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西游之蛟魔覆海 > 第142章 林下之風氣 王喬錄神法
  “令官”山濤問向秀:

  “如何?”

  向秀沉吟道:“入手落手轉手,總有秋月孤懸、春云忽起之勢……”

  “不但古今閨秀不敢望其肩背,即中散當年,猶有凝滯之色,方斯未逮也。”

  “中散”就是指嵇康,嵇康曾當過一個名為“中散大夫”的官,故世稱“嵇中散”。

  清風白雪嵇中散!

  牛魔王隨眾喝彩,一邊又施展他那一套分心兩用的傳音法門,在焦平耳邊道:

  “謝道韞。”

  ……

  謝道韞?原來是她!焦平凝神看去。

  在男人動心的女人中,大部份男人只是想和她上床,而極少數男人會很想很想娶她回家、守著她過一輩子。

  謝道韞就是那種讓男人很想、很想娶回家的類型,她單論樣貌并不絕美,只是中上之姿,但才氣凝萃、風韻高邁。

  時人為了形容她的氣度,甚至專門造了一個詞,叫做“林下風氣”。

  她身上書卷氣很濃,眼睛瞳孔大、有點擴散,莫名給人一種近視散光的感覺。

  這位“詠絮才女”已做婦人打扮,這不知要讓多少人在心里感嘆“相見恨晚”。

  她出生于“陳郡謝氏”家族,其家在謝玄時代已是江左高門,號稱“詩酒風流”。

  謝道韞的生父為安西將軍“謝奕”,母親“阮容”則是阮籍、阮咸族人。

  她有弟弟謝寄奴、謝探遠、謝淵、謝攸、謝靖、謝豁、謝康、謝玄七人;妹妹謝道榮、謝道粲、謝道輝三人。

  謝道韞為長女,叔父為宰相謝安,謝安很看重這個侄女,對她的婚事頗操心。

  據說謝安最先為謝道韞選的夫婿,是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的兄長,王徽之。

  關于王徽之,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有他的一則小軼事——

  王徽之有一天晚上想起了自己的友人戴安道,于是乘著小船出發,經過一夜航行船來到了戴安道家的門口。

  但是他不進去,又返回了。

  人問其故,王說:“吾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真是“說走就走旅行”的鼻祖。

  《晉書·王徽之傳》中,又說他性情卓犖不羈,為大司馬桓溫參軍時,經常蓬首散帶,不綜府事。

  又為車騎桓沖的騎兵參軍,于是恒沖問他:“卿署何曹?”

  意思是你負責哪的?

  對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可能是負責馬曹吧?)

  又問:“管幾馬?”

  曰:“不知馬,何由知數!”

  意思是我都不知道自己負責管的、是不是馬曹,哪里會知道有有多少匹馬?

  桓沖又問:“馬比死多少?”

  “比”是“最近”的意思,這話就是問“最近馬死了多少”?

  曰:“未知生,焉知死!”

  這是化用孔子的話,說活著的馬他都不知道數量,哪里能知道死了的。

  桓沖無語凝噎,忍不住跟他說你來府中很久了,也該要做開始做點事了。

  王徽之“初不答,直高視,以手扳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意思是“天氣真好”。

  王徽之是個敢在上司眼皮底下、公然摸魚和裝死的快樂公務員。

  不過謝安覺得他不靠譜,于是把謝道韞另許給了他哥哥“王凝之”。

  王凝之當過“會稽內史”的官,所以嵇康稱謝道韞為“內史夫人”。

  謝道韞對玄理有很深的造詣。

  據《晉書·王凝之妻謝氏》記載,凝之弟王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謝道韞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

  于是命婢女施青綾步鄣遮住身形,就王獻之的前議繼續申述,客不能屈。

  ……

  山濤問完向秀,轉頭又笑道:

  “雅人欲尋何物?”

  謝道韞自幼收到良好的教育,有一次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

  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謝安大贊其“雅人深致”。

  因此典故,所以山濤稱她為“雅人”。

  謝道韞笑道:“韜元此次來,欲尋‘石精金光藏景錄神’之法。”

  “道韞”是字,“韜元”是名。

  “字”是給他人叫的,“名”則是給自己自稱的,謝道韞自稱時,自然稱“名”。

  山濤笑問道:“可是為顧家婦尋?”

  謝道韞答:“正為友人而來。”

  山濤口中的“顧家婦”,指的是與謝道韞同郡的才女、張玄的妹妹張彤云。

  張彤云家世不及謝道韞,才情卻差可相提并論,時人稱她“清心玉映”。

  她后來嫁入吳郡四家中的“顧家”,因此又被稱作“顧家婦”。

  至于謝道韞所提到的“石精金光藏景錄神”之法,那是“仙人王喬”的法門。

  “仙人王喬”又稱“太子王喬”,他是道教著名神仙,據說他是周靈王太子晉。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中云:“王君名晉,字子喬;亦名喬,字子晉。周靈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晉太子也。”

  “生而神異,幼而好道。”

  “雖燕居宮掖,往往不食;端默之際累有神仙降之,雖左右之人弗知也。”

  后來“太子王喬”得天臺山浮丘公降授道要,修“石精金光藏景錄神”之法,又于靈王二十二年,接之登嵩高山。

  ——“浮丘公”其實就是天庭四大天師之中的“丘弘濟”天師,“錄神法”正是他這一脈的傳承法門,每代只傳一人。

  后數年之七月七日。

  “乘白鶴謝時人,升天而去。遠近觀之,咸曰:‘王子登仙。’”

  “升天為右弼,主領五岳司侍帝晨,號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元始上真眾仙記》稱其位居“金闕侍中”。

  《云笈七簽》在釋尸解法時,特別提到王子喬墓在京陵,戰國時復有發其墓者,唯見一劍在室。

  因此視王喬為“尸解仙”,即將“地煞七十二術”中“尸解”修行到極致的人物。

  【尸解:遺棄肉體而仙去,或假托一物代形,遺世而升天,只以元神成仙。】

  這位古時仙人在東漢之時,曾投胎下凡歷劫,來向世人顯示神仙變化的功力。

  《后漢書·方士傳》中載:

  王喬乃是河東郡人氏,漢顯宗時為尚書郎,出任南陽郡葉縣縣令。

  王喬有仙人的道術,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就到京城朝見皇帝。

  皇帝因為他進京太勤而奇怪,而且他每次來時、即不騎馬也不乘車,于是就密令太史官偷偷察看。

  太史官察看后奏報說:“王喬每次到京城來時,準有一對野鴨子飛來。”

  皇帝于是就派人等野鴨子再飛來時張網捕捉,結果網里捕到的是一雙鞋子,這鞋還是漢顯宗四年時賞給尚書的那雙鞋。

  每次王喬來朝見時,葉縣縣衙門前的堂鼓就會不敲自響,鼓聲可以傳到京城。

  后來有一天,忽然從空中降下一具玉石棺材,停在大堂院里。

  縣衙的官員們一起推挪那口玉棺,玉棺一點也不動。

  王喬說:“這是天帝要召我去呢。”于是就洗了澡吃了藥,自己躺進玉棺中。

  他一躺進去,棺蓋就自動蓋上了。

  然后大家把玉棺埋在了城東,那玉棺入土后,泥土自動堆成了墳墓。

  這天夜里,葉縣的牛羊都流汗氣喘,不知是怎么回事。

  百姓于是立廟,叫“葉君祠”,祈禱求告都很靈驗,遠近的人都很信服崇敬。

  皇帝讓人把堂鼓迎進京城、放在城外都亭中,那鼓就再也沒響過。

  王喬與嵇康關系不淺,嵇康在自己的詩作中多次提到他,如《游仙詩》、《代秋胡歌詩·思與王喬》等。

  難怪謝道韞一來就稱贊嵇康,看來就是沖著他來、想從他身上得知王喬線索。

  山濤看向嵇康。

  【附嵇康《代秋胡歌詩·六》:

  思與王喬,乘云游八極。

  思與王喬,乘云游八極。

  凌厲五岳,忽行萬億。

  授我神藥,自生羽翼。

  呼吸太和,煉形易色。

  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極。】

  ------題外話------

  【忍不住要為最近的內容說明幾句:

  1、這段“文會”,我才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想要著中烘托出后面出場的人物,因為前面必須有重重鋪排,否則后面的表現力不夠。

  2、鋪排包括有人物、場地、儀式、器具等的鋪排,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最華麗的服飾往往繁復,乃至有些冗贅。

  3、關于歷史人物,想要烘托出后面的人物,前面就必須群英薈萃;想要群英薈萃,就必須有事例,不能只是干說。比如“竹林七賢”,相信大部分讀者跟我一樣,知道“竹林七賢”,但未必知道這七個人都是誰,都有什么故事,因此必須有所介紹。介紹的方式,若將人物的軼事演繹成故事,并非不能夠,相反這很容易,只是這樣行文會太長,所以才以一個背景簡述的形式快去過,沒想到反而給一些讀者帶來不好的閱讀體驗,抱歉!!

  4、其實像前面免費章節的那些,我憑著感覺寫一天能寫3章,反倒是文會這些章節,由于要不停查資料、比對、裁剪等,每天只能寫1章,說到底是我不自量力寫文會這種形式了,再次抱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