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七十八章:筑城利器
  半個時辰前。

  春和殿。

  太子書房。

  朱高煦的桌子上放著一個直徑約一尺的地球儀,地球儀的邊上放著一本小冊子。

  這本小冊子上面畫出了玉米、甘薯(紅薯)、冬薯(土豆)、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六月柿(番茄)、菜豆(四季豆)等農作物與蔬菜瓜果。

  “鄭和,下個月你就要出海了,這個地球儀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朱高煦努努嘴,示意鄭和拿起地球上。

  鄭和恭聲道:“卑職謝太子殿下賞賜。”

  他說著話,伸出雙手托起了地球儀,目不轉睛的盯著地球儀上的藍色大海。

  此時,朱高煦說道:“鄭和,前些天我與父皇說大荒南洲出產玉米、甘薯、南瓜等高產作物,據古籍之中記載,那里的還有許多種作物與蔬菜瓜果,為了方便你派人尋找,我特地將這些東西畫成圖,就是你眼皮底下的這本冊子,你打開看看。”

  鄭和當即放下地球儀,拿起那本冊子,翻開封面,第一頁是目錄,而排在目錄第一位的卻不是玉米、甘薯、南瓜,反而是一種叫“冬薯”的農作物。

  朱高煦見鄭和面露疑惑,遂簡單介紹道:“成熟的冬薯(土豆)有人的拳頭那般大,不能生吃,但煮熟后切成塊、絲,炒著吃,也可以與甘薯一樣,切片晾干后打成粉,與面粉類似,做成餅、做成條都可以。”

  “冬薯生長發育需要較冷涼的氣候條件,因它生長于大荒南洲高山地區,那里終年氣溫偏低,所以怕旱又怕澇,但此特性卻非常適合在漠南、西域與遼東、努爾干地區種植。”

  “一般情況下,冬薯畝產能達到三千斤,如果管理得當,環境事宜,可以畝產七八千斤。”

  鄭和聽到這里,感覺頭腦有些發蒙,他出于本能的選擇相信朱高煦。

  朱棣想要郡縣西域與嶺北的雄心從來不加掩飾,而打下容易治理難,主要就是稻、麥等農作物在那里種植的話難以保證產量。

  西域之所以屢次脫離中原王朝的掌控,一方面是交通不便,另一方面就是那邊的人口過少,難以組織起有效的軍事力量,低于來自北方與西方的入侵勢力。

  至于人口過少的根本原因,乃是農業產量過低!

  在鄭和看來,這畝產數千斤又特別適合高原與嶺北地區的冬薯,簡直就是上天賜給大明,讓大明郡縣西域與嶺北的農作物!

  “殿下,臣就算是拼了這條命,也要找到冬薯,將其帶回大明!”

  鄭和熱血上涌,漲紅了臉說道。

  “鄭和,我不要你拼命。”

  朱高煦淡淡的道:“你這次出海,除了完成繞大地航行一圈的壯舉之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這本冊子上的各種作物順利帶回大明。父皇說了,四年的時間不夠,那就五年,五年時間不夠,那就六年。總之,不管是五年還是六年,甚至是七年或者八年,你只要完成任務,順利回航即可。”

  “殿下放心,臣心中有數。”

  鄭和恭聲道:“臣此次出海,一是派人護送各邦國貢使回國,二是派人在南洋滿剌加、舊港、爪哇、婆羅洲等地營建城池,作為官廠、軍鎮及物資中轉站之用,三是出兵將南洋殘余海盜及不服勢力剿滅。”

  “四是為西洋各邦驅趕海盜,五是繞過大荒西洲(非洲)之后繼續西進找到大荒南洲并登陸,六是從大荒南洲境內找到諸多作物,七是帶著那些作物繼續向西航行,直至返回大明,完成繞大地航行一圈的任務。”

  就在這時,兩人耳邊響起了一聲巨響,聽著像是重型火炮的聲音。

  鄭和嚇得手一抖,手中書冊差點落地。

  “無事!”

  朱高煦面不改色安撫道:“今日墨巧司會進行一次炮轟石室的實驗,此轟隆聲,應是火炮之聲。”

  說罷,他沖書房門外喊道:“趙俊臣?”

  趙俊臣應聲入內,躬身作揖道:“卑職在。”

  “你持我令牌,去宮門外迎接墨巧司前來報信的傳令校尉。”

  朱高煦說著話,從袖袋之中掏出一塊金色令牌,遞了出去。

  趙俊臣接過令牌道:“卑職領命。”

  目送趙俊臣離去之后,朱高煦轉身對鄭和道:“不必驚慌,按規矩,無論此次實驗成功與否,墨巧司司正任自垣都會派人前來報信。”

  “是。”鄭和恭聲道。

  朱高煦吩咐道:“你打開冊子,我們接著說。”

  鄭和翻過目錄,發現正文第一頁紙上,有一副特別精致的插圖,在圖的下發,介紹著冬薯的生長特性、儲存及食用方法。

  “這些彩色的插圖,皆是我依照各種古籍上的記載所繪,可能與實物會有出入,你到時候登陸大荒南洲之后,多派些人手,也可以通過貿易的方式找當地土著幫忙尋找。”

  朱高煦解釋道。

  鄭和詫異道:“殿下是說大荒南洲上生活著許多土著?”

  朱高煦一本正經的說道:“據古籍記載,在數萬年以前,如今的九個大洲是緊密相連的,后來經過滄海桑田的變遷,才逐漸演變成此時的九個大洲。而大荒南洲與大荒東洲上散布著許多部落,我從古籍上找到這些作物,可能正是那些土著人日常的食物。”

  “等你率領官兵登陸之后,就會發現,那里的土著人皆是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以及白夷和黑夷所不具備的嬰兒出生時臀部的青色胎記。”

  鄭和聽得目瞪口呆,有些不敢相信朱高煦說的會是真的。

  “那些土著也有玉石陪殮下葬的風俗,以及天狗食月、飛龍等傳說,裝飾上也有饕餮、云雷紋飾,出行也乘轎,也有擊鞠游戲。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我估計,那些土著與我華夏人同源同宗。”

  朱高煦接著道:“因此,你率領官兵登陸之后,不要急著去探索尋找這些作物,而是要先取得土著人的信任,與當地人建立貿易,以物易物,盡量用和平的手段換取我們所需要的各種作物。”

  “臣明白了。”鄭和頷首道。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然后便聽到了書房外趙俊臣的聲音。

  “卑職趙俊臣,前來向殿下復命。”

  “進來說話。”

  朱高煦轉身望著門外的趙俊臣,吩咐道。

  “是。”趙俊臣恭聲道。

  隨后,他躬身走入書房,將手中的令牌與一封信共同呈給了朱高煦。

  朱高煦收好令牌,拆開信,快速閱覽了一遍,然后激動的道:“很好,任司正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三年了,極具實用性的石泥終于研制出來了!這次用石泥建造的石室,可以抵擋尋常火炮的轟擊而不裂開,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啊!”

  鄭和曾聽朱高煦提及過石泥,知道此物是一種建筑材料,卻不知石泥竟然還有如此大的功效。

  朱高煦難掩興奮,對侍立在側的康平吩咐道:“擺駕,我要去見父皇,稟報這個好消息。”

  “是!”康平恭聲道。

  就在朱高煦出了春和殿之后,奉朱棣之命前來傳喚朱高煦前去武英殿議事的李興,恰好遇見了朱高煦的車駕。

  李興道明來意之后,便加入了朱高煦的隊伍。

  一會兒后,朱高煦走進了武英殿。

  魏國公、曹國公等人立即躬身作揖,行禮道:“見過皇太子殿下。”

  朱高煦點頭示意。

  接著,他向朱棣行禮道:“見過父皇陛下。”

  “可是有好消息要告訴朕?”

  朱棣見朱高煦神采奕奕,面露喜色,當即笑著問道。

  “父皇,墨巧司傳來消息,用石泥筑造的石室成功抵擋住了將軍炮的轟擊而未裂開!”

  朱高煦將手中信件呈給了朱棣,同時說道:“兒臣讓任自垣親自帶人在城西校場上修建了好五座石室,已備炮擊實驗演示之用,只待父皇下令,便可進行下一輪的炮擊實驗。”

  “諸卿,哈密邊境筑城之事進度緩慢,一是有吐魯番人時常騷擾,二是因修筑城墻所用材料皆是傳統石沙,建成后的前幾日并不穩固,因此容易被投石車轟擊出缺口。”

  朱棣將手中的信丟在御桌上,轉身環視殿內眾人道:“而墨巧司研制出的石泥,可以在十二個時辰內快速凝固,堅硬如石,故名石泥,乃是一等一的筑城利器!”

  他見眾人面面相覷,不明就里,遂向李興吩咐道:“擺駕城西校場,朕要帶諸卿看一看我大明的筑城利器!”

  “奴婢領旨。”

  李興躬身領命,然后開始下去籌備朱棣出行。

  一個時辰之后。

  城西校場。

  徐輝祖、李景隆、劉璟、金忠、齊泰、任自垣以及其他隨同官員如鄭和、趙俊臣、韋賢等,走在堅硬的石泥地上,簇擁著朱棣、朱高煦二人來到了不久前剛被炮擊的那座石室前。

  “任司正,剛才炮擊石室的火炮,所用鉛子重幾斤?”

  朱棣望著石室墻壁上的凹陷痕跡,隨意的問道。

  任自垣躬身作答道:“回陛下,剛才將軍炮發出的鉛子重七斤。”

  他口中的“將軍炮”,實際上是歷史上嘉靖年間才出現的車載大將軍炮,不過在朱高煦的指點下,已經提前問世,乃是上好的攻城利器。

  此炮屬于大型火炮,身用生鐵鑄造,長三尺有余,重幾百斤,前有照星,后有照門,裝藥一斤以上,鉛子(炮彈)重三至五斤,射程可達一里之外,有多道加強箍。

  此炮分大、中、小三種,發射七斤、三斤和一斤的鉛彈,皆用一輛車運載,車輪前高后低,可在車上直接發射,具有較大威力。

  朱棣見眾人的目光被車載將軍炮吸引,笑著道:“諸卿想必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火炮,既如此,那今日就讓你們開開眼界。”

  他說到這里,看向朱高煦道:“太子,你去安排。”

  “兒臣領旨。”

  朱高煦躬身領命道。

  隨后,他分別對韋賢、趙俊臣、鄭和三人吩咐了幾句,三人依次離開了人群。

  大概一刻鐘之后。

  韋賢帶人趕著一群牛來到了校場上,鄭和則帶著拉著一車車的大石頭,在不遠處堆了一座小石頭山。

  至于趙俊臣更離譜,他在賽哈智的陪同下,押著一隊身穿囚服的死囚,來到了校場上。

  “炮車拉到一里之外,先從石頭堆開始,然后是牛,最后是死囚。若有死囚僥幸不死,朕便開恩,發配其去努爾干墾殖種地。”

  朱棣向錦衣衛指揮使蔣瓛下達命令道。

  緊接著,蔣瓛親自去傳令,然后有旗手打出旗語,遠處的炮手接到命令,開始裝填鉛子。

  片刻后,只聽數聲炮響,一里開外的石頭堆被轟得七零八落,那群被棉花堵住耳朵的牛與死囚,凡是被炮擊中的,當場炸的血肉橫飛。

  至于沒有被火炮擊中的死囚,皆被嚇得屁滾尿流,隨即卻又慶幸不用被斬首而逃得一命,激動的跪地大喊“陛下仁慈”、“謝陛下開恩”之類的感激之言。

  “諸卿覺得這火炮威力如何?”

  朱棣滿意的撫須問道。

  徐輝祖恭聲道:“陛下,若在戰場上安置千架此炮,人人能放,則可所向無敵。”

  李景隆道:“洪武初期,大炮太重,難以機動,而今用車載運,便可登高涉遠,山地平原皆宜。臣估計,若是北元人見了,怕是無不膽寒。”

  車載炮有許多優點,首先是便于機動,炮手既可推拉炮車,又可臨敵發射。

  其次是提高了火炮的參戰速度,贏得了戰機。

  最后是兼有擋敵和擊敵之用,炮車既具有一般戰車阻擋北方彪悍騎兵快速沖擊的作用,又可建立軍營,使用火器和疊陣,擊殺敵騎。

  歷史上明中期的火炮雖然在殺傷威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它有一大缺點,那就是沒有瞄準裝置,而且在發射速度、機動性等方面也不盡人意。

  兵仗局奉朱高煦之命,重點改良火炮的瞄準與機動性,以及發射速度。

  眾臣見到火炮威力如此巨大,不禁對接下來的炮擊石室實驗充滿了期待。

  “諸卿,且隨朕到遠處觀看這炮擊石室。”

  朱棣撫須道。

  言罷,他率先向遠處走去。

  一刻鐘后。

  只聽數聲炮響,遠處的幾座石室被鉛子擊中,竟都安然無恙,無一座墻壁被轟裂開。

  徐輝祖、李景隆等人驚呆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用石泥做出來的石室,竟然真的能夠抵擋火炮的轟擊。

  “石泥使用時加細沙拌水,干燥后堅硬如石,故而得名石泥。此物可用以鋪筑街道、地板或墻壁等。”

  朱棣低頭俯視腳下的水泥地,問道:“諸卿腳下踩著的硬石路,便是用石泥筑造而成,如何?”

  “有此筑城利器,西域可平矣!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誠意伯劉璟第一個跪地拜道。

  其他人見狀,紛紛跪下,行大禮道:“臣等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實際上,眾臣并不知道,那五座石室之所以能夠抵擋炮擊,除了石泥起了作用外,還有內部盤根錯節的鋼鐵構架在起作用。

  而這,才是筑城利器之所以成為利器的關鍵,如此核心機密,朱高煦與朱棣都心知肚明,卻不會在此場合下說出來。

  任自垣等知情者更不敢泄露,因為墨巧司保密條例規定,凡是泄露司內機密者,會被滿門抄斬。

  “諸卿,朕之前命令北方各都司增兵七大要塞,又詔令惠民工建局招募邊塞百姓,協助官兵建造基地,一為攻伐草原做準備,二為抵御北方部落侵擾做后盾。”

  朱棣朗聲道:“而今石泥成功研制出來,可運去哈密與北方七座要塞筑城。”

  “陛下圣明!”

  眾臣高呼道。

  “明年開春后,朕決定巡視北方與遼東,既可督促七大要塞的修建,又可就近指揮西北大軍,掃平關西不服勢力。”

  朱棣接著道:“朕巡視北疆,就是要讓北方的臣民明白,朝廷沒有忘記他們!”

  “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眾臣再次高呼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