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一世驍雄 > 第二百三十二章分而治之
  沒等太久,回京的第三日,傅津川就受命前往宮中參與議事。

  大明宮的謹身精舍的外殿中,左右仆射李輔之、謝僉兩位宰相領銜的六部尚書以及御史大夫等文官。

  輔國公楊繼勛、信國公湯顯宗以及一眾國公、侯伯還有在京殿帥。

  文武大臣幾十人,分作兩邊,并沒有讓殿中顯得擁擠和狹小。

  殿中的正北方向懸掛這一張巨大的天下輿圖,包括北境的金帳汗國,西海高原上的青唐,佛宗控制下的西域諸國,以及天下之中大晉王朝。

  而在巨型天下輿圖的旁邊,還有一張稍小的輿圖,這張圖的主要呈現的是大晉西部的山川河流,城池關隘。

  囊括了劍南、山南、隴右、朔方、河西、關中以及剛從江南道分出來的黔中道。

  “荊州都督王鶴臣追擊逆賊成浚所部,在巴山一帶奮戰月余,擊敗逆賊成浚和劉臺卿所部萬余人,而后逆賊成浚所部又流入了山南道的忠州和萬州...”

  “方虬和方蛟所部,在關中為王雄毅所部鎮國軍擊破,而后又在梁州與雄武軍大戰一場,不勝之后入蜀,并與原來在蜀中作亂的張俠所部匯合,蜀中目前的紅蓮軍,已經將近十萬人...”

  “西虜在年后發布征召令,十五以上男子和六十以下男子全部都要參加集結,按照青唐人的時間來看,正好是紅蓮軍進入關中的時間...”

  “大元帥行已經令夔州都督朱靈石率軍去剿滅流入忠州的逆賊成浚所部,王鶴臣率軍退回了荊州,程錦堂率軍正在商州待命,關中的援軍已經入蜀...”

  為眾人宣讀軍情的是牛道騫,從工部遷任兵部之后,這位牛尚書的氣度越發的威嚴。

  他本就身材高大,聲音渾厚,就外表儀容而言,若是換上一身甲胃說他是個大將軍也不違和。

  道君皇帝和左仆射李輔之都非常看重他,宰相之位與他來說,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牛道騫也是朝野皆知的“儲相”。

  “臣以為,劍南道確需大將坐鎮,不過若授以節度使,還需慎為之。”

  說完了軍情之后,牛道騫又一次重復了自己的意見。這也幾乎是代表著大多數文官的意見。

  劍南道從地理位置上說,南接南詔,西接青唐,作為邊陲要地的確需要重兵把手,而原本以南京留守司統兵的權力格局已經無法應對現在的狀況。

  但蜀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卻又不得不考慮。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無論是出川還是入川,都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蜀中可以作為一個四塞險固的獨立王國。

  歷代可是有不少據有蜀中為亂者,朝廷想要剿滅往往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以及人力物力。

  ….所以文官的想法是節度使不能設,派遣一個臨時的行軍總管或者都部署,統領戰事即可。

  而武將們的想法自然是與之相反的。

  畢竟多出一個節度使,對于勛貴武將門來說,就等于多了一個權柄極大的位置。

  大晉的文武百官就在此事之上形成了巨大的分歧,從一個月前接到了河西以及隴右方面的情報之后就開始圍繞這件事爭論個沒完。

  所以在牛道騫說完之后,輔國公楊繼勛立即出言道:“如今戰事緊迫,劍南道又是邊鎮要地,正該設一節度,統管軍務。非節度使無以統攝諸軍。”

  隨后文武大員們就圍繞這件事是各抒己見,基本是就是文官言說要慎重,但沒明著反對。

  武將這邊是一力主張劍南道建節。

  傅津川之前沒有參加過這樣的小朝會,所以他也沒有貿然插話,就坐在父親身后的位置上,一言不發的觀察著堂內的形勢。

  道君皇帝端坐中位,不置可否,也始終沒有表露自己的傾向。

  文官之中李輔之和謝僉并沒有參爭論,始終保持著宰相氣度。

  武將勛貴這邊,作為當朝第一名將的定國公馮神績沒有來參加議事,因為去年的一場大病,一直到現在,久臥病榻。

  英國公傅懋修則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同樣沒有開口說話的意思。

  至于傅津川的外公輔國公楊繼勛,還有同樣是勛貴老臣的信國公湯顯宗是武將之中最主要的搖旗吶喊者。

  道君皇帝自然能明白這些人的現在的爭執是為了什么。無非是文武之間的爭權奪利。

  看著場下眾人也有些心煩氣躁,在眾人之間掃視了一眼,然后問道:“英國公以為如何。”

  傅懋修聽到詢問這才進言:“臣以為,可先設劍南節度,統管蜀中戰事,等到時局穩定之后,將起一分為二,以免有人據川蜀地勢險要為亂...”

  這番話卻是讓道君皇帝眼前一亮。這個主意倒是不錯。

  雖然沒有明著表態,但堂中不少人,都看的出來陛下其實已經心里接受這個提議了。

  議事之后,文武大員三三兩兩的從大明宮走出來。

  輔國公和信國公走在最前面,傅津川落后半個身位陪著外公說話。

  十幾步的距離之后,是傅懋修跟李輔之還有謝僉三人并肩而行。

  “劍南道的局勢不容樂觀,英國公或可往蜀中一行。”

  傅懋修聽到李輔之的話之后直接搖了搖,“李相高看我了,我雖然知兵,卻不善用兵,現在劍南道需要有一位名將坐鎮,我若去劍南道,怕是會誤了國事。”

  “令郎如何?”

  傅懋修笑道:“若是說道用兵,自然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李輔之和謝僉聞言都笑了笑。如同傅懋修這般武勛重臣,很痛快承認自己這個“名將”“不善用兵”,還真是有些坦率。

  而且這個青出于藍的比喻也是極為恰到好處。

  “聽說定國公最近不太好?”另一邊的謝僉問道。

  同為武勛世家,消息比較靈通的傅懋修嘆了口氣:“可能就在這幾日了。”

  謝僉和李輔之聞言都有些暗然。

  雖然文武殊途,但這兩位宰相還是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定國公有些唏噓之意。

  定國公在去河東之前,一直是殿前司都指揮使,殿帥之首,更是大晉公認的第一名將,

  作為武勛將門的代表人物,跟李輔之、謝僉這些代表文官的宰相們自然是不可能井水不犯河水的。

  雖然在朝廷上自持身份不會公然爭吵,但私底下的爭鋒是絕少不了的。各自代表著朝中的文官武將兩大群體。彼此之間爭的其實也不是錢財、田產這樣的小利,而是權位,是背后的許多個家族的進身之階。

  所以他們對馮神績這位當今武勛之首沒什么怨念,有的只是立場不同,不得不為之的無奈。

  一世驍雄.

  高粱河車神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