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明朝賺大錢 > 第685章 唯一選擇
  當小太監帶著徐靜昌來到皇帝面前的時候,已經是數日之后了,外面的大雪下的正急。

  黏連成團的大片雪花,就好像是扯開的棉絮一樣漫天飛舞,在半空中打著旋兒,很快就積了厚厚的一層。

  “微臣徐靜昌,叩見萬歲。”

  “起來吧。”穿著一身便裝的朱棣似乎心情很不錯的樣子,隨手微微一指,在身旁伺候著的陳石基立刻就給他遞上了一杯熱氣騰騰的奶茶:“魏國公的病情好些了沒有?”

  “承蒙萬歲惦念,家父的病情……已有所好轉了。”徐靜昌小心翼翼的回答著。

  “英雄也怕病來纏,這半晌子,朕也時常感覺心虛氣短,這身子骨亦是大不如前了。”朱棣顯得非常的隨和,臉上掛著慈祥的笑容,示意徐靜昌不必那么拘謹:“魏國公國之干城,只是身子不怎么好,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好在還有你,這幾年在北邊歷練,也算是有些成就……”

  “微臣但知報效浩蕩皇恩,實無尺寸之功。”

  “有功就是有功,也用不著過分的謙遜。”朱棣輕輕的放下手中的奶茶,慢悠悠的吐出一口長氣:“這幾年來,你在北邊就做的很好,深得朕心。在這年輕一輩當中,你還算是有出息的……”

  “哦,對了,你在北邊這么多年,對于那邊的情形比誰都清楚。”就好像是在說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朱棣講話的語氣是那么的輕描淡寫:“那邊的事情你應該知道了吧?”

  朝廷剛剛把新任的監軍派遣過去接替了徐靜昌,轉過眼去死掉了,這事朱棣肯定已經知道了,但卻遲遲沒有任何反應。

  徐靜昌很清楚的知道,自己這次被召進宮中,就是為了這個事情,所以他回答的十分謹慎:“微臣已經聽說了。”

  “你怎么看呀?”

  “必然是有什么誤會。”徐靜昌回答的滴水不漏:“漠東以及漠西各部之中的情形,紛繁復雜一言難盡,想來是鄒監軍不明各部的風俗,以至于引發了誤會。想那多爾哈部原本就民風彪悍,就算是真的毆斗起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至于鄒大人身死之事,趙深必然是有責任的。”

  新任的監軍大人剛一過去就死掉了,而且所有的隨從全都死的一干二凈,出了這么大的事情,無論真相如何,趙深都難辭其咎。

  雖然趙深已經用六百里加急的形式上了一份奏疏,竭力向朝廷解釋此事,盡力把此事描述成為一樁意外事故,但畢竟這事太大了,不是說解釋幾句就能交代過去的。

  自大明王朝開國以來,還從來沒有出過這樣的事情呢,朝野上下一片嘩然。很多人都說趙深是罪魁禍首,必須嚴懲以儆效尤。也有人說必然是有什么誤會,希望朝廷進一步明察,等到查明情況以后再做定奪。

  出了這種事情,不管怎么樣,趙深都是第一責任人。

  所謂監軍,就是代表朝廷的欽差,卻莫名其妙的剛一上任就死掉了,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啊。

  做出情況下,朱棣一定會下令把趙深鎖拿回來仔細審問,但此時此刻的朱棣卻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你在北邊多年,對趙深這個人應該是有所了解的吧?”

  “微臣知其甚深。”趙深本就是徐家提拔起來的,不僅和徐靜昌有著非常深厚的私人交情,而且徐靜昌和趙深合作了這么多年,必然要竭力為他開脫,這不僅僅只是徐靜昌的想法,同時還是他爹魏國公徐增壽的想法:“此人素來穩重,微臣在北邊的這些年當中,從來都沒有犯過什么錯……”

  趙深幫助朝廷穩住了漠東的局勢,還把大明王朝的勢力拓展到了漠西和漠北,是整個漠北都司的靈魂人物,他肯定是有功的。

  但新任監軍稀里糊涂就死掉的事情,又怎么說呢?

  “微臣以為,必然是新任的監軍剛到之時,不明各部的情形,對于各部首領及其貴人缺乏尊重。自以為是朝廷欽使,手下難免有些交橫跋扈之輩,以至于起了紛爭。倘使微臣尚在那邊那點話,斷斷不會出現此種情狀。”

  新任的監軍倚仗朝廷欽使的身份,可能會看不起那邊的部落中人,有些交橫跋扈的情緒在所難免,而且人生地不熟的,所以才會引發沖突,至于說被多爾哈部活活打死的事兒,絕對是一個意外。

  要不然的話,我在那邊當了這么多年監軍,一直都安安穩穩的時候什么時候都沒有發生過,怎么新任的監軍一到那邊就出事了呢?

  這事肯定不是趙深故意為之,顯然就是那位新任的監軍惹出來的禍端。

  竭力回護趙深的漢王一黨中人也是這樣的說法,事情是明擺著的:人家徐靜昌在北邊干了這么多年的監軍,一直的都是四平八穩的,而且還把小小的漠東五部聯盟拓展到了大漠西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為大明王朝打開了很好的局面。人家徐靜昌在的時候就可以建功立業,偏偏新任的監軍一到了出了這種事情,肯定是新任監軍自己有問題。

  但所有的這些說法,全都是捕風捉影的臆斷之言,那位新任的監軍到底是怎么死的,事實上根本就沒有人知道,反正他帶過去的那四十多人全都死的干干凈凈,也就只能是隨便趙深怎么說了。

  雖然徹查此事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也僅僅只是如此罷了,事實上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做全面徹底的調查的。

  漠北都司距離京城這么遙遠,光是派遣欽差去一趟差不多就要走一個月,往返一次就要兩個月,再加上調查和取證的時間,沒有小半年根本就不可能查出什么來。

  要朱棣為了一個調查結果而等半年,這絕對是一件很不現實的事情。

  大舉北伐在即,卻要調查東線的最高軍事首領,到時候整個東線人心浮動,那還北伐個屁呀!

  這一次北伐的準備原本就很不充分,要是東線再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等于是自斷一臂,干脆就不要北伐好了。

  朱棣絕不可能為了調查一個趙深,就斷送了這次的北伐大計,絕對沒有這種可能。

  而且,整個漠北都司地廣人稀,雖然已經納入大明王朝的版圖,但卻和內地的那些州縣完全不同,其實就是一種羈縻統治的狀態。

  對于歷朝歷代而言,羈縻統治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尤其是西南、西北各地,朝廷都只是派遣一個或者幾個官員過去做名義上的統治,依舊是由當地的土司、部落首領進行事實上的統治。只要他們效忠于大明王朝,安安穩穩的不造反,朝廷基本不會插手當地的事務。

  尤其是漠北都司,因為剛剛成立不久,還談不上什么統治基礎。只要有趙深的那支軍隊鎮守在那里,只要他們愿意脅從朝廷出兵打仗,也就足夠了,根本就不可能做行之有效的事實統治。

  其實,這也是歷朝歷代沒有辦法的辦法,若是直接派遣官員,就會極大的觸動當地土司和部落首領的利益,反而會把事情弄的更糟。

  所以,朱棣絕不希望漠北都司出事,必須要穩住才行。

  至于說新任的監軍死于和當地人的毆斗這種說法,朱棣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很有可能是這位新任的監軍出動了當地部落首領的利益,或者是要染指他們的權力,徹底激怒了對方,所以干脆就把他給宰了。

  但是,在大舉北伐在即的大背景之下,就算是明明知道趙深說的不盡不實,也只能捏著鼻子承認了他的說法。

  這就是朱棣雖然早就已經得到消息,卻遲遲不做處理的根本原因。

  若不是因為忌憚會耽誤了北伐,朱棣一定會“雷霆震怒”,狠狠是懲罰趙深,就算不會直接要了他的性命,褫官奪職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要不然的話朝廷的體面何在啊?

  明明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朱棣還是不得不接受了徐靜昌的說道:“漠東、漠西、漠北一帶,部落眾多情狀繁雜,不明就里之人到了那邊,必然會有所失。但終究是北伐大局為重,一切以穩妥為要,需派遣一個老成持重且又深諳當地風物者,出任監軍才行啊。”

  到了這個時候,那位新任的監軍到底是怎么死的,其實早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必須盡快派遣新的監軍過去,進一步穩住局面才行。

  新任監軍的人選,既要老成持重,還得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具體狀況,尤其是不能和趙深這個最高軍事首領起任何沖突,這就非常的難辦了。

  雖說大明朝從來就不缺少官員,但能符合以上所有條件者的人,其實寥寥可數,也就只剩下的最后的兩個選擇了:第一當然就是孫成巖。

  孫成巖原本就是燕王時代的舊部,絕對可以信賴,而且他在漠東帶兵多年,和趙深配合的一直都很默契,絕對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孫成巖早就已經成了不能行走的身殘之人,朝廷總不可能派遣一個坐著輪椅的監軍過去吧?

  唯一的選擇,也就只剩下陳長生了。

  漠東各部的局面,原本就是陳長生打開的,他不僅熟知阿巴哈爾、多爾哈等部落的情形,還和趙深私交甚厚……尤其難得的是,在上一次失敗的北伐過程中,只有陳長生帶著一支成建制的隊伍突圍出來,也算是頗有些經驗的老將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