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衛姝 > 第098章 書吏
  閣樓小窗中,衛姝隱身于暗處,如水明眸凝視著行過樓下的一道身影,眉心漸漸蹙了起來。

  這三更半夜地,如何還有書吏在院子里頭晃蕩?

  隨著那道身影漸漸行近,衛姝亦看清了來者的面容。

  那書吏打扮的男子年約三十許,生得寬額方面、吊眉立眼,面相很是不善。

  他一手提著府衙巡夜的燈籠,一手撐著粗布油傘,背著一只府衙公文褡褳,身著府衙文吏公服,頭上沒戴巾帽,露出了束在腦袋兩側的發纂兒,一側衣角卷進腰帶,那腰帶乃是土黃色的,上面繡著樣式古怪的草木紋樣。

  衛姝盯著那腰帶看了數息,心下已是了然。

  原來是賴古族人。

  那奇怪的草木紋飾乃是賴古族的特征,這一族信奉土地之神,而樹木生于土中,是以樹木便是他們的圖騰。

  在阿琪思的記憶里,賴古族人是不剃發的。

  相較于紅甲哈爾沁族、黑甲索塔族的驍勇善戰,白甲賴古族便顯得羸弱了一些。

  在五甲軍中,賴古族所屬的白甲軍乃是戰力最差的,其族人多為傳令兵、旗官、守營卒或輜重役夫等等,不少賴古人在軍中擔任文職,府衙中的文吏也有好些是這一族的。

  此時,那賴古族書吏已然沿著青磚地的邊緣走出了衛姝的視線,零落的腳步聲次第傳來,不急不緩,好似閑步。

  衛姝顰眉思忖了一息,探手搭上窗弦,側耳聽了聽那足音的去向,足尖向地面輕輕一點,身形如飛燕般輕飄飄地掠出了窗外,只用了兩個起落,便來到了第一進院落的后墻之上,微俯身形,打量著尚未行近的那名書吏。

  不是她疑心重,而是這人看上去有些古怪。

  若說這書吏心系公務、秉燭案牘,他那樣子實在是不夠坦蕩,走路都是專挑著燈燭照不到的地方;可若說他行止鬼祟、另有圖謀,他卻又不曾隱藏行跡,手里的燈籠亮得光明正大。

  不多時,那書吏便走到了二進院墻下,自腰間掏出鑰匙,打開了院門。

  “咿啞”,門扇開啟的聲音在雨夜中傳出去很遠,那書吏竟似是并無所謂,大搖大擺便出了院門,衛姝幾乎疑心他是故意要招人來了。

  然而,等了片刻后,夜幕中的府衙依舊一派岑寂,唯細雨輕掃屋檐,其聲低微,如若風吟。

  居然還真就教他這樣走了出去。

  衛姝一時也不知是該贊其人膽大,還是該嘆其人心大,卻見那書吏進了二院,卻是轉過方向去往東首,很快便來到了位于南墻的架閣庫,而后,又是一陣毫無顧忌的門戶開闔之聲,卻是將庫門也給打開了。

  說起來,這白霜城府衙原為銀城縣衙,其房舍規制乃是標準的宋制。二十年前金軍攻占銀城之后,并未對縣衙再作改建,因此,整個府衙仍襲舊制,前后共有三進院子,前兩進辦公,最后一進則為府領大人及其家眷的住處。而架閣庫也仍在原來的位置,其用途也依然是放置案卷公文的地方。

  便在那書吏打開架閣庫之際,衛姝已然無聲無息地掠進了屋中,那書吏只覺身畔似有涼風拂過,殊不知那房梁上頭已然伏下了一個人。

  衛姝現下是真的有些好奇了。

  這書吏明目張膽地夜闖公事房,所為何來?難道真是來辦公的?

  依照白霜城府衙吏制,書吏乃是負責文書的,是故這名書吏對架閣庫顯是極熟,挑著燈籠三轉兩繞,便來到了標注著“河道”字樣的公文架前,踮腳在盡上頭的一層翻揀了片刻,便挑出了擺在最里頭的一卷公文。

  直到他拿起那份公文的時候,衛姝仍舊猜不透他的目的,但在下一息,她終于知道這人是來干嘛的了。

  他是來篡改公文的。居然。

  衛姝心中訝異極了,心道這人干壞事竟能干得如此光風霽月,直是見所未見。

  找出那份公文后,這賴古族書吏便慢條斯理從那公文褡褳里取出筆墨、印匣、漆筒等辦公用物并一只墨綠色的小瓷瓶,將之依次放在架子的空白處,而后便將那卷封著火漆的公文放在燈籠上烤。

  未幾時,火漆被便火烤得稍軟了些,他便拿起那墨綠的小瓷瓶,向那火漆上滴了兩滴殷紅的汁液。

  那汁液不知是何物所制,竟在眨眼間便軟化了火漆,且還在那漆料外裹了一層似是油脂的東西,使得那火漆化而不散,滴溜溜順著公文向下滴落。

  那書吏動作熟稔地用小水甕接下油珠子般的火漆,緊接著便打開公文,將那文書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回,旋即取出早就備好的空白的公文錄薄,依葫蘆畫瓢照抄全篇,只在關鍵處略作改動。

  衛姝在梁上看得清楚,那公文是記錄白霜城最大的幾個碼頭貨船進出情形的,包括船只名稱及數目、貨物種類及數目、往來商號名稱、貨物出入碼頭的時辰等等。

  而那書吏更改的,便只有船只數目、貨物數目這兩處,或添或減,并無定數。

  這人到底要干嘛?

  衛姝心下越發疑惑,卻見那書吏手腳麻利地抄寫并修改完畢,其謄寫的公文無論字跡、紙張還是印鑒,皆與真本無異。

  待字跡晾干后,他便將改過的公文替下原本,重新封上火漆,放歸原處。

  衛姝以為這就算完了,孰料那書吏竟又在架上翻找起來,沒多久便尋出了另幾份外縣公文,仍舊都上報碼頭貨船之類的,他還是用同樣的法子重新謄抄并作修改,也依舊是只改數目,不及其他。

  看著那書吏的舉動,衛姝不由想起了前些時候在莽泰書房匆匆讀到的白霜城埠之事。

  白霜城位于滄河中下游,又與瀾江支流相接,原先還是銀城時,便是大宋北疆漕運重鎮,時有官商船只往來,運銀礦的船只更是舳艫相繼,可達數十里。

  被金國攻占之后,因金人不大懂得漕運,頭十年里只知以陸路運送礦石,那滄河碼頭便也冷冷清清地。

  后來,大金國力漸強,金人也發現了漕運的妙處,加之擄掠來的宋人中亦有一些擅操舟的船工,金人便重啟漕運,滄河碼頭才重又變得熱鬧了起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