這個時候,隴西應該已經可以準備打掃戰場了。

  “我要親自去一趟大夏縣。”

  馮永下定決心地說道。

  大夏縣是此次戰役計劃里漢軍到達的最終點。

  馮永去那里,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見到禿發闐立,問清楚禿發部究竟是什么情況。

  更重要的是,他還要視具體情況,看看如何盡快結束這場戰役,鞏固成果。

  公孫徵沒有反對。

  目前涼州的魏軍沒有反應過來,隴西的羌胡又對漢軍造不成威脅,所以君侯此行,沒有多大的危險。

  只是他仍是提醒馮永一聲:“狄道初定,君侯最好帶上人馬。”

  “三百部曲足矣。”馮永點頭,“放心,我不會讓自己處于險地。”

  遠在安定郡的魏軍的異動經過隴右都督府,同樣也以極快的速度傳到漢中丞相府。

  已經是隨軍長史的楊儀步伐匆匆地拿著剛送到的加急公文,走進丞相辦理政務的廳房。

  “丞相,隴右急信,說是安定那邊的曹賊有異動。”

  正在處理政務的諸葛亮一聽,神色一凝,急忙把急件接過來。

  看完后,再走到掛著的巨幅地圖面前,深思片刻,終于感嘆一聲:“這曹真,也算是個有本事的,果然不能小看。”

  楊儀跟著走到諸葛亮身后,卻是不明白為何丞相會發出這個感嘆:“丞相為何突發此言?”

  “關中與涼州為隴右所隔,難通音訊。”

  諸葛亮解釋道,“去年隴右之戰后,大漢暫時無力進取涼州。如今雙方已經休養半年,又正值開春,乃是用兵之時。”

  “曹真這一舉動,正好可以牽制隴右,再加上月氏城之失,我們不得不重兵戒備東邊,無法全力西進。”

  楊儀有些疑惑地問道:“丞相的意思是,曹真已經料到大漢會在這個時候對西邊用兵?”

  諸葛亮點頭,“有可能,但即便是馮永沒有用兵隴西,曹真恐怕也會有這一舉動。”

  “這又是為何?”

  楊儀更加迷惑不解。

  “試探。”諸葛亮看著地圖上的月氏城,眼中不斷地閃過精光,顯示出他正在快速地思索。

  “曹真很有可能是在從月氏城那邊做試探,同時也是為了拖延我們進軍涼州的時間。”

  失去了月氏城,大漢在隴山東面就只剩下一個蕭關。

  所以說,曹真不惜在冬日里用兵,其實就是為了能對蕭關形成壓力,進而方便聲援涼州。

  “因為拖得越久,對曹賊就越是有利。因為隴右在關中和涼州的中間,有兩面受敵的危險。”

  諸葛亮想通了這一點,走回到位置上坐下,沉吟了一下,問道:“威公,斜谷的棧道,修得怎么樣了?”

  去年趙云被曹真發現疑兵,不得不從斜谷撤回漢中,同時為了防止曹真大軍追擊,燒掉了棧道。

  只是火放得有點大,這一場火燒了近百里的木頭棧道。

  放火容易,想要修起來卻是難。

  木頭棧道不但要在危崖上楔入木頭,還要在崖下面的水里打下柱梁,以便支撐。

  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量。

  “丞相,此事由諸葛參軍親自督促,只是冬日里本就不好勞作,雖然有南鄉的工程隊,但進度仍是很慢。”

  “更何況開春以后,就有春汛,水流湍急。我親自去看過了,赤水暴漲,即便是再粗的原木,也沒有辦法固定入水中。”

  楊儀連忙回答道。

  由漢中直接進入關中,從東到西,共有四條道:子午谷,駱谷,斜谷,陳倉故道。

  子午谷難行,而且危險重重。

  陳倉故道盡頭又有陳倉,地形險要,大軍無法展開。

  斜谷最是平坦,可行大軍,可惜的是棧道不通。

  “駱谷亦是難行,只能行偏師,不可走大軍,難啊!”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

  楊儀聞言知其意,“丞相欲從漢中出兵?”

  諸葛亮點頭,有些苦惱:“曹真在試探,我們亦可佯攻,以配合隴右。只是斜谷不通,奈何?”

  楊儀心頭一動:“丞相何不派人從陳倉故道進軍?”

  “如今唯有如此。”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畢竟如果從駱谷進軍,難行大軍,很容易會曹賊被猜到這是一支疑軍,并非是真正的漢中大軍。

  那樣的話,就起不到牽制關中的作用。

  如今曹真只是試探,漢中大軍自然不能輕易調動。

  再加上準備不足,倉促出戰,只會徒費錢糧,勞累將士。

  唯有走陳倉故道,才能讓曹賊相信大軍有可能進軍關中——打不打陳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至少要讓曹真不能輕舉妄動。

  看到丞相同意了自己的話,楊儀精神一振,繼續建議道:“去年北伐,丞相不聽魏延之言,彼在攻伐隴西時又少有功勞。”

  “如今魏延常在私下里口出怨言,說丞相當初既不用他的謀劃,又不讓他領兵出斜谷,故其志不得伸。”

  “不如此次就讓他領軍出陳倉道,以懾曹賊,也免得他老是嗟嘆不已。”

  諸葛亮聽到楊儀這番話,先是微一皺眉,看了一眼楊儀。

  楊儀感覺到諸葛亮的目光,心頭一跳,連忙垂首。

  “威公,我知你與魏延不和。只是你們二人同為大漢效力,當以并力擊賊為要,非是相互攻伐。”

  “威公你謀劃有度,魏延勇力過人,皆是少有的英杰,若是相爭,豈不成了仇快親痛?”

  諸葛亮勸說了一句。

  楊儀不敢再多言,連忙應諾。

  諸葛亮知楊儀心性狷狹,且年紀也不算小了,倒也不好過于說教他。

  而且這一次,他雖是有私心,但說的確實是有些道理。

  如今漢中,唯有魏延最適合此次領軍出征。

  只是他有些過于粗疏,且立功心切,卻是得要好好叮囑一番。

  諸葛亮心里這般想著,卻是沒有對楊儀說出心里的想法,轉而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說起漢中各道,我倒是想起一事。”

  “子午谷與駱谷,雖是大軍難行,但亦不得不防曹賊冒險進軍漢中。故我欲在子午谷、駱谷和斜谷的道口,各筑一城。”

  “如此一來,大漢進可攻,退可守,你覺得如何?”

  若是大漢從漢中北伐關中,糧食運轉,是個大難題。

  雖然有東風快遞和新式軍糧極大地緩解了這個問題,但仍要加以小心。

  在各個道口筑城,不但方便提前存下糧草,同時還可以屯兵。

  楊儀久隨諸葛亮,聽到這番話,自然是猜到了丞相的想法,當下點頭贊同:“如此一來,北伐則可多一分準備。”

  “威公你善謀劃,此事就交予你去辦。只是要注意體恤民力,城不用太大,但須得堅固,且要尋易守難攻之地。”

  諸葛亮吩咐道。

  “儀領丞相命。”

  楊儀應下。

  只聽得諸葛亮又說道:“你先下去吧,細細想好此事當如何辦理,還有,幫我把諸葛喬叫來。”

  “諾。”

  不一會兒,諸葛喬進來,對著諸葛亮恭敬地行禮:“見過丞相。”

  諸葛亮點頭:“此事叫你來,是有一事欲交給你去辦。”

  “丞相請吩咐。”

  明明是兩父子,但兩人卻是用上下級的口氣。

  “去年北伐時,趙將軍退回漢中時,曾在赤崖那里封存了一批軍資,現在你且去清點一番。”

  “魏將軍不日將要領軍出征,到時需用到這批軍資,不得延誤。到時你再領五百軍士,隨魏將軍出征,管軍糧之事。”

  諸葛喬聽到丞相這番話,臉上現出有些驚訝的神色,似乎是對魏延的出征有些意外。

  不過他生性厚實,倒也沒有多問。

  “是,喬明白了。”

  說完了正事,諸葛亮這才拿出一封信。

  對著諸葛喬說道:“前些日子,東邊派人送了消息過來,說是元遜(諸葛恪)得了吳國太子的推薦,得守節度一職,掌管錢糧。”

  諸葛喬一聽,臉上出現歡喜的神色:“這倒是一樁好事。”

  諸葛亮聞言,看向諸葛喬,卻是有些嘆息。

  諸葛喬看到諸葛亮這個神色,當下就有些不安:“大人,孩兒可是說錯了什么?”

  諸葛亮招了招手,讓他坐下來。

  這才開口道:“雖然你才不及元遜,但性子卻比他好得多。”

  “督運糧草,本就是個往來之間繁瑣無比的事情。可你卻完成得很好,這是好事。

  “但元遜和你不一樣,他性子矜驕疏漏,靜不下心來,只怕是不喜歡這種繁瑣之事。”

  “而糧谷又是軍中最要緊的東西,稍有出錯,便是大事。強行讓一個人去做他不適合,又不喜歡的事情,遲早是要出事的。”

  諸葛喬聽到自家大人這般提點自己,這才醒悟過來:“大人,我明白了。”

  然后略有著急地問道:“那阿兄那邊……”

  “放心,我自會寫信給陸遜,讓他與吳王說清楚。家兄(諸葛瑾)已經年老,在我看來,元遜最好是在家兄身邊侍奉就好。”

  “只是元遜未必甘心,而且吳王也頗是喜歡元遜,再加上吳太子的推薦,只怕元遜以后定然是要被重用的。”

  “我與你說這事,就是想讓你也寫一封信,敘一下兄弟情誼,順便也勸說一下,讓他平日里注意一番。”

  諸葛喬連忙點頭:“孩兒知道了。”

  提起東吳,諸葛亮又想起一事,心里更是有些煩亂。

  他平日里不在外人面前露出異樣,但此時面前只有諸葛喬,卻是沒有掩飾自己的情緒。

  諸葛喬看到大人臉上現出少有的煩躁之色,便大著膽子問了一句:“大人可是還有什么心事?”

  諸葛亮擺擺手:“說與你聽亦是無用。”

  “孩兒自知愚鈍,平日里不能為大人分憂。但父憂則子勞,若是孩兒當面知大人有煩心之事卻不聞不問,則是不孝。”

  “若此事非是孩兒不能問的國家大事,便請大人說出來讓孩兒聽聽,又有何妨?至少大人心里也會舒坦一些。”

  諸葛喬恭謹地說道。

  “若非國家大事,我又何至于這般煩心?”諸葛亮搖頭,“只是此事事關東吳,說與你聽倒也無妨。”

  他沉吟一下,似乎在組織語言,這才繼續說下去:“陸遜給我的來信中,提及前年的一樁往事。”

  “那時呂岱平定交州后,曾上書吳王,說是梧州曾出現鳳凰。今年元旦時,武昌王宮井中,又現黃龍。”

  說到這里,諸葛亮止住不語。

  諸葛喬一時沒反應過來:“國現祥瑞,這不是好事么?”

  諸葛亮看了諸葛喬一眼:“當年先帝未登大寶前,李嚴也曾上書先帝,說武陽現黃龍,盤旋九日乃去。”

  “龍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先帝得了天應祥瑞,這才登上大寶,以延漢祚。”

  諸葛喬聽到這里,終于明白過來,臉上現出震驚之色:“吳王欲登帝位耶?”

  “這是必然之事。”諸葛亮臉色越發地陰沉下來,“孫權豈會甘心屈居人下?”

  孫權稱帝,不但孫權的野心,同時也是東吳世家的需求。

  陸遜在信中提起祥瑞之事,幾乎就相當是在明示這個事情。

  只是這么一來,大漢朝堂必然會大為震動。

  更重要的是,很有可能會有人提出,斷絕漢吳聯盟,乃至刀兵相向。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