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一世為尊 > 1190 各有所長
  “30:0”。

  屈膝,蹬地。

  拋球,揮拍。

  一區,中路靠內角。

  一發,順利進區,這并不是一個高難度的發球/接發球,納達爾稍稍調整腳步,正手就準備發力進攻。

  嗯?

  等等!

  納達爾的出手稍稍停頓一下,等待再次出手擊球的時候,擊球點就有些不對,強行發力,卻沒有能夠控制住揮拍動作的弧線,才剛剛觸球就已經意識到情況不妙,然后就眼睜睜地看著回球直接出界。

  接發球失誤,于是,高文發球直得——

  “40:0”。

  納達爾有些懊惱地仰頭望天,顯然,這一分不應該。

  怎么回事?

  簡單來說,高文偷襲了一個減力發球,時速也就在165公里左右,并且通過近身的落點擠壓納達爾的揮拍空間。

  最后,成功制造納達爾的回發球失誤。

  當然,具體解釋起來,沒有那么簡單。

  在硬地球場,頂尖球員也同樣會嘗試減力發球戰術,但硬地和紅土的戰術目的、發球策略是截然不同的。

  硬地,減力發球往往是控制落點,牽扯對手的移動腳步,形成失位,降低回球質量乃至于回球失誤。

  所以,在硬地,減力發球往往更多選擇大角度,外角或者內角,將角度撕扯開來。

  紅土,因為球速下降,發球威力被削減,所以接發球一方可能站在底線深區,提升自己的接發球成功率,這股風潮在所有職業球員里都可以看見,但納達爾又將如此戰術推向了全新高度——

  一般來說,球員站在距離底線三米左右的地方接發球,而納達爾則會退到四米乃至于五米開外的位置。

  站位拉開,這意味著給予接發球一方更多時間和空間完成回球;但同時也意味著,等待網球抵達接發球站位位置的時候,力量和旋轉也被削弱,這就要求接發球一方主動發力,否則網球很難飛過球網。

  于是,紅土,減力發球往往是利用對手接發球的站位,進一步限制對手借力打力,迫使對手在發力的時候出現失誤——

  力量太輕,回發球就會直接下網;力量太重,控制不住弧線就可能出界。

  所以,在紅土,減力發球往往更多選擇靠近身體的位置,也就是近身擠壓,反而要避免撕開角度讓對手奔跑起來,一旦奔跑起來,助跑慣性就能夠帶來力量和速度,這也能夠贏得一定借力打力的助力。

  不過,事無絕對,戰術的排列組合,永遠都是相對而言的——

  同樣都是減力發球,硬地近身擠壓、紅土撕扯角度,也偶爾會出現,沒有絕對正確的戰術、只有相對正確的時機。

  而且,硬地也好、紅土也罷,減力發球都不能經常使用,因為降低自己的發球球速,就等于拱手讓出發球優勢,等待被動挨打。

  像納達爾這樣,2005年到2014年,全靠二發統治紅土賽場,這也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不可復制。

  側面就能夠看出來,在這十年時間里,納達爾登峰造極的底線相持能力和無與倫比的防守反擊能力。

  剛剛,高文就偷襲了一記減力發球,而且還是近身壓正手,正面挑戰納達爾的最強武器,卻因為突然性而取得奇效,輕松收入一分,然后就拿到了連續三個局點——

  在這一局里,三分,三種得分方式。

  這也證明了格拉芙的觀點:

  其實,人們對紅土一直有著錯誤印象,仿佛任何比賽只要到了紅土,就會演變成為漫長的拉鋸戰,不僅難熬,而且無趣。

  事實上,真正容易陷入“無趣”窠臼的,反而是快速球場,比如草地、比如室內地毯,再比如快速硬地。

  這些快速場地沒有給予球員留下太多反應時間,“發球加正手”,甚至不需要三板斧,兩板斧就已經足夠,三拍之內解決戰斗的分數貫穿始終,甚至沒有回合球,最后演變成為發球練習賽,全然沒有對抗。

  也正是因為如此,卡洛維奇的比賽往往很……“乏味”,沒有攻擊或者貶低的意思,但他的比賽基本就是發球、發球、發球,然后大部分時候都會進入搶七,偶爾一次或者兩次失誤,就決定全場勝負走向。

  但紅土球場則不同,球速放慢下來之后,一方面給予回合相持球更多時間,一方面也給予球員更多發揮空間,通過不同戰術組合、不同擊球手段、不同意外狀況來完成博弈,對體力和精力的雙重考驗。

  當然,一種觀點也客觀存在,他們認為紅土球場太過漫長太過煎熬,一場比賽往往就需要三個小時,這對觀眾也是一種折磨,看著看著可能就走神了,特別是現代電視體育直播的浪潮下,更是如此。

  從排球到羽毛球再到乒乓球,不同運動項目的改革,其實都在壓縮比賽時間,就是為了收視率考量。

  這是客觀事實,根據非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硬地賽事的平均用時普遍在一百分鐘左右,紅土賽事的平均用時則在一百五十分鐘左右。

  有趣的是,根據ATP官方數據顯示,在公開賽年代歷史上,比賽耗時最長的賽事場地,卻不是紅土。

  大滿貫舞臺上,耗時最長的比賽前五名,三場發生在溫網、一場發生在澳網、只有一場發生在法網。

  而包含所有賽事的話,前十名里,硬地和紅土各三場,草地和室內地毯各兩場,幾乎都是快速場地。

  原因很簡單,在快速場地,盡管回合球并不多,但發球威力上升,哪怕是卡洛維奇這樣只有一項武器的發球大炮也能夠輕松保發,破發球局的難度直線上升,以至于每一盤比賽進入搶七的幾率大增。

  可想而知,比賽耗時就降不下來,最后,草地和室內地毯這樣的快速場地,反而容易誕生超長比賽。

  也就是說,單純以比賽耗時來討論紅土和硬地的區別,這是片面的狹隘的,且沒有必要的。

  不同場地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

  現在,高文就這樣一點一點閱讀紅土的色彩——

  連續第四分,高文再次選擇不同的戰術。

  這一次,則是底線相持。

  在紅土比賽里,不僅是面對納達爾而已,面對絕大部分對手,底線回合球都是必修課,這是比賽的主體。

  更何況,高文對此也并不陌生,這就是他在硬地取得成功的重要關鍵,所以,他需要匹配紅土做出調整——

  一步一步地重建自己的戰術體系和布局。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