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一世驍雄 > 第二百四十三章堅壁清野議
  一路過劍州,綿州,七月底,傅津川終于趕到了益州州治,成都府。

  這也是劍南節度使的治所。

  蜀王趙令清親自帶著益州文武官員,出城相迎。

  并一路引著傅津川進了原本位于成都城內的益州都督府,原本“益州都督府”匾額上面,又加了一塊“劍南節度使府”。

  傅津川仰頭看著眼前的匾額,然后昂然走進這座府邸。從今天起,劍南道全境,都由他節制。

  “王爺,津川初來乍到,這蜀中之事,還請王爺不吝賜教。”傅津川和趙令清并肩而行,言語之間卻以晚輩自居。

  這也是應有之義,畢竟傅津川是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而趙令清這個蜀王,是宗室近枝,城陽公主的堂叔。

  “傅侯客氣了,都是國事,本王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趙令清在一眾宗室之中,聲名極好。為人性格溫和。他本來就不知兵事,現在能把軍務交托出去,也是松了一口氣。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若是平日里他或許還會有些不滿被無故褫奪權柄。

  但現在是半點都沒有。

  以往青唐入寇,所針對的都是隴右、朔方亦或是河西等鎮。入侵劍南道的時候極少。

  因為地形原因,青唐想要攻蜀,也同樣是要面對崇山峻嶺,這肯定是不利于大規模用兵的。

  這次卻一改常態,把進軍重點放在蜀中,自然是因為紅蓮軍在蜀中為禍。

  在這種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趙令清對于局勢也是一籌莫展。

  這時候朝廷委任傅津川來擔任劍南節度使,哪里是褫奪他的權柄,這是救他來了....

  傅津川道:“如此就多謝王爺了。”

  “傅侯客氣,英國公近來可好?”

  “多謝王爺記掛,阿耶身體一直康健的很...”

  一陣寒暄過后,因為時候還早,趙令清就與傅津川約好晚上設宴為他接風洗塵,這時候就不打擾他歇息了。

  等趙令清離開之后,節度使府也徹底開始忙碌起來。傅津川這位節度使,也正式開始接手蜀中軍政大權。

  幾乎是傅津川趕到蜀中的當天,他的奏表也送到了上京大明宮中。

  節度使的奏表,并不經過政事堂,直發御前。道君皇帝在看過之后,立馬召集李輔之謝僉以及英國公傅懋修來商議。

  “武安侯的奏表之中,提到剿撫并用,并曉諭州縣辦團練,堅壁清野,攻撫并施,以寨堡御敵...三位以為如何?”

  說罷,趙令淵讓太監把傅津川奏表遞給李輔之和謝僉還有傅懋修觀看。

  三人看過之后,都陷入思慮之中。

  李輔之這邊率先開口道:“啟稟陛下,政事堂昨日收到閬州參軍龔景瀚的奏章,與武安侯之議有異曲同工之妙,本來想奏呈陛下,這確是巧了...”

  說罷李輔之果真從衣袖之中拿出一封奏章,這邊太監急忙上前接過,然后遞給到道君皇帝御桉前。

  ….“...先安民然后能殺賊,民志固則勢衰,使之無多裹挾。多一民則少一賊,民居奠這賊食絕,使之無所掠。民有一日糧,則賊少一日之食,用堅壁清野之法,令百姓自相保聚,賊未至則力農貿易,各安其生,賊既至則閉柵登墻,相與為守。民有恃則無恐,自不至于逃亡....”

  只這第一段,趙令淵看過之后就覺得能上此議之人,必然是干才。

  “...其要先慎簡良吏,次相度形勢,次選擇頭人,次清查保甲,次訓練壯丁,次積儲糧谷,次籌畫經費,如是行之有十利而無一害...”

  趙令淵看過之后笑道,“好一個《堅壁清野議》。上奏之人,真乃社稷之臣,與武安侯所上奏疏,可謂殊途同歸...”

  李輔之道:“是也,臣以為川楚地博,且多山林,武安侯和龔景瀚都建言州縣建立團練鄉勇,清查保甲,堅壁清野,若能行之,則民獲自保,賊無所逞。”

  謝僉也隨后附議,“李相所言甚是,不過臣以為此外還需清查吏治,太子殿下前日在山南道問罪不少官員,都是借搜捕紅蓮道,以斂財害民者,臣以為蜀中吏治,也需整頓。不如曉諭武安侯,令其徹查。”

  趙令淵點頭道:“兩位相公都是謀國之言,那就由中書門下下詔,準劍南節度使武安侯傅津川之所請,團練、寨堡、保甲、徙民等諸事,全有其一力督理,若有借剿賊害民者,可不告而誅。另外龔景瀚進言有功,又跟武安侯看法相通,遷其為益州別駕,河西節度判官,襄理平賊事物。英公以為如何?”

  “此兩道建言,都直切時弊,鞭辟入里,可行之,不過臣以為吏治之事卻不可交由節度使隨意處置,可派遣持重者為巡察使者,巡視諸道,若有敗壞綱紀,罔顧國法者,自當一力查出。”

  傅懋修對于傅津川和龔景瀚的提議沒什么異議,但卻對道君皇帝授予傅津川不告而誅之權提出了反對意見。

  本來節度使就授予旌節,府樹六纛,可以誅殺三品以下官員。

  在明旨授其“不告而誅”之權,等于是明擺著告訴傅津川可以大開殺戒,這可就太過了。

  邊地的節度使本就身兼營田使、經略使、采訪使,軍務財政一肩挑之,以傅津川的年紀本就有些引人質疑其資歷,不過因為軍功太重,讓這些聲音都翻不起什么浪花。

  若是傅津川在多個“擅殺”的名頭,這可真不是什么好事。在傅懋修這個角度看,為其長遠考慮,自然是要幫助他規避這些。

  不過有些人卻是不想讓他如愿。

  右仆射謝僉道:“臣以為英公此言差矣,武安侯既然為劍南節度使,專征殺伐,蜀中事物自然該讓其全權處置,邊地節帥之事權,朝廷卻不可妄加干涉,當循例而為...”

  若是不清楚內情,只看這兩人的進言,定然會以為謝僉是在在傅三郎這邊說話的。看看,堂堂宰相,替為了維護朝廷制度,居然替節度使爭權。

  ….而傅懋修之言,完全就是在猜忌邊帥啊。

  可道君皇帝能聽不出二人的話外之意?

  兩人的言論都是私心大于公心。

  謝僉是在捧殺,他的想法是傅津川年輕氣盛,若讓其整頓蜀中吏治,必然是要殺的人頭滾滾,說不定就要鬧起事端來。

  到時候就算傅津川能夠內平紅蓮,外御青唐,也可以讓御史言官以“擅殺”彈劾他。

  傅懋修自然是清楚這一點的,所以他直接提議朝廷另派巡察使,巡視地方,就是為了避免讓他兒子卷入這攤子渾水里。

  不過這次,傅懋修還是失算了。

  道君皇帝的金口玉言,各道派遣巡察使。

  而劍南道因為戰事緊急,所以不派,由節度使傅津川兼任。

  傅懋修聽完,倒是面色不變。在后面的議事上依舊如往常一樣。

  直到回到府上,進了書房才長嘆了一口氣。

  道君皇帝的意思很明顯,他算準了這“不告而誅”這道旨意給傅三郎所能起到的效果。這是不希望傅三郎帶著一絲功勞出蜀了。

  他可以理解老友的籌算,擔心三郎封無可封,日后難制,最好的結果就是這趟川蜀之行功過相抵。

  但理解歸理解,這心中多少還是有些不快。

  一世驍雄.

  高粱河車神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