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千金夢想家 > 第三百九十一章現象級
  “了不起啊。”院長從夢中醒來,要不是有工作,真希望就留在夢中,食髓知味。院長在《百家爭鳴》中是一個道士,但并不準備止步于此,肯定還要去嘗試一下其他學派,因為每個學派都有相似和不同。

  都是面對亂世危局,都希望能找到一個能夠落實的富國強民的方法,這是相同點。

  “明明目標是一樣的,路線卻有不同,這《百家爭鳴》太過真實,簡直驚艷,就好像真的在某一個世界,或者某一個時代存在過這樣的思想。”院長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收拾,準備上班。

  老師們也全都在談論不同學派的思想,甚至還會爭得面紅耳赤。對于經歷過騷亂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能找到一條解決騷亂的路線。

  七個答案顯然太多了,也不知道哪個答案才真正有用。聽起來都挺有道理的,好像都挺不錯。因為都有道理,反而發生了爭吵。

  其實很多都是矛盾的對立和統一,一體兩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林茹之表示自己在地球是非常深刻地意識到不同的思想都要放在歷史背景中理解,才能明白。比如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和近水樓臺先得月,都有道理,可是完全相反。

  再比如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和好馬不吃回頭草,也都有道理,那到底是回頭還是不回頭?

  這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例子還有很多:宰相肚里能撐船和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得饒人處且饒人和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善有善報和人善被人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和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回頭是岸和開弓沒有回頭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和禍從口出沉默是金……

  總之不同環境有不同的做法,不同學派其實就是選擇了一個片面的角度,當然隨著學派的發展,矛盾之處也會漸漸地被完善。

  當然也有些學派一開始就很完善,比如道家。

  老子一開始就意識到了矛盾的內生性,意識到了萬物都是相對存在的,丑美、高低、長短、善惡、黑白……不但相對存在,而且還會互相變化。仁愛會變成不仁,智慧也會變成愚蠢,所以他思考這些到底是為什么?有沒有一種高于相對變化的存在?

  他認為有,就是道。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道之下才有仁義,因為仁義是有反面不仁的,智慧也一樣存在反面和分歧。

  這些反面和分歧是動亂的源頭,比如一個人追求財富,最后必然會被財富所累,如果追求寶劍,最后必然會被寶劍所傷……不僅僅是物質如此,思想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無私,那他就會把自己的無私強加給所有人,這就是自私……

  只有道是沒有反面的,是絕對的秩序,不會發生混亂。

  院長學習之后,深表認同。但他還有問題,那就是怎么實現道?道是好東西,可問題是能實現么?他覺得世界上并沒有一個沒有反面的東西,萬事萬物都有好壞兩面,哪怕是造夢也一樣。

  可能阿賴耶識沒有反面,但阿賴耶識也是看不到摸不到,甚至不存在于現實和夢境,根本無法接觸。就算阿賴耶識沒有反面,和現實也沒關系。

  “或許現實就是有好有壞,就是不會如人所愿。”院長也是一直在思考。

  其他老師也一樣,哪怕體育老師也樂在其中。

  林茹之樂呵呵地數錢,加上快樂水的收入,不用再為上學的錢操心了。《百家爭鳴》的火爆完全在意料之中,因為大家都看到了現實社會的問題。就比如造夢,現在很多造夢師都無法讓夢境水平更上一層樓,所以是進行各種細節的瘋狂堆砌,真的是要在一粒米上刻字,在雞蛋上雕花。

  很難向上突破,只能尋求橫向的發展。這是一個文明發展到后面,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這個文明的人才、資源、技術已經頂天了,除非運氣使然,否則真的無法更進一步創新。只能不斷在已經有的技術上精雕細琢,把技術搞得花里胡哨,看似很厲害,但其實對技術發展沒什么實質性的幫助,這個時候就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這是對所有文明的考驗,每個文明都會發展到瓶頸階段,都會出現相似的現象。

  只能說人類畢竟是有極限的,不可能無限突破,異世界的造夢技術就是如此,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加上大城市化導致貧富差距問題,一系列的亂象全部爆發出來。

  《百家爭鳴》帶來了新的思想,就讓大家有新的思路,說不定就能突破瓶頸。

  “我認為儒家更好。”師伯吳張是儒生,他贊同儒家的觀點:“克己是為了復禮,完成克己復禮就是完成了仁愛。禮是社會規范,大家都應該努力去維持。”非常符合他的性格,平時克制情緒,一向以學校工作為優先。

  但姚遠山表示反對,他選擇了墨家,成為了一個墨者:“儒家的禮完全就是繁文縟節,只會限制發展,還是墨家更好,有兼愛重技術,而且不回避利益問題。儒家明明鋪張浪費,卻還總是回避,也不想想到底是誰支付了禮的成本?光靠克己,能支付禮的成本么?”

  顯然不能,光是克己又吃不飽肚子,還是需要一群不克己的人日益勞動才能維持禮制。儒家的克己復禮是需要成本的,顯然儒生自己無法支付。雖然做個謙謙君子的想法很好,可是如果一個人天天加班,只怕也很難保持君子的儒雅隨和,很難克己,也沒時間去遵守繁瑣的禮儀。

  墨者就實際多了,從功利角度思考,得出‘兼相愛交相利’才是最好的生活狀態,當然也實現不了。畢竟兼愛的水平太高,沒辦法落實。

  比如所有人都兼愛了,那么你要不要聽上級的話,要不要聽長輩的話,要不要聽伴侶的話,要不要聽孩子的話?

  如果不聽,那肯定不行的,不兼愛。但聽了,也不行。為什么?因為聽上級的話就是愛戴,聽長輩的話就是敬愛,聽伴侶的話就是愛情,聽孩子的話就是關愛。

  本來兼愛了,對誰的愛都一模一樣。可是在領導這里多了一點愛戴,在長輩這里多了一點敬愛,伴侶這里多了點愛情,孩子這里多了一點關愛,愛就不平均了,兼愛就被打破了。

  所以儒家表示愛就是有差異的,只要社會秩序穩定,有差異的愛一樣維持和平。

  墨家和儒家就好像冤家一樣,目標都一樣,可是思路完全不同。兩者都有理想化的一面,儒家不考慮克己復禮的成本,墨家不考慮理想的可行性。

  禮樂如果太繁瑣,成本太大,那維持禮的人都要破產。兼愛太理想化,太脆弱,連理論推導都很難完成,更不要說實踐了。

  不過這樣的思路引發了大家的思考,就足以讓更多的人掏錢購買《百家爭鳴》,造就了一款現象級夢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