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隋主沉浮 > 第820章:楊集戰前分功
  夜幕降臨,天上皎潔的明月將銀輝灑滿了湯河,河面上波光粼粼,視野開闊。河邊的隋軍大營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燃起,一大塊一大塊牛肉、馬肉被扔起了大鍋里烹煮,一小塊一小塊牛肉、馬肉在篝火之上烤肉焦黃,脂香四溢。火光映紅了一張張充滿期待的士兵臉龐,一袋袋酒漿打開,談笑痛飲,勝利喜悅洋溢在整個隋軍大營內。

  牛馬肉中的一部分來自王行本今天早上火牛火馬陣,這些“烈士”和南北岸戰場上的死馬、以及被殺死的重傷戰馬在戰后都被搬上了船只,然后順著大梁水送了下來,累計起來足有六七千頭/匹。

  另一部分戰馬是死在白巖城內外戰斗之中;戰后,給了留守白巖城的楊善會犒勞三軍一半,剩下一半,也被送來湯河大營。

  正值炎炎盛夏,肉食容易變質,根本就不經放,將士們將這些死去的牛馬、高句麗軍用來拉車的死驢和騾開膛破肚后,一律拿來煮了。

  吃肯定是吃不完的,但只要煮熟烘干,便是頂級的干糧。

  至于酒,實際也是行軍作戰的必需品,因為每逢征戰,將士們容易面臨糧草不足、傷病無藥醫的窘境。等到冬天,還要直面寒冷與饑餓的雙重困境;如此境況之下,酒漿就能發揮出十分有效的作用,它既能用來御寒保暖,又能充饑,而且在無藥可用之時,還能作為應急藥物給將士消毒治傷,因而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酒漿就成了行軍必不可少之物;再加上這個時候的酒度數低、不醉人,所以朝廷并沒有專門下禁酒令。

  禁酒令一般都是在朝廷、國家發生糧食危機的時候出現,并不是時時刻刻都禁酒。

  當然了,戰爭沒有徹底結束的時候,一般都是限量供應,并不會讓將士們敞開著喝。

  而楊集打仗,向來是快、準、狠,他當然不會攜帶大量的累贅一般的酒漿,可問題是他沒有,敵人有啊!

  只要把敵人打敗、打死,一切都會有。

  這一次也不例外。

  隋軍沒有酒,但是東岸不遠處的白巖城有。

  官當到楊集這種地步,且由于他在軍中有著無比崇高的威望,自然用不著一桌桌的勉勵;若他當真是去了,普通將官、士兵反而會感到渾身不自在,吃啥啥都不香。于是便在中軍大帳內吃喝。

  本來,楊集僅僅只是想和楊義臣等主將、行軍參軍邊吃邊聊軍務,然而涼州很多中高級將領都知道他的小老婆和女兵特別會做菜。這些母老虎每次隨軍出征,都會攜帶很多左料;而且她們多數時間都沒事做,每當楊集和將軍們商量軍情、打仗的時候,她們專門跑去山上禍害勐獸、禍害時令植物。待到軍隊停下來,她們就開始做好吃的了。

  除此以外,他們還知道廚藝更厲害的人,其實是楊集的親衛統領朱粲,而花樣最多的,竟然是楊集這個親王。

  他連牛癟、羊癟都吃,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之事。然而久而久之,他們覺得這所謂的“百草湯”相當不錯,健胃、祛熱的是不是真的有,不好說。可它的的確確利消化、解膩。

  這道火鍋菜的主味除了湯汁的味道,另外就是麻、辣;麻是不問題,只因花椒本來就是本土產物;至于辣,大隋雖然沒有辣椒,但是卻能用朱萸粉和辣蓼草汁沉淀粉沫代替,尤其是旱蓼的葉子、莖干比辣椒更夠勁。

  所以最后做出來的各種帶辣味的菜肴,仍舊是有麻辣味的。而隋朝及其之前的王朝因為有這兩種辣料,其實也不缺辣菜。只不過飲食習慣的問題,辣菜沒有那么廣泛而已。

  與之相比,純粹的燉肉、烤肉根本讓人吃不了多少,不久后又餓了。當涼州軍將官們“無意”看到朱雀衛在河邊過濾牛胃里的草汁、清洗牛肚和腸子,便知道楊集這里又有好吃的了。于是最后,中軍大帳前的空地上滿滿當當的,前來蹭飯的將官足有兩百多人。

  楊集也被蹭飯習慣了,像這種場合,一般都會讓朱雀衛多準備很多。不過中軍大帳之內終究不了這么多人,便將前來蹭飯的將官安排在外面。

  里頭,還是他想要宴請的人。

  可是突地稽、度稽邊、賀比柯木托爾等異族大將吃不了麻辣,僅僅只是幾口下去,就暈暈乎乎的,像醉了酒一樣,他們征得楊集同意后,都跑掉了。

  大帳里這一桌最后只剩下楊義臣和陰世師、涼州軍幾名大將。

  但是這也符合了楊集的心思;因為他有件要事要宣布,若是有了那些異族將領在,卻不好說。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楊集向楊義臣說道:“接下來的戰斗由你來打。”

  聞言,眾人紛紛放下手中酒碗,將目光看向了楊集。

  “為國殺敵,乃是義不容辭之事。”楊義臣以為楊集說的是高句麗長弓嶺防線體系,立刻抱拳道:“大營有大王坐鎮,自是無憂。末將明日便率軍前去長弓道,會一會楊萬春。”

  楊集明白他誤會了,微笑著補充道:“我說的不僅只是長弓嶺,還包括遼東城。”

  楊集的行軍副總管是楊綸和宇文述、于仲文、李子雄、李景、崔弘升、楊義臣。

  楊綸不但是親王等級的滕王,而且還是冀州州牧;他拿下蓋牟城和安市城和遼東半島部分地區,已經立下了決定性的戰功,日后論功行賞之時,文散官、武散官、勛官肯定都會升上一級。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楊綸只要跟著主力大軍當戰將就行了,不宜再單獨立下耀眼軍功。

  宇文述打完這一仗,回京任職是肯定的了。于仲文也單獨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他只要和宇文述把大后方蕩平、守好,那就是大功一件。

  李子雄到現在雖然說是寸功未立,但是他在這之前,卻是成功將高句麗主力之師牽制在遼水東岸,為楊集在北方的戰斗創造了制勝之基。而楊綸為首的水師又是幽州軍,他完全能夠從這里勻到很多軍功。到了關鍵時刻,李子雄又能顧全大局,及時派李景率軍馳援自己、派手上最后的五千名幽州水師將士去支援楊綸。所以在楊集看來,李子雄現階段的功勞,僅僅次于自己這個主帥。

  剩下的三名副總管里,李景和崔弘升是真的寸功未立,但他們明、后天到來以后,就能參與遼東城之役和以后的戰爭,屆時只要多給他們一點機會,回去也是軍功滿滿。

  最后的楊義臣其實是七名行軍副總管里,表現得最為耀眼的一個。西豐三營里的南營和第二道防線的長春屯、南蘇、木底、蒼巖是他一手攻克;之后,他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大隋兵鋒推到第三道防線以北的杉松、李家堡、甘勿。

  楊義臣的一連串行動,不但徹底動搖了高句麗在遼東平原的統治,造成遼東城一片混亂,還促使高元和淵子游多次做出錯誤的決斷。

  但是一一對比起來,楊義臣的殺敵數著實是有限之極,其功勞和整個戰局的作用,最多只能和默默無聞的李子雄相提并論。要是他不能立下一場超過李子雄的更為耀眼的功勞,別說是郡王了,便是國公都難升。

  而遼東城是高句麗三都之一,城中又有高元、淵子游等等一干重臣,象征意義極為重大。如果楊義臣能夠將遼東城攻克,即便搞不死高元、淵子游,卻也是一場舉世矚目的大功。

  至于衛王系里的楊善會和韋云起、薛世雄、薛舉、尉遲恭、陰世師、王行本等將雖然能力出眾,可他們要么根基不牢、基礎薄弱,要么出身低微、資歷不足。

  他們在名將輩出的大隋王朝之中,現在還承受不起滅敵國祚、奪敵都城的曠世奇功,需要繼續蓄勢、積累。

  過早上位,絕非好事。

  關于“自己根基不足、需要積蓄”這一點,衛王系上下都是心知肚明;而郝瑗和凌敬、宋正本等智囊也曾代表楊集與他們談過,現在根本就不用楊集一一點撥。

  楊義臣自也明白遼東城的意義所在,聽楊集說讓他來打遼東城,整個人都呆住了。

  稍微想了一會兒功夫,楊義臣心中已經有所感悟,又見四周皆是楊集的心腹,便壓低聲音問道:“大王莫非是擔心、擔心功高震主、封無可封?所以將這曠世之功讓給我了?”

  早在吐谷渾之戰時,楊義臣便察覺楊集有意無意的降低存在,每當遇到可以輕易立功的戰機,楊集就會讓給其他人來打;只有遇到沒有多大把握之戰,他才會親自指揮、親自上陣。

  這一次,楊集也是如此。

  他除了打開局勢那一場大戰以外,其他戰役都讓了出來,本人幾乎沒有什么存在。

  楊集說道:“擔心功高震主、封無可封,確實是有一點,不過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只要隨隨便便就能找個法子,就能不著痕跡將自己的官職降下來。”

  眾人忍不住笑了出來。以楊集愛折騰、會折騰的本事來說,他的確可以把功績搞得一干二凈;而皇帝似乎也特別喜歡折騰,當他們湊到一起,恰好形成一對志同道合、并肩作戰的“黃金組合”;若是楊集不折騰了,那才是真的大事不妙。

  “那問題的關鍵呢?”楊義臣又問道。

  “問題的關鍵是圣人打算升你你郡王。但是你的功績又不夠,所以他讓我給你立功之機。”楊集微笑道:“我現在又不要軍功,得了那也是累贅,與其事后要想辦法折騰掉,到現在就不要。”

  “大王,圣人當真要升我為郡王?”楊義臣難以置信的看著楊集,內心的感激使他眼睛都紅了,聲音也帶上了絲絲顫抖之意。

  “不錯!”楊集點了點頭,說道:“你是皇族一員、自成一脈,然而你這一脈卻沒有一個王爵,這怎么說都說不過去。更何況你在先朝、本朝都立下了赫赫功勛,所以圣人早就打算把你升為郡王了。只不過現在的爵位晉升方式十分嚴格,而圣人又是一個追求完美的理想者。他覺得你楊義臣不但忠誠,而且有能力、有功績,既然你可以用真本事博取郡王之爵,那你就用軍功來升好了。”

  這件事、這些用意,楊廣其實是不讓楊集說的。他認為水到渠成就行了,用不著刻意說、刻意提。但楊集卻不這么想,他認為楊廣既然這么為楊義臣著想,要是不說出來,楊義臣哪能知道你楊廣的苦心?

  事后,楊義臣要是真的當上了郡王,搞不好還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自己應得的。所以事先必須得說清楚,否則人家哪能明白?哪能了解感激?

  既然楊廣矯情不說,就由他楊集來說好了,反正他向來干脆不要臉。

  看到楊義臣被感動得一塌湖涂,楊集便知道自己說對了。他看了淚光閃閃的楊義臣一眼,接著又說道:“你要是用軍功當上郡王,于你個人而言,其意義之深遠,遠比皇族這個身份強了無數倍,而你這個郡王的重量也沉甸甸的,遠比因為皇族身份而獲得王爵的人強。于皇族而言,你則是成了典范,日后將會促使其他支系的子弟奮發圖強、力爭上游。”

  其實還有一點,楊集沒有說。那就是大隋皇族人丁不興,親王只有十一個,分別是蔡王楊智積、滕王楊綸、衛王楊集、道王楊靜、蜀王楊秀、秦王楊浩、齊王楊暕、趙王楊杲、燕王楊倓、越王楊侗、陳王楊侑。而郡王更少,如今只有安德王楊雄、河間王楊慶、遂安王楊昊。

  以上這些王爵除去楊堅那一脈以后,楊家旁支只有四個親王、三個郡王,而楊集和兒子就占了兩個。

  而楊集的次子楊明、三子楊昌是庶子,他們爵位的起步點都是開國縣公;當楊集滅了吐谷渾,那兩個奶娃娃坐享其成、分了他的功勞,然后就成了正二品的開國郡公。

  楊集這一次要是滅了高句麗回去,楊廣肯定又把他的功勞分封到老二楊明、老三楊昌頭上。輕則是賜予文武散官、重則是升為國公;意外級別則是楊廣高興之下,越級晉升老二為郡王。

  如果僅僅只是授予文武散官,倒是無所謂;但如果是意外級別的封賞,那么對于本來就光芒萬丈的衛王房來說,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真要如此,會亮得沒朋友、沒兄弟的!

  要是楊義臣因軍功光芒萬丈的升為郡王,他兒子哪怕成了郡王,也不顯眼。而且日后,也多一個戰斗力強悍的郡王來分走他們四大親王的無形的壓力。

  /yt63311/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