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爭霸萬朝:開局獲得趙云模板 > 第113章 陶侃 劉伯溫
  “湖州這里你們不用擔心,我會向官家請旨,抽調兵馬北上支援!”

  虞允文沉聲說道。

  對于臨安來說,湖州便是北面的戰略要地,一旦湖州和嘉興失守,那么夏軍就能兵臨都城,到時候宋朝想要繼續存續,就要和朱元璋一樣,選擇改換根基。

  把臨安當做純粹的北面軍鎮,把都城南遷。

  距離大夏越遠越好。

  反正南面的土地沒有什么強敵,紹興、金華、溫州、處州……這些地方山林雖然多了一點,但也有大片的土地和百姓。

  這些地方沒有過于強勢的勢力,正適合大宋轉移。

  這時候。

  虞允文心中已經有了這樣的念頭,如果沒有其他選擇,就如原歷史中金國南下想要覆滅大宋一樣,他一定會誓死抵抗。

  但現在的情況是夏軍剛剛攻滅大明,收納了大片疆土,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而宋軍只要把湖州和嘉興守住,給臨安一段時間。

  等大宋把核心根基慢慢轉移到南面,嘉興和湖州即便是舍棄也無妨。

  南面的土地和北面可不一樣。

  杭嘉湖是一塊大平原,幾乎無險可守,而南方山林眾多,險要的地方多不勝數,只要謹守關隘,大宋就能有積累實力,重新振作的機會。

  不過這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大宋真正能做主的還是趙昚,只有趙昚下定決心,才能按照虞允文的計劃行動。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擋住夏軍的進攻,盡可能的守住湖州和嘉興。

  ……

  韋睿所率領的主力大軍還有江東行營的兵馬,士氣非常高,在主動出擊之后,一路高歌猛進,在極短的時間就兵臨湖州和嘉興城下。

  虞允文和韓世忠的大軍,只能依靠城池堅守。

  兩地距離臨安不算太遠,若是快馬加鞭,幾天時間就能趕到。

  所以兩地的激戰,引起了臨安的強烈不安。趙昚不斷召見趙鼎等人商議對策,但面對大夏的碾壓實力,他們怎么商議都想不出什么好辦法。

  最后只能做出堅守湖州嘉興的決定。

  并以最快的速度開始在民間募兵,抽調南面城池的兵馬北上支援。

  大明和南宋,本身便是唇亡齒寒的關系。

  現在明軍一敗,宋軍上下頓時深深理解了這句話。

  在東南爆發大戰的時候。

  王景已經返回了金陵。

  對于大夏來說,東南方面的大戰,已經不再屬于全力以赴應對的國戰,王景每天只要了解到最新的戰況,做到心中有數即可。

  “現在最讓朕頭痛的,就是原東晉的疆域……原來的世家豪族被朱元璋清理大半,但明軍人手有限,只能控制城市周邊的郊野,更遠的村鎮鄉野,無力涉足!”

  “這些地方,新滋生出了大量的地方豪強,還有明軍戰敗后,各地民亂和亂兵此起彼伏,許多兵卒逃入山林,占山為王……這些事情,必須要盡快處置!諸位卿家,你們說該當如何處置?”

  金陵皇宮內。

  王景看著傅友德送上來的奏報,輕輕的捏了捏太陽穴。

  此時用來議事的殿內,有高熲、張居正,以及從揚州趕來的沈翼、步騭、汪廣洋、蘇威等人。

  政務省、樞密省的核心重臣,一起商議大夏隨后的策略。

  在商議之前,王景先提起了宣城的后續處置事宜。

  步騭說道:“稟陛下,這些可以按照前例,先設行省、府縣,然后分派大軍掃蕩全境,然后派遣官吏治理即可。”

  “所謂的地方土豪、亂兵、山賊,在我朝大軍面前,不過瓦礫而已!”

  沈翼、蘇威、汪廣洋等人也點頭稱是。

  就如步騭所言,以大夏王朝現在的實力,這些事情根本不是事。隨便派出一支兵馬就能碾壓。

  王景說道:“朕頭痛的不是這點,而是設立行省之后,該讓何人擔任行省主官,各地的知府、知縣以及村鎮的官吏,又該如何補充?”

  “拿下金陵周邊之后,周邊的城池村鎮,就已經安置了不少官吏。”

  “從揚州抽調的人才,填充到宣城等地,只能說勉強……”

  “而我軍還在不斷的攻城掠地,收編城池軍隊,若是沒有足夠的可靠人才梳理官治,我朝的根基就穩定不了!”

  聽到這些話,眾人才明白王景的意思。

  陛下這是想要再抽調一批官吏,要是沒有足夠的官吏,那就暫緩攻勢……

  夏軍能不斷擴張,有今天這樣的實力,根本原因是什么?

  還不是因為堪比秦漢時期的動員能力。

  王景只要一聲令下十抽一也能抽調出七八百萬的大軍。而明軍和宋軍,想要擴軍難度比大夏大了好幾倍。

  皇權下鄉,以及動員能力,就是王景一直堅持的根本。

  若是做不到這點,大夏的根基就會動搖。

  到時候對地方的掌控力下降,那大夏和其他王朝還有什么區別?又如何保持強橫龐大,碾壓一切的雄渾實力?

  步騭、高熲和張居正聽明白了王景的意思,神色微微變化。

  而沈翼、汪廣洋的反應慢了不少。只以為王景說的是官吏不足。當然他們想的也沒有錯,只有對大夏忠心的官吏夠多,王景所堅持的根本就不會動搖。

  “如今我軍拿下金陵,又擊敗明軍,有一統江南之勢,不如以此為由,再開恩科,只要是我軍控制的疆土,讀書人都可來考!”

  “尤其是金陵和宣城的讀書人,只要恩科一開,士子必然歸心。民間的紛亂至少能減大半!考出來的舉人進士,也能補充官吏的缺口。”

  張居正出言說道。

  “張先生說的不錯,官吏不足,可以再開恩科!”

  沈翼立即贊同。

  然后補充道:“還有陛下之前提起的傷殘士卒的安排,可以把這些兵卒進行選拔,也安排到金陵、宣城等地。”

  “嗯,這些都是好辦法,恩科的事情,你來主持,禮部尚書一旁輔助,等宣城等地粗略平定之后就立刻去辦!”

  “對了,當初侵吞金陵周邊土地,城內府邸田舍的降臣,可以開始梳理了,不過不要株連,只要懲治為首之人即可!畢竟他們多少有些功勞!”

  王景說道,想到了進入金陵時的事情,順手把這件事交給張居正。

  相信他能把這件事解決的很好。

  高熲微微感嘆,說道:“如陛下所言,只有把攻占的疆土消化,才能維持我軍的根基,既然如此,那給韋睿和江東行營,就不能南下太快了!”

  “還請陛下傳令,讓兩支兵馬維持和宋軍對峙的情況即可,不必急著攻陷嘉興和湖州!”

  “這兩地若是丟失,宋軍必然狼狽南逃,我們反而要分出精力去收拾宋軍留下的爛攤子,還要接收宋軍的中下層官吏……有些得不償失!”

  對于大夏來說,明軍潰敗之后,宋軍就是一個隨時可以摘取的果子。

  早點摘,就必須要盡快吃掉。

  要是無法吃下消化,果子就會爛掉。

  若是晚點摘取,反而能給大夏帶來更多的活力和營養。

  “昭玄所想,和朕相同!朕親自寫一封書信,和軍令一起傳到長興……”

  王景面上露出滿意之色。

  “對了,金陵和宣城若是設立行省,該如何設立,諸位可以暢所欲言!”

  沈翼當即說道:“原東晉的疆土,也就是寧國和廣德兩地,可以合并為寧德行省,至于金陵,可設為京兆府。以京兆尹治之。”

  按照歷史上大明的疆域劃分,神州世界東晉的疆土,的確是寧國和廣德全境,以及徽州府的一部分土地。

  合并之后,面積上已經達到了行省的層次。

  “寧德行省……名字不錯,就如愛卿所言!”

  王景也沒有猶豫。

  既然已經決定設立行省、府縣。行省的名字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行省的三大主官,也就是布政使、指揮使和按察使。

  王景想了片刻,心中回想自己麾下的文臣武將。很快做出決定。

  “便以章惇為寧德行省布政使,秦彥輝為行省衛指揮使,楊縝為按察使……給他們一個月時間,時間到了即刻上任!”

  張居正聽著這些,行云流水的寫了敕令詔書。

  王景直接拿起印璽,在上面重重蓋了一下。剛出爐的寧德行省三大主官,便全部成型。

  當然,設立行省并不是嘴皮子上下一哆嗦就完了。

  隨后還有府縣的設立,邊界的劃分,糧草物資的支持,兵馬的駐扎……事情多不勝數。

  即便是沈翼、汪廣洋這些只管大略的大學士,也要為此忙碌一陣。戶部、吏部、兵部、工部……各部的官吏,更是要忙的飛起。

  “還有京兆尹……暫時沒有很好的人選,先讓胡宗憲負責金陵的民政,若是做得好,朕也不吝提拔!”

  王景很快就把民政方面的事情處理完畢。

  他麾下名臣聽起來不少,如張居正、謝安,都是歷史上一等一的名臣、丞相。

  不過他們越是有名,王景用起來就越是不方便。

  這種名臣,未來必然是六部尚書和三省重臣,如此才能人盡其用。

  但重用之前,他們的所思所想,也很重要。

  就如謝安。他的能力很不錯,名聲也很大,但他是魏晉時期世家勢力處于巔峰時的代表人物,本身便代表著世家門閥的色彩。

  王景要是讓謝安返回寧德行省,豈不是對所有人說,大夏并不禁絕門閥,支持門閥勢力復辟?

  王景當然沒有這樣的意思。謝安這種聰明絕頂,對政治非常敏感的人,也不敢這么做。

  但別人可不會這么想。

  所以。

  在陳郡謝氏沒有徹底融入大夏之前,王景寧愿把謝安掛在國子監祭酒這種聽起來無比清流,實權卻不大的位置上。

  至于張居正……他現在的職位沒有人能代替。王景也需要他跟在身邊,替自己參考全局。

  “謝安不方面用,陶侃倒是不錯!”

  “他出身不算太高既能治理地方,安撫百姓,也能帶兵剿匪,處理軍務……正好朱標離開宣城的時候沒有帶上他!”

  “等他來到金陵,先召見他看看對方的態度,若是愿意效力,就讓他返回宣城輔助章惇……”

  王景心中暗自想著。

  想要盡快的平定宣城等地,也不一定需要謝安。

  當初和謝安同朝為官的陶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陶侃是真正的寒門出身,能在東晉這種門閥當道的時期崛起,絕對是一個無比勵志的故事。

  他還是位列武廟的名將之一。

  不過王景更看重的,還是他的治政和平定地方的能力。

  ……

  在王景想到陶侃的時候。

  他已經跟著鎮江行營的一部人馬來到了金陵附近。

  由于接收金陵的時候,并沒有發生大戰,金陵城內的街坊以及城外的村鎮,并沒有遭到破壞,等到局面穩定后,金陵立刻復蘇。

  并且隨著大江渡口的逐漸放開,金陵變得越發的繁華,每天都有大量的船只順著運河南下,原來在泗洪、揚州的文武家眷,還有富商豪族,都選擇在金陵安家置業。

  “好熱鬧!”

  在靠近金陵的時候,金陵城門外面道路的兩旁,有不少的百姓在道路兩旁叫賣,各型各色,大量的百姓、士子在城門進出。

  跟著夏軍兵卒來到金陵的陶侃注意到,這些百姓的臉上,沒有多少悲傷和恨意。

  這讓他心中有些驚奇。

  金陵畢竟是明軍的根本,明軍在這里經營了多年,朱元璋父子也是明君,治下百姓過的應該不錯,怎么明軍覆滅之后,金陵的百姓卻太多悲傷和感念?

  陶侃雖然是名臣名將,卻沒有當過君主,自然沒有悟透民心似水,隨時能夠變化。

  百姓大多數的時候是愚昧的,只要讓他們吃飽飯,再給一點好處,就能得到他們的支持……

  不遠處,一輛云車上。

  兩個讀書人打扮的男子也在觀察金陵的情況。

  這兩人便是劉伯溫以及他的好朋友葉琛。

  在聽到朱元璋隕落,明軍覆滅的消息后,劉伯溫終于下定了決心,和葉琛一起來金陵,近距離的觀察大夏的情況。

  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在得到確定后,兩人才會投奔大夏。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