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四十三章:重啟五等爵
  數日后。

  早朝。

  朱棣與群臣議了數件政事后,見無人再奏,便朗聲道:“太子?”

  “兒臣在!”朱高煦應聲出列,躬身道。

  朱棣道:“朕看了你建言恢復五等爵的奏本,覺得趁著諸藩改封之事推行的同時,恢復宗周之五等爵也未嘗不可!”

  他說到這里,目光從堂上一眾武官將軍臉上掃過,高聲問道:“諸卿覺得如何?”

  “陛下英明!”

  眾武官將軍連忙躬身拜道。

  像張玉等年紀已經不小,但仍沒有獲封軍功爵的將領,頓時熱血上涌,他們看見了封侯賜爵的希望,呼吸聲都變得粗了起來。

  “陛下,臣覺得不妥。”

  禮部尚書鄭賜出列躬身道。

  “鄭卿覺得哪里不妥?”朱棣問道。

  皇帝問話的同時,眾武官將軍也向鄭賜投去了并不友善的目光。

  “陛下,太祖皇帝為減少勛臣受封土地等特權,防止其權勢膨脹,威脅大明社稷,特地施行宗室功臣封爵兩體制,只授爵號食祿無封邑,規定‘凡爵非有功于國不得封’、‘凡公侯封拜,俱給鐵券’等準則。”

  鄭賜恭聲道:“陛下恢復宗周之五等爵,卻是與祖制不符啊!”

  朱元璋為了維護統治,既要依靠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又要體現皇室宗親高貴的地位,這才制定了兩套封爵制度,只在經濟上待遇優厚,但不再給封邑。

  “朕只是說要恢復宗周之五等爵,并沒有要推翻太祖的規定,談何違反祖制?”

  朱棣覺得禮部尚書鄭賜有些無理取鬧的意味,故意面露不悅的反問道。

  “陛下,洪武三年,太祖皇帝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罷子、男不置。”

  鄭賜不卑不亢的回答道:“如今陛下欲恢復五等爵,豈不是違背了太祖當年定下的規矩?”

  “鄭卿,朕問你,太祖皇帝是否嚴令要求后世嗣君不得再置子、男二等爵?”

  朱棣覺得鄭賜有些迂腐好笑,當即換上一副嚴肅的表情,厲聲問道。

  鄭賜躬身道:“這倒沒有。”

  朱棣高聲道:“既如此,那朕今日在公、侯、伯三等爵之下,增置子、男兩等爵位,便談不上違背祖制!”

  “是臣失言,請陛下降罪!”

  鄭賜發現朱棣思維敏捷,不好忽悠,急忙跪下認錯,以額頭觸地,恭聲說道。

  朱棣笑道:“你身為禮部尚書,考慮朕所設規制是否有違祖制,也是職責所在,朕不怪你,起來罷。”

  他話鋒一轉,想起了一件事,便接著問道:“鄭卿,朕聽你剛才提及‘鐵券’,不知太祖皇帝對于‘鐵券’定下的規制,是怎樣的?”

  “陛下。”

  鄭賜起身后,再次作揖道:“當年太祖皇帝查閱歷代史籍,發現歷朝丹書鐵券(免死牌)皆有弊端,為了避免出現舊弊,太祖皇帝沒有因循守舊,而是把丹書鐵券當成表德彰義,率世歷俗之物。”

  “太祖皇帝曾下詔規定,丹書鐵券的授予對象只限于因立軍功,而被封為公、侯、伯爵者,謀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且不能用于子孫免死。”

  鐵券上的文字在漢時用丹砂填字,稱做“丹書鐵契”,即“鐵券丹書”。

  唐以后鐵卷不是丹書而是嵌金,《輟耕錄》記載唐賜吳越王錢镠的鐵卷,形狀宛如瓦,高尺余,闊三尺許,卷詞黃金鑲嵌,誓詞有所封的爵銜,官職及受封的功績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歷史上,明朝的丹書鐵券就是模仿吳越王錢镠的鐵券形制所鑄。

  此時,朱棣聽了鄭賜所言,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增置的子、男二爵,便不再賜予丹書鐵券,當定為流爵(終身爵)。”

  “陛下圣明!”鄭賜急忙接話道。

  眾武官將軍紛紛向鄭賜投去了殺人的目光。

  鄭賜卻全然不知,老老實實退回了班序。

  然而,就在這時,戶部尚書郁新出列,躬身說道:“陛下,臣掌管戶部,需算計各類歲俸。”

  朱棣看著郁新,大致猜到了對方想說的話。

  郁新道:“依舊制,本朝爵位分兩種,即流與世。世與不世、爵位高低,皆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俸祿。不知陛下增置的子、男二等爵,俸祿幾何?”

  朱棣攤開御桌上朱高煦所寫的奏章,微微低頭,看了一眼上面的內容,然后站了起來。

  他俯視著堂上的一眾宗王大臣,朗聲道:“在回答郁卿的問題之前,朕公布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更定公、侯、伯分為三等,佐太祖皇帝定天下者,乃為一等爵,余者為二等、三等。更定一等公歲俸為四千五百石,二等公歲俸為四千石,其后皆以五百石遞減,減至三等伯歲俸五百石為止。”

  朝堂上的一眾宗王大臣聽了朱棣的話后,皆陷入了沉默。

  大明立國之初,朱元璋原本給有爵者的歲俸,就不算高,公爵的歲俸為兩千五石到五千石,侯爵的主要歲俸一千石到一千五百石不等。

  朱棣更定公、侯、伯的歲俸,進一步把每個爵位分成了三等,這對勛臣們來說總歸是好事,因為他們的歲俸大體是增加的。

  然而,這三種高階爵位的等級增多,意味著想要獲得更高的爵位,所需軍功也會更大。

  “第二件事,自今日起,世爵不再世襲罔替,皆降等以襲。承襲一等公爵者,降為二等公,承襲二等公爵者,降為三等公,照此類推,降襲五世之后乃止,后世子孫皆承襲第五世之爵。侯爵、伯爵降至三等伯爵乃止,后世子孫皆承襲三等伯爵。”

  朱棣此話一出,朝堂上一片嘩然。

  原本那些有爵者,以及軍中宿將,皆從永樂皇帝的話里嗅到了非比尋常的味道。

  朱棣把堂上眾人的反應看在眼里,面不改色的接著說道:“降等襲爵還需通過考核,否則不能襲爵。無論宗室子弟亦或勛貴子弟,唯有通過爵考者,方可繼承爵位。”

  這時,朝堂上響起了小范圍的議論聲,尤其以一眾勛貴與宗王議論聲最大。

  “考核的內容并不復雜,即君子六藝而已。大明乃天朝上國,宗室與勛貴子弟若不識文會武,豈不是被海外小邦笑話?”朱棣補充道。

  宗王們聽到朱棣所言,不由得想起了最新版的《皇明祖訓》。

  自上次朱棣提過一次后,眾王皆從通政司申領了最新版《祖訓》,即朱元璋生前最后一次修訂后的《祖訓》刊印版。

  最新版的《祖訓》規定,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謁。

  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則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冠服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授涂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

  郡王嫡長子封長子,可世襲郡王,其余各嫡子封鎮國將軍;庶出之子,降二等為輔國校尉。

  鎮國將軍嫡長子,降一等,封輔國校尉;余子皆降二等,封奉國中尉。

  輔國校尉嫡長子,降一等,封奉國中尉;余子皆除宗室籍,復歸平民之身。

  奉國中尉嫡長子繼承奉國中尉之爵,余子皆除宗室籍,復歸平民之身。

  這一點很重要,復歸平民之身,意味著不再享有朝廷給予的宗室歲俸,需要自食其力,自謀生路。

  換言之,可以參加科舉,從文從武,經商務農!

  朱元璋特別規定,允許這些身上流著皇家血脈的特殊平民,在左或右肩處繡上朱紅色的帶有“朱”字的日月圖案,以顯示其出自皇室的血脈。

  此外,親王由旁支入繼者,取消旁推之恩,原為郡王者,除嫡長子外,其余各子仍襲鎮國將軍爵位,不得進封郡王;鎮國將軍入繼者,其余各子仍襲輔國校尉爵位。

  由郡王入繼者,原郡封再襲之例也需取消。

  朱元璋還另外修訂了關于處罰宗室的規定。

  對于那些自持超品地位,多行不義,違法亂紀,影響惡劣的宗室,若是親王則降為郡王,若是郡王則降為鎮國將軍,若是鎮國將軍則降為輔國校尉,其他照比例,直至貶為庶人。

  換言之,以后宗室子弟犯罪,朝廷必須根據其所犯罪行,輕的降爵,重的革除宗室身份,貶為庶民。

  而最新版的《祖訓》里,并沒有宗室子弟繼承爵位需要考核的規定。

  也就是說,朱棣剛才所言的“考核”,乃是他新增的規制。

  “陛下圣明!”

  忽然,周王朱橚的一聲高呼,蓋住了朝堂上各種小聲的議論。

  韓王朱松也緊隨其后,高呼道:“陛下英明!”

  朱棣點了點頭,對識時務的朱橚、朱松非常滿意。

  其他宗王與勛臣也不得不表態,紛紛發聲,表示擁護朱棣的決定。

  片刻后,朱棣望向郁新,接著道:“郁卿,朕現在可以回答你剛才的問題了。”

  “新增置的子爵、男爵不再分等,且為流爵,定子爵歲俸三百石,男爵歲俸二百石。”

  “臣戶部尚書郁新,謹遵圣諭!”

  郁新恭聲跪地領旨,然后起身退回了班序。

  按照朱高煦的設想,重啟五等爵,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好處。

  一方面是為了配合分封異姓功臣于海外建國的制度,激起大明官兵馬上博取軍功,光宗耀祖,福澤子孫的斗志。

  另一方面,針對中低層官兵,將子爵、男爵當成一種榮譽,享有部分高爵者的特權,如上書朝廷、見官不拜之權。

  如此一來,便可以給中下層官兵,一個博取低階爵位的動力。

  朱棣考慮到六部堂官的可能會聯想到其他的事情,于是開口接著道:“至于外戚爵,照舊制,仍為流爵。”

  外戚就是皇帝母親或妻子的娘家。

  歷史上的明朝,皇后嬪妃大多選自平民或品級較低的官宦之家,因此外戚地位大多不高,且沒有什么爵位,而皇帝常會以封爵的方式,提高外戚的地位,以示恩寵。

  至于封爵高低,以及是否授予外戚實權,全憑皇帝一言而決。

  如此方能體現出“恩由上出”,以示天子恩典。

  朱棣目光落在禮部尚書鄭賜、吏部尚書張紞身上,接著說道:“禮部、吏部聽令。”

  “臣在。”鄭賜、張紞躬身出列,跪地接旨道。

  “日后朕所封外戚,始封于三等伯爵,止封于一等侯爵。外戚若要獲得實權官職,吏部需考核其治政能力,從七品以下做起,官階止于正三品。若朕言錯,你等禮部、吏部須得提醒。”朱棣朗聲道。

  張、鄭二人齊聲道:“臣吏部尚書張紞(戶部尚書鄭賜)領旨!”

  兩人領旨后,相續起身退回班序。

  “爵以報功,漢高帝不功不侯,此最可法。朕今非吝封爵也,但無功受封,有功于國者又將何以待之耶!”

  朱棣嚴肅的說道:“自今五等之爵不論品級,非有大功于國者,雖官至一品亦不得封。有大功于國者,雖官品不入流亦可得封!”

  他說到這里,看向吏部尚書張紞、兵部尚書金忠,接著道:“吏部、兵部聽旨。”

  金忠、張紞連忙出列,恭敬的跪下接旨。

  “有功于華夏者,或有匡扶社稷之功者,或有安定江山之功者,或有開國克亂之功者,皆授世爵,始封于一等伯爵,止封于一等公爵。”

  朱棣高聲道。

  眾武官將軍們聽了這話,都下意識點頭表示贊成。

  六部堂官也都覺得朱棣說的有理有據,并無不妥。

  朱棣接著道:“贏得重大戰役,如對外開拓之戰,或守土固邊之戰者,皆授世爵,始封于三等伯爵,止封于一等侯爵。”

  朝堂上的所有人,聽到這里,都保持著足夠的鎮定。

  只有朱高煦知道,接下來,朱棣將公布一道令無數官員為之瘋狂的召令。

  且聽朱棣高聲說道:“承平年間,不論文臣武將亦或鄉野平民,凡平定叛亂賊寇有功者、抗震抗洪救災有功者、發明創造有功者、治政顯著有功者,皆可論功封賞流爵,始封于男爵,止封于一等伯爵。”

  也就是說,從今往后,即便沒有戰爭,在和平的時期。

  文臣也可以憑借著治理一方的職權,以政績顯著之功,獲封終身爵位,且最高可以得到一等伯爵。

  當然,文官有條件的,以發明創造之功,獲封爵位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武將們,則可以抗震抗洪、平定叛亂賊寇之功,獲封爵位!

  “臣兵部尚書金忠(吏部尚書張紞)領旨!”金、張二人激動的面紅耳赤,大聲說道。

  兩人領旨后,相續起身退回班序。

  至于堂上的其余官員,仿佛打了雞血一樣,紛紛大聲高呼:“陛下圣明!”

  這種恭維之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聽的朱棣都有些飄飄然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