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隋主沉浮 > 第823章:受名聲所累
  好歹也是一軍之首,楊集知道所謂的百事不管幾乎是不可能的,他也做不到真正的百事不管,包括楊義臣在內主將、文吏也不可能真的無視他這名主帥,否則的話,那就是拿大軍、國運在開玩笑,與之前有所區別的是他從“臺前退到了幕后”,不干涉楊義臣等人對戰術戰法的制定。如果他們定得合理,則罷;如果定得不合理,或是為了個人戰功瞎搞,楊集肯定是不答應的。

  當他返回中軍大帳前帳,楊義臣等人已然制定好針對長弓嶺的作戰方針。

  高句麗軍所在的長弓嶺南北狹長、東西窄,其之尾脈是在湯河匯入大梁水的河口處,最寬處,只有十里左右;由山嶺呈東北、西南走向,由河口劃過一道弧線,向西南延伸,直抵千山山脈。

  兩者連在一起,便形成遼東城轄地的天然屏障,隋軍想要攻到遼東城下,長弓嶺是必經之路。高元和淵子游等君臣鑒于此嶺的重要性,以青年將領楊萬春為主將,統率四萬大軍駐扎于山嶺的要地,令其務必將隋軍堵在長弓嶺以西,好讓他們有個喘息之機。

  高句麗的設想雖好,但是楊義臣不可能會安排他們的安排和節奏來作戰,他為了盡快結束遼東戰役,決定親率主力大軍拔營向長弓嶺進軍,從正面上牽制高句麗四萬軍。

  令行軍副李景率領兩萬五千名冀州軍從大梁中水上游乘船南下,繞過長弓嶺,在其西北的空曠地帶駐軍,此軍的使命既是牽制大梁水碼頭淵子澄軍,也是威懾遼東城,動搖高句麗的軍心、攪亂高句麗的局勢,不過李景軍最重要的使命卻是與主力大軍兩東西兩側威懾長弓嶺,令楊萬春腹背受敵。

  令韋云起率領一萬騎兵兵出橫山城,西西向東的襲擊中部大小城池,在動搖高句麗軍民的抵抗意志的同時,也是防止高元派遣遼東城守軍奪取蓋牟城和安市城

  令行軍副總管楊綸兵分三路,除了分守蓋牟城和安市城一萬大軍以外,遣五千士兵奪取黎山城;最后一路也是最為重要的一路,即是派一萬精騎殺向西北方、遼水畔的建安城,其目的不是攻克此戰、打通遼水通道,而是牽制城中五萬守軍,使遼東城轄地全方位置于隋軍兵鋒之下。

  聽完楊義臣的匯報,楊集看了看地圖,然后說道:“這個戰略,以穩為上,每一路皆是穩打穩拿、步步推進,我沒有什么異議。”

  “只不過襲擊建安城的一萬精騎卻是冒險了,這不僅是兵力少、戰斗弱的問題,而且還特別考驗主將的統兵能力和應變能力、心態。如果主將貪功冒進,亦或是應對不當,極可能落入建安城敵軍的圈套、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

  停頓了一下,楊集接著說道:“建安城兵多將廣,若是他們打敗了這支軍隊,就能放心大明的分兵奪取蓋牟和安市城,襲擊韋云起,繼而奪取橫山城。所以緝拿來看,此軍之將是異常關鍵的人物,若是用人失當,我所說之事,極可能發生,而滕王那邊,現在所缺的正好是善戰之將。”

  “關于這個問題,不知楊總管可曾考慮過沒有?”說著,楊集目光看向了楊義臣,這不是向楊義臣提出質疑,而是就事論事的探討問題;如果楊義臣對此毫無準備、毫無考慮,他是不信的。

  “在大王回來之前,末將等人也探討過此事,也發現了大王所說之要!”楊義臣看了楊集一眼,說道:“南方是一馬平川的平原,這無疑是用騎的天選之地,而宗羅睺將軍和薛萬均將軍不但是用騎行家、還有充足的以少擊多的作戰經驗。末將等人決定讓他二人率領手下六千軍沿著湯河南下,擔任此軍主將。”

  “如此一來,既解決了滕王將領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能讓這這支軍隊多出六千兵力。”

  “此法可以,就這么辦吧!”見楊義臣已然考慮周全,楊集便放心的點了點頭。楊義臣的能力無須多慮;關鍵是他和李景、李靖、張須陀、楊善會、薛舉、薛世雄、麥鐵杖等人一樣,他打了這么多的仗,一直都是帶著一支偏師協助主力大軍,本人是奉命行事的偏師主將。

  所以在楊集看來,現在的楊義臣和李景、李靖、張須陀、楊善會、薛舉、薛世雄、麥鐵杖等人還處于“名將”和“帥才”這一個級別,而“帥才”和“帥”雖是只有一字之差,可兩者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

  雖然他是非常好的戰略戰術執行人、最后也能完美的完成作戰任務,可是楊義臣沒有當過一軍之首的經歷;而經驗上缺失,也限制了他的眼光、大局觀,容易讓他在制定戰略戰法、部署軍隊之時考慮不周、給予敵人破軍契機。

  但若當過一次一軍主帥、并且成功了一次,那么這一次的經驗對他的成長將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本人也將發生脫胎換骨一般的變化,他的格局跳出將的范疇、正式從“帥才”蛻變為真正的“帥”!

  “喏!”楊義臣應了一聲,又拱手問道:“不知大王可有補充之處?”

  “補充倒是沒有!不過我這里得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軍情。”楊集把朱雀衛無意發現近道之事說了一遍,然后向喜形于色的眾將說道:“摩天嶺左右的黎山城和連山關是‘千山—烏骨河’道、‘千山—大洋河’道的必經之處,只要我們將之奪取!那么高句麗君臣將插翅難飛,此時滕王正在率軍攻打黎山城,吸引了城中守軍的注意力,我決定率領親兵前去助他一臂之力。”

  “大王,這確實是一個天賜良機,理當派兵盡快將之奪取。

  ”裴矩十分認同楊集的想法,可他不同意楊集翻山越嶺冒險,忍不住勸道:“不過以卑職之見,只需派一名大將帶兵去奪取摩天嶺即可,大王用不著親自去冒個險。”

  “大王,末將附議!末將也希望大王能夠三思。”楊義臣也是勸說道:“大王赫赫威名、名滿天下,若是勝了自然是皆大歡喜;但若不慎失手,反而成就豎子之名。而且戰至此時,也用不著您去冒這個險。”

  “大王,末將附議!”

  “大王,末將附議!”

  “大王,卑職附議!”

  “大王,卑職附議!”

  “……”

  帳中文武亦是紛紛勸諫。

  這就是所謂的名聲負擔了,楊集只是一個親王、一個將軍的時候,不管他贏也好輸也罷,沒人在意楊集動向和名聲,即便是慘敗也不會影響大局、動搖不了軍心。

  然而現在,楊集已經功成名就、名滿天下,不但是大隋王朝新一代軍神和戰神,而且成了隋軍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以后的戰事中,無論楊集輸贏與否,都不僅與他個人有關、還關系到整個大隋王朝的威望,哪怕他出現一丁點的失訓,都會動搖三軍銳氣,令楊集軍神之名蒙上污點,繼而影響到大隋的名望。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楊集自從被捧上神壇之后,他必須勝、必須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克的神,根本就輸不起了,而大隋王朝上下也不允許他輸。若他當真是輸了,最后也只能讓別人來背鍋,而不是他本人。

  而古往今來的名帥和名將,有的人前半生光彩奪目、光芒萬丈、名滿天下、戰功赫赫,可是他們后來卻是無所作為、默默無聞了,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邁不過自己心里這一道坎,擔心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敗回成名前”,所以不敢再打了。

  至于楊素,他之所以能夠在名將輩出的大隋王朝脫穎而出,成為軍神、戰神,則是因為他心態好,對自己的能力有著十足的信心,故而功成名就以后,楊素不為名聲所累,還敢打、還能打,如此久而久之,自然就把同一個時代的名帥甩到了背后。

  “諸公良言,我自當謹記在心。”楊集也明白此理,但是他現在還非常年輕、非常小,心態也跟楊素一樣,根本就不怕失敗,他鄭重的點點頭,沉聲向眾人說道:“此戰,我肯定會量力而行,如果事不可違……”說到最后,楊集笑了笑道:“我會適時退出摩天嶺,將此戰交給其他人來打。”

  “希望大王說到做到。”眾人聽出了楊集的言不由衷、敷衍了事,而那些和楊集親近之人知道他是一個敵強則強的剛烈性子,心知他哪怕當真是受挫了,也不會讓他人受過,也不會借他人之手雪恥。

  但是楊集畢竟是一軍之首,他們勸到這里,已經是竭盡全力了,眼見他主意已決、心意已定;眾人也沒有絲毫辦法強行堵止,現在他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本分之事辦好。

  軍事會議商議至此,已經沒有什么好說的,帳中將帥和文武紛紛離開,步子匆匆的走向自己所在“官署”,將作戰計劃層層下達。

  。

  。

  。

  隨著各中隋軍的大舉行動,高句麗的長弓嶺防御體系率先發現了隋軍的行動,主將楊萬春是一位有軍事才華的人將領,他從隋軍水陸并進之勢就能看出敵軍的用意,未免自己腹背受敵、防線體系不攻而破,一邊組織民夫在河邊緊急修繕防御工事、灘頭陣地;一邊緊急西方的淵子澄示警,請他盡快過來接管大梁水防務。

  另一邊,楊萬春則是派出松尊親自去遼東城求援,希望高元和淵子游再派一支軍隊,駐守河岸,以防隋軍從長弓嶺背后登陸。

  北面和東面、南面同時出現的危情,令遼東城管轄之地一片震動,而嚴峻的形勢更是使高元焦頭爛額。

  遼東城王宮之前,一隊騎兵飛馬馳過大道、踩過宮前廣場,直到臺階之前方始停了下來,大對盧淵子游不等寶馬停穩,便身手矯健的縱身下馬,頭也不回的向王宮之內行去。

  “拜見大對盧!”

  “拜見大對盧!”

  “拜見大對盧!”

  “……”

  一路之上,都是駐守王宮的禁衛,他們看到淵子游到來,紛紛抱拳行禮。

  淵子游也不作答,他面無表情的快步前行,向前方的王宮殿宇走去,只是雙眼之中隱隱約約的透露出一絲絲不滿之色、他近來對高元特別的異常不滿。

  正是因為愚蠢的高元“外行指揮內行”,剛愎自用的派高大陽率領六萬大軍北上、派高僧羅率領三萬東進,一起合擊李家堡,才讓好不容易變為從容一些的局勢驟然緊張起來。

  現如今的遼東,因為高大陽、高僧羅之慘敗,不但白白的折損了大量有生之力,而且還動搖了軍民的作戰意志,使隋軍輕而易舉的將兵鋒推到長弓嶺以西、大梁水以北。更重要的是,橫山城的失守,令他們失去后勤重地,這對軍心的影響無疑是致命的。而這個時候,高元非但沒有讓高惠貞奪回橫山城,亦或是奪回蓋牟城和安市城,反而因為他的家卷,使高惠貞落得慘敗的下場。

  面對眼前這種局勢,淵子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覺處處都要防,但是處處都防不住。雖然他們也贊成高元派建安城守軍奪取蓋牟城和安市城、支援黎山城,保證三條通道暢通,但現在隋軍的大舉來犯,使一切設想蕩然無存。

  淵子游覺得自己必須和高元再好生談上一談,讓他明白當前局勢的嚴峻、高句麗處境之兇險,同時也希望高元別再瞎折騰了,否則的話,大家都會因為他的愚蠢死無葬身之地,而傳承近千年的高句麗也會因斷送于此。

  ……

  王宮正殿一側,高元正在高惠敦,以及前來求援的松尊商議應對之策。

  高元因為緊急的局勢,這幾天都是吃不吃、睡不香;昨晚更是一夜未睡、一直呆在正殿之內與近臣商議著。他此時精神萎靡、臉色憔悴、兩眼更是熬得通紅,就連聲音也變得十分嘶啞。

  “大王,隋軍雖然在攻打黎山城,但此城位于摩天嶺之上,隋軍之前是狹窄險峻的山道,敵方縱有百萬雄兵,也沒有地方擺開陣式,所以末將認為隋軍不能持久。”高惠敦知道高元心憂家卷、擔心后路被斷,便在一旁出聲安慰:“而且南方的隋軍分得太散不說,并且還要防守蓋牟城和安市城,只要我們建安城之軍及時馳援,黎山城外那幾千名隋軍未免腹背受敵,自然會退兵。所以大王對黎山城的安危不用太放在心上。”

  高元擺了擺手,打斷了高惠敦,有些口是心非的說道:“黎山城內有近萬將士,又有居高臨下之勢,我倒不放心。我擔心是隋軍會源源不斷的從遼西殺來。若是如此,我們必將守不了多久。”

  “大王所慮極是!”松尊也說道:“末將擔心的,也是兵力不足、糧食不濟,我們現在不妨……”

  話未說完,外面傳來一名侍衛的聲音:“大王,大對盧求見。”

  高元已經幾天見不到在軍營之中忙碌的淵子游了,聞言精神頓時一振,連忙說道:“快請大對盧進來議事!”

  “喏!”侍衛應聲而退。

  /yt63311/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